国际教育网

繁体

​治理“看客”心理,需从两方面同时发力

2023-05-29发布于山东

关注


据统计,中国每年报告或有20万儿童遭到抢夺绑架和拐走,但民众面对儿童被公开抢拐却因各种原因装聋作哑,无动于衷。有好事者曾在街头进行“绑架儿童社会实验”,假扮绑匪强掳儿童,观察路人反应,但路人对抢掳儿童毫不动容,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

儿童被抢拐,女子被劫持,在犯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当场人,正常反应要么是直接救助,如果没有能力直接救助,起码可以打电话报警间接救助。但却没有人这样做,只是在一旁充当了一名与已无关的看客。面对发生的众多类似事件,我们不禁要拷问:人心为何如此冷漠?这些麻木的看客们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客心理,是鲁迅先生终身难以忘怀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他把自己的这一真实生活体验,作为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一个切入点,写入了他的许多作品。在《藤野先生》中,看客将杀害自己同胞的行为当成戏剧和热闹;在《祝福》中,看客将祥林嫂的悲剧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形形色色看客们的愚昧无知和麻木冷漠被鲁迅先生暴露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看到了改变国人精神的重要性。可是时至今日,先生批判的这种看客心理依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退步。

揣测“看客”心理,在事发现场,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想到的是:这是别人家的闲事,与已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不应该承担这样的义务,万一是人家父子闹着玩或者是夫妻吵架呢?岂不是多管闲事?再加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尽管传统道德要求人们见义勇为,但好人不得好报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谁还愿意管这样的闲事?应当承认,在此类事件中,人心确有冷漠的一面,看客心理似乎也情有可原,但在人心冷漠的背后又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冷漠虽是个体的表现,却是社会的综合病症;围观虽是群体的特性,却是个体特有的怯懦。当一个社会诚信丧失,价值取向变得愈来愈物质化、功利化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少了坦诚和真实,多了警惕和怀疑;少了尊重与关怀,多了冷漠与放弃,类似“彭宇案”这样的无数个例,无形之中阻挡了国人见义勇为的脚步。

毫无疑问,要根治这种“看客”心理,唤醒人们的良知,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找回人们心目中久违的道德感。 “人之初,性本善”,悲悯和同情,是人心本真、人性本善的真实写照。只有唤醒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悲悯和同情之心,才能有温暖和宽容、理解和尊重,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美好,人们也才能学会热心助人,让闲事不闲。

二是健全社会保护机制,让个体心底的道德感焕发出力量和光辉。这种保护机制,既应当包括激励机制,也应当包括补偿保障、福利机制,还应当包括司法保障,不再让因助人遭讹诈、惹麻烦的事件发生。同时,制度的设计也应当基于人性的怯懦,而不应把所有公众想象成为道德高尚的整体。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加拿大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6-18万/年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IEC国际教育中心

课程设置:AP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8.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