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2发布于山东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一篇题为《家长会不是“训斥告状”会》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家长害怕开家长会,是普遍现象。每一次家长会后,家长生气,孩子受气、挨打的情况层出不穷,甚至发生孩子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的极端事件。
家长为什么害怕开家长会?文章列举了以下原因:“班主任滔滔不绝,科任老师轮番上阵,家长做小学生”,“好孩子大加表扬,差孩子委婉批评,学生三六九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五彩缤纷,广告效果大于或等于班会”。
家长都是成年人,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班主任滔滔不绝,科任教师轮番上阵”,家长没有发言的机会,坐在台下充当被训斥的“小学生”,这样的家长会自然不会引起家长的兴趣;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好孩子大加表扬,差孩子委婉批评”,让家长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谁能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家长会不是推销会,搞一些与内容无关的形式,自然也会引起家长们的反感。
我在校工作期间,家长会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把全校或一个年级的家长集合起来,由校长或副校长讲话,总结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其间穿插一点家庭教育的理念,但主要内容是宣传学校;然后,家长回到学生所在班级继续开会,由班主任主讲,讲话内容大多是公布上学期学生考试名次,顺便提醒一下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班主任留下几个重点家长,与他们座谈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家长会看上去组织得十分严密,场面也非常壮观,实则仍是“一言堂”,没有实质性内容。
针对家长会的弊端,文章作者建议:“与其搞老师一言堂,不如搞研讨会。参加人员既要有老师、家长,也要有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不妨放下身段参与。老师不能仅凭在学校的观察就对学生下结论,家长不能仅凭老师的一面之词就训斥孩子,要给孩子说出心声的机会。”这一建议是家长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深思并采纳。
学校如何开好家长会?加拿大小学“三方会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谓“三方会谈”,顾名思义,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参加的一次会议。会议通常在新学期开始一个多月后举行,主要内容是学生向老师和家长分享他们在学期开始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进步,并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设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目标内容很广泛,可以涉及读写、数学、科学、体育等各个学科,甚至学习习惯、学习技能。目标的设定应具体,以便学生理解,比如不是泛泛地说“要提高阅读能力”,而要说“在一个月内读3本100页的章节小说”;不是说“要提高写作能力”,而是说“要学会怎么更好地衔接段落”。目标表述越具体,越便于学生理解,也越容易检验目标完成情况。同时,设定的目标还应包含具体的时间信息,即在多长时间内实现目标。
会议以哪一方为主导,可能会因年级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显著;三四年级的学生参与能力增强,可以提前自己准备要在会议中展示的作业、作品等;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则有望在会议中承担主持人和主讲人的角色。
对于学习,学生比家长和老师更有发言权。国外研究也显示,学生进行汇报是提高其成绩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会议进行过程中,老师根据专业知识,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学生陈述中不够清楚的地方;鼓励家长提问和发表意见,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家长则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理解学习;对于学生所报告的任何信息,家长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提问,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以鼓励为主。总之,会议要确保三方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商讨有效的方案,而不是评论甚至批评学生。
会议结束后,讨论的主要内容要写到纸上,三方签字,各持一份。老师会及时跟进,围绕会议讨论形成的目标,与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反馈,支持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家长也是积极的辅助者,有的家长把会议纪要贴到墙上或冰箱上,提醒孩子早日实现目标。
“三方会谈”力主实现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的公开对话。通过对话,父母和老师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分享信息,并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上形成共识,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最重要的是,会议增强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和责任意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