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选修大学“先修课”,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2023-06-21发布于山东

关注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十多所高校共同发起的“MOOCAP课程”已全面启动,通过网络面向全国优秀的中学生教授大学课程。清华大学率先推出了6门先修课,这6门先修课的累计报名听课人数已突破6万。很快,全国多所高校的先修课程将组团“亮相”。让尖子生们颇为心动的是,名校的先修课将与自主招生“挂钩”。

大学先修课向中学生提前引入大学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发潜力很有帮助。不过先修课让中学生颇为心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高校计划单列招生“挂钩”。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需引起我们注意,一个是“学有余力”,一个是与高校计划单列招生“挂钩”,也就是说,只有学有余力的学生才能选修这些“先修课”,并且通过大学考核的学生,还可以在自主招生考试中享受大学的优惠政策。在笔者看来,这是对高中教育的一个错误引导,是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

哪些是中学里“学有余力”的学生?当然是那些学习成绩前三分之一的少数尖子生,在一般农村学校,这些学生最有希望升入重点大学,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在高中校长看来,学校每年能有一、两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就是自己最大的政绩,于是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培养这些学生。有了大学的这些先修课,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尖子生集中起来,不惜学校人力、物力,让他们修完所选课程,因为这些先修课毕竟和大学的自主招生“挂钩”。这样以来,尖子生的确得到了重点培养,但那一大批渴望升入一般大学的“中等学生”怎么办?难道他们天生就该被学校歧视?这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再说与大学计划单列招生考试“挂钩”,有教师说这是“自主招生联盟”取消后启动的新一轮“掐尖模式”,“掐尖”本身已造成大学录取的不公平,况且通过这种方式能掐到真“尖”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课程都是通过网络传输的,需要互联网、电脑等一系列终端设备,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回到家里也要学。试想,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农家子弟,需住校学习,有几个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中的佼佼者难道天生就不该考上北大、清华?这不是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吗?

有校长说:“大学在高中开设一些先修课程,大学招收优秀学生,这种方式作为招生制度的一种探索方式值得肯定。但只能面向中学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因为我们目前的高考体制还是以分数说话。”这一观点还比较理性。因此,普通高中在实施这一政策时,一定要把握好“学有余力”这一关键词,即使是尖子生,也不可强迫他们去学习先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因为几个尖子生的培养,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教育。高校最好也不要把先修课的学习和自主招生“挂钩”,但可以作为录取的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加拿大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6-18万/年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IEC国际教育中心

课程设置:AP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8.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