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人性”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向善”的本性

2023-07-06发布于山东

关注


近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所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受益匪浅。书中作者引用了美国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在开学第一天写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教师们:

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

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射杀;所以我怀疑教育。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的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读了这封令人恐怖的信,我不禁想起许多学者经常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把德育和“人性”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人性”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对于什么是“人性”?我国古代学者有过许多著名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古圣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其实,人性就是人“向善”的本性。当代人学家张荣寰曾对人性作了全新的诠释:“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的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的满足就是幸福。人性就是爱的满全,当真理在人身上的具体表现爱时,爱是法律精神的源泉,爱是人良心的机能,爱是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回应和给予。”

透过这一诠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性就是人在坚持人类普适价值的前提下,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爱的回归和表达。无视生命的尊严,对人或者动物嗜杀成性,无丝毫怜悯之心,尽管他的所作所为可能符合某一集团的利益,却违背了人类的普适真理和公共道德,不仅不人道,也没有人性。

学校道德教育应是引领学生“向善”的教育,因此也是人性的教育,教育绝不能培养“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向善”的本性,使整个教育过程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

在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知道向学生传授客观真理,却很少透过真理的表述,让学生体验其中包含的“人性”要素,于是德育往往与学科教学割裂开来,或者单独设科,或者通过举办活动进行空洞的说教,从而使学生求知的过程失去了人性的光辉,这是造成学校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直接原因。

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真诚的爱和追求,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人道的品性,懂得爱,懂得怜悯,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不同意见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人文情怀和全球意识等。

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一个有知识和智慧的人,一个坚强正直、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人。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课程设置:香港DSE课程

学费区间:免费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加拿大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6-18万/年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IEC国际教育中心

课程设置:AP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8.8万/年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