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蛤记
01
在我们这儿,蛤是对浅水里大多数贝类的统称,管河蚌也叫蛤。
在海水退潮之后,用小耙子翻开海滩上的泥沙,就会看到一个个或大或小,品种各异的蛤蜊。
把挖出来的蛤装到小桶里,装上海水让它们吐净体内的泥沙,然后或煮或炒,肉味鲜美,实为佐酒的佳肴。
当然,驱车几十公里去海边挖蛤,玩儿的因素远大于经济效益和食用价值。
因为来回的油钱和高速费,足够我们在海鲜市场买到品相更好的蛤子了。
但携妻带子,吹着海风,趟着海水,放松身心,体验大自然之美,感受劳作和收获之乐,不是从海鲜市场花钱就能买到的。
我们有关系极好的三个家庭,大人都年龄相近,孩子们也差不多大,经常在一起聚会游玩。
尤其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几乎把周边的景区玩了一个遍。
刚开始,借一辆面包车,六个大人,三个小不点儿,挤在一起,登山玩水。
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也都买了车,于是三个家庭开两辆车出行。
有时候从海边挖了蛤,到家后就动手做了吃,围在一起喝酒聊天,其乐融融。
我们相约,这样的聚会,一定要坚持搞下去,这样的生活,一定要过一辈子。
为了挖蛤,我们专门买了雨靴、耙子,为了爬山,一位哥们儿还为大家人手购置了一根登山杖。
但后来那位哥们儿生了二孩,再后来孩子们外出读书,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居然想吃一顿饭都很难聚全,更不用说一起出去玩。
如今从地下室翻出那些落满尘土的挖蛤工具,不胜唏嘘。
和同事们到了海边,已经开始落潮,海滩上已经有许多人在挖。
只是挖了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都已经腰酸背痛,不复当年之勇。
在回来的车上,大家都很兴奋,一边说着刚才挖蛤时一些有趣的细节,一边相约说这样的活动要多组织。
很多事情,说的时候很容易,想的时候很简单,但真的到了乱麻一般的生活中,谁都保不准什么时候实现,能不能实现。
有人提到兄弟学校的一位女教师,副高级职称,选择了60
岁退休。
大家感慨,她的退休金固然可能会多一些,但也许连自由去花的机会都少了。
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不会去想一千年之后的事情,但大家总以为自己未来的日子还很久,给人生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身体和寿命因素,这却是常态。
其实我们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才77
岁,就算每个月的退休金多一些,也只不过多领个一二十年。
就算是努努力表现得好一点儿活到80
岁,多领到的钱也不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算自己离80岁还有多少年,还有多少天。
但有人来了一句:“想那么多干啥,就算能活到80岁,到时候还能爬得动山,挖得动蛤吗?”
也是,恐怕到时候就算有人把蛤挖来煮好放到我们面前,也吃不下几个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们能折腾的时间,也就寥寥几年而已。
往事不可追,我们余生中最美好、精力最充沛的时光,就是当下。
未来不可知,我们其实不用想太远的事情,过好当下就好。
不敢说及时行乐,但确实应该珍惜眼前。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课程设置:Alevel,加拿大
学费区间:14.98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