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师“拖堂”问题并非无解

2023-09-12发布于山东

关注


“再等两分钟,马上就讲完。”这是英语教师,学生叫他“小拖”。五分钟后,老师还在讲,这是数学教师,学生戏称他是“中拖”。班主任最厉害,经常下课铃声响后开始讲语文总结、班级秩序、学校规定,学生称他为“全拖”。

拖堂,堪称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大顽疾,许多学校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试图治理这种现象。比如,下课时用音乐提示、学校教导处跟踪检查、将其定性为教学事故等等,都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时间一长仍会死灰复燃,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下课铃响之后,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还再尽情地表现自己,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早已飞出了窗外。拖堂,使学生的大脑得不到正常的课间休息,精神疲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拖堂占用了学生上厕所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同时,拖堂还直接延误了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说实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非都愿意拖堂,造成拖堂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计划性差,等下课铃一响,要么教学任务还有一点小尾巴,要么有一两句话还没有向学生交待清楚,要么正在布置课下作业,还有些教师因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占用了正常教学时间……总而言之,教师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总希望学生多学点知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好的愿望并非都能产生好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一节课45分钟,前半个小时精力高度集中,接下来的15分钟如果没有足够新奇的教学内容作刺激,有些学生的身心就开始出现疲劳,精力也难以集中。等到下课铃声一响,许多学生的心思早已不在课堂上,有的想尽快去厕所,有的想着课下干一件什么事,还有的在想下一节是上什么课……因此,教师在拖堂的时间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几乎都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师“拖堂”问题并非无解。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做为老师,想要一辈子不拖堂也并非易事,关键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时时约束自己,尽量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更不要让拖堂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强化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对教学的每个环节所用时间都要提前预设,并留有余地。同时,要精选讲授内容,避免节外生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适当作出“冷处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其次,对学校而言,要多站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一些解决拖堂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县有一所中学为治理教师拖堂现象,采用三段铃声对老师进行“预警(15秒)——缓冲(20秒)——下课(25秒)”三段提示,既留给老师课堂收尾的时间,又提醒其要准时下课,使数次难禁的拖堂顽疾在该校近乎绝迹。这一做法从细节着眼,用三段铃声提醒教师和学生下课,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起到较好的警醒作用,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这比单纯的行政命令要好得多。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