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牛郎“耍流氓”的争议,老师应该如何解决?

2023-12-08发布于河北

关注

01
牛郎织女的故事肯定大家都知道,但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因为故事里描述,有一天老牛对牛郎说:


“明天黄昏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


牛郎照做了,于是娶到了织女。


但有一位男生马上站起来指证:“我觉得牛郎是能吃官司的。拿别人衣服就算了,还偷窥别人洗澡。”


这样一解读,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马上就变成了牛郎耍流氓。


一位小学教师把这样的教学实录发到了网上,马上就引来了网友的热议。


02
那么,面对牛郎“耍流氓”的争议,老师该如何解决呢?


我觉得,应该做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件,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客观地说,学生在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既可能是自己真的存在疑惑,也可能是在开玩笑,在故意考验老师。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学生能够基于对课文的阅读产生问题,并勇于向老师提出来,这都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说实话,我们上点年纪的人,当年上学时未尝没有类似的奇奇怪怪的疑问,但或者遭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自己根本不敢向老师提。


其实学生能够找出文章中的“漏洞”,体现出学生真正阅读了文章,而且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好事。


现在的年轻人敢于向课本说“不”,向老师说“不”,这都是一种进步。


03


第二件,要给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


对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最早的版本是没有“偷衣服”的情节的。


一开始,牛郎织女仅仅是我们的先人对天上星辰的联想;后来,慢慢地创作出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一直到民国,才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这个故事在被无数人的口口相传中,也版本不一,现在人教版里的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改造后的版本。


这些网上都有,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做一些准备。


另外对于织女“洗澡”,也可能不是孩子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洗澡除了我们理解的在浴室里洗浴这个意思,在生活中还有“游泳”这个含义。


比如笔者小时候,大家相约去河里洗澡,就是去河里游泳、玩水的意思。


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也曾写道:“我们洗澡可常常到上游一点去,那里人既很少,水又极深,对我们才算合适。”


织女在湖里洗澡,并不是在脱光了衣服洗浴,而是脱掉了外套玩水,牛郎当然也就谈不上“耍流氓”。


叶圣陶和沈从文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对于洗澡的理解可能是一样的。


04
第三件,要引导学生们该如何读书。


同时,老师也应该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模式甚至现代法律视角去给古代的文学作品挑错。


尤其神话故事,不可能逻辑自洽,更不可能符合现今的科学原理。


比如贾宝玉不管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是近亲结婚,现在法律是不允许的。


后羿射日,弓箭的射程远远够不到太阳,就算能射那么远也无济于事,别说是小小的竹箭,就算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到太阳跟前也得化成铁水甚至汽化。


《西游记》里面,从天上到地下,从东土到西天,所有人、仙、鬼都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


就连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人提出了“三大不解之题”:一个是独臂的杨过是怎样剪指甲的,一个是双脚被锁的小昭是怎么换内裤的,一个是指甲暴长的梅超风是怎么擦屁股的。


如果我们只是这样给文学作品找毛病,未免失于肤浅。


相比而言,杭州的马思齐小朋友就做得很好。


她读《西游记》时发现,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路过了许多不同的国家,但吃饭的菜品却基本一样,老是那几样菜摆出来,这明显有误。


她没有满足于提出疑问,而是开始认真思考和分析,最终从作者吴承恩身上找到了答案。


然后,她写了《西行路上的“宴会菜”》一文,得到了网友甚至很多专家的好评。


同学们读书,应该向马思齐同学学习。
有教师在授课时,有意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各抒己见时老师给予点拨,也是很好的形式。


05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是当年傻乎乎听奶奶讲故事的我们,而是小从啥都懂的人精。


像以前一样,让学生读完课文,告诉他们中心思想,再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孩子们了。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做到三个层次:让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给学生指引方向。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研究,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补充。
这样,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当然,质疑是好事,思考是好事,但千万不要抬杠,钻牛角尖。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