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发布于山东
儿童是家庭的中心、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身心发展牵动着全社会的关切。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和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中国儿童心理品质调查”,完成近8万儿童七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的报告。从七项心理品质得分情况来看,相对而言,当下中国儿童自信、求新、同情品质发展较好,专注与坚韧品质发展尚好,包容与冷静品质是短板,需要特别关注。
包容品质与偏执相对,说明儿童对与自己不同的人、想法、意见的开放性品质。包容品质越高的人,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想法和人,越倾向于以对话、理解、尊重、接受的方式处理,反之则倾向于固步自封,以排斥、封闭、拒绝甚至对抗的方式处理。
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说,泰山之所以有如此高度,因它不拒绝任何渺小土壤的堆积;河海之所以有如此深度,因它不拒绝任何细小溪流的汇入,泰山与河海正是由于具有包容性,才形成了如此高大、宽广的规模。可见,万事万物要想在自然界中立足,一定要具有包容性。同样,具有包容品质的人,也应当像泰山和河海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理解和接纳别人的不足,从而为自己在社会上找到一片立身之地,成就精彩人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确不具备这一优秀品质。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却心胸狭窄,当老师让他帮助后进生时,常常无动于衷;有的孩子不能包容同桌或朋友的缺点,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之反目成仇;有的孩子自以为是,在小组学习中与别人一起讨论问题时,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观点;有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去反思自已的错误,而是睚眦必报……包容即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美德,不具备这一美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性格孤僻、不受欢迎的人,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包容美德,父母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包容的榜样。培养孩子的包容美德,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自私自利,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夫妻间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揪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或者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记恨老人,不尽赡养义务,这些行为都可能在孩子心目中投下阴影,影响孩子包容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已的言行,以自身的一颗善于包容之心对待人和物,实事求是,多发现家庭成员的优点,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缺点。当孩子犯错误时,也要以包容之心去理解和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惑。
其次,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包容别人的缺点。包容品质无疑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拥有真心朋友的关键,也是将来爱情、家庭、事业幸福的基础。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包容品质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不可能找到心心相印的朋友,也难以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和家庭。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引导孩子的交友之道,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兄弟姐妹、同学朋友、邻居孩子的关系。当彼此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听取对方的解释,反思自己的不足,主动承认错误,从而做到兄弟姐妹相亲、同学朋友相敬、与邻里孩子和谐相处。
再次,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多学习他人的优点。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孩子,往往同时也具备包容的美德。为了实现理想,他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习他人的优点,以补己所短;他不仅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有时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曾说:“对他者的认识是不可或缺的财富,而正是在接近他者的同时,我们才能认识自我”。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有开放自己,学习他人长处,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进而将理想变为现实。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当他人取得进步时,不仅要为之高兴,还要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当别人成绩不如自已时,要在学习其长处的同时,帮助其改正缺点,共同进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