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时代的透视镜董宇辉:努力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

01-23 08:45发布于北京

关注

董宇辉是时代标杆式的人物,董宇辉的走红,是时代需求和个人特质耦合的结果,是时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碰撞。

董宇辉的“胜利”代表了草根话语权的胜利,意味着个人可以超越资源、背景、出身等原地崛起。


人们喜欢董宇辉,是因为人们对未来抱有希望,是因为人们对自身存有信心。

董宇辉就是那个借时代放大镜放大我们梦想与现实,性格与命运的人。和孩子聊聊董宇辉,让孩子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


先聊聊董宇辉的“兵马俑味”英语


董宇辉一开始是一名英语老师。

我听过董宇辉的英语,很有特色,充满浓浓的“兵马俑味”。

具体说,就是他的发音,有着关中大地的厚重、倔强、顽强、耿直还有拧巴的那股劲。

董宇辉学英语的过程也很“兵马俑”,他初中英语从27分逆袭到117分,是在教室外面度过的,在老师的“厌恶之情”中实现了自我认证。


他说“我每天早上就是大声地背,大家有见过那种初中教室里捂着自己耳朵apple apple China China Canada Canada,见过那种人没?吵的整个教室都睡不着,大家早都想睡觉,就你一个人声音最大了,那个人就是我”。

“我把整本书当时都能背过,把我单词背完了没事我就背课后题,课后题背完了实在没事干我就背考试卷子。”

“你要说我当时把英语学好了没有,完全没有,就是狗屎运。但是那个事给了我非常巨大的信心,就是你要非常努力,甚至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结果的。”

“我妈气哭了,我妈说我儿怎么这么笨呢?”

“那在一个少年的心里种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就是我其实是可以做好的”

“那是一个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尝试给自己一个回应,幸运的是我得到了那个回应”。


这就是董宇辉的“兵马俑式”英语的学习过程,能成为新东方的英语教研主任,这个“笨孩子”用勤奋、努力、倔强和坚韧做到了。努力改变了事情的结果。


再聊聊董宇辉
把“生意做成教育”的情怀与才华



1.直播间里买的是商品也买的是价值观选择。


有网友说,董宇辉通过一场场直播将生意做成了教育。

这并非董宇辉在直播间传授了具体的知识,而是他通过一篇篇“小作文”传递了被人们需要的、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主流价值观,让网友“受到了教育”,产生了思想启迪与情感共鸣。


他的“悯农”,正义、质朴、真实的情怀成为了时代价值观的载体,他所传递的价值观让他的直播间如此与众不同,如此让人们喜爱。

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人们有多么需要主流价值观!


世界如此多元,可人们却一心寻求“统一”。因为统一的主流价值观会给人们带来归属和安全,会给人们创造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人们期待自己的幸福愿景在这样的社会得以实现。主流价值观以每位个体为出发点,辐射向他人和社会,利己利他利社会。

所以人们自发自觉自动地寻求它,在董宇辉的直播间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和洗礼,不需要灌输,不需要耳提面命。


无论物质多么丰盛,人们依然需要精神大餐。所以董宇辉的直播间才如此有“黏性”。


2.普通人需要梦想。


“躺平”“平凡羞耻症”一度成为网络热词,但“躺平”绝不是社会的主流。心理学家说,人生来具有追求卓越的愿望。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人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但作为个体,每个人的生命又是唯一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那么独特和不凡。


社会机体的庞大让每个人都显得无比微弱,但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追求卓越,寻求梦想,实现自我的愿望。


董宇辉的“成功”,把无数人从“躺平”状态惊醒,人们会为平凡感到羞耻,也会为梦想再度“起立”。


也正由于十四亿个体追求卓越的梦想,才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巨大合力,推动社会与时代的“艨艟巨舰自在行”。


3.人们需要诗情画意的精神享受。


这似乎是一个被情怀泛滥的时代,又似乎是一个情怀紧俏的时代。从董宇辉及其事件上,我们发现,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多地追求“诗与远方”的精神享受。


董宇辉的一篇篇“小作文”实现了人们“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的情怀;小作文中的诗情画意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寄托了人们梦想中不能时时到达的远方与故乡。


董宇辉卖货时,不仅卖的是情怀,还有拉满了对顾客的情绪价值,他对土地、农民、劳动、农产品的尊重,让人们看到了同为普通劳动者的价值,作为社会最普通最平凡一员的情感得到呼应,价值得到认证。


所以网友不爱“开会”爱宇辉,董宇辉走红背后是对他对普通人的深度共情。


董宇辉现象背后的时代之变


董宇辉“高级合伙人”身份迅速落定,是经济模式由传统形式向个人新业态模式转换的缩影。


1. 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融合成为消费新走向。


生于农村的董宇辉深刻地懂得“谷贱伤农”的道理,对土地和农民甚至农产品有着深刻的同理心,仿佛能透过产品看见其灵魂。

董宇辉的“懂得”及其才华为产品加上了新的价值,凝结在了由劳动人民双手创造的产品中。


人们在商品消费中寻求精神家园,抒发归去又来的乡愁。直播间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精神特征的大家庭,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他人,也可以找见自己,从而获得了归属感。


具有情怀属性的产品在这个追求精神文化的时代注定成为“绩优股”。


2. 经济模式由资本把控向个体化与公众化携手渐移。


资本制造出的东西有时真不能让人们满意,人们也越来越抵制资本向平民“割韭菜”。


迫使新东方迅速进行人员重组的关键是新东方股票的60亿缩水,这是董宇辉个人与社会公众隔空携手无意中打造的结果。

这一结果脱离资本逻辑的缰绳,成为个体与公众携手的一匹野马。这匹野马的出现,显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下,社会分配方式变迁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消费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着资本逻辑,使社会主义的某些东西悄悄生长又饱含生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巨型齿轮正在缓慢而悄无声息地运动,这一运动的终点是每一个体的福祉,即我们认为很遥远但其实时刻都在靠近的共产主义。


新东方人员重组的速度就是现代经济的速度,商业的速度,时代的速度,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行的速度,其中隐藏着未来的秘密。


3.质朴、正直和同理心是时代选择的品质。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奠基人彭凯平教授认为,善良的品质让人们能够相互信任,形成合作;善良使人在社会中更具竞争优势。


董宇辉身上的质朴、正直和同理心是时代竞选的结果。

人人都想“被社会温柔以待”,这个愿望需要社会大众共同营造。只有当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存在善良、质朴、正直和对他人的理解的时候,人们才能相互信赖,付出与获得才会在社会的天平上达到公平,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与其说人们选择了董宇辉和他销售的产品,毋宁说人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社会,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品格。“不把社会让给烂人”是网友的呼声,也是时代“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自主选择。


未来时代,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品格?


1.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


董宇辉用自己的逆袭证明了“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努力在“上层社会”的竞争中依然具有一席之地,我们的社会并未被资本逻辑和某种潜规则完全遮蔽,光明正大的本事和才能即坚忍不拔的刻苦努力依然是人们晋级的主流手段。

“学历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投机取巧也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哲学”,努力被与“老实”“笨拙”“底层”划上等号。

然而董宇辉以自身的成长告诉人们,无论天赋再好,努力也必不可少。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说明了努力的价值。努力不仅能让人朝着理想迈进,还让人感到充实;通过努力,人们获得了掌控感、效能感、价值感,这些都是影响人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越努力的人越幸福,一点没错。


但社会肌体的过于庞大和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多样性也使人们对过去的观念产生了怀疑。网上有人说,“辛辛苦苦985,毕业小5000”,期望和现实的不对等让一些人否定了努力的意义。


但一个努力的人,5000可能只是一个起点,结果远未到来。而你想要的结果就看你怎么努力,董宇辉一开始也不过拿的普通教师的工资。就像董宇辉自己所说,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


2.善良质朴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


人类是一个很聪明的群体,人类会在进化中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人们喜欢和善良的人打交道,因为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善良人的伤害。


人们在“利己”的立场上选择善良,选择“不把世界让给烂人”;人们喜欢周围的人都是善良人,社会上善良的人更多,自己才会足够安全;这种利己选择也自发地带有很强的道德性,因为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芸芸众生,普通渺小,只有形成善良质朴友好的社会规则,用这些规则保护每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每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否则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绝大多数普通人可能难以生存。

如果说善良是一种道德品质,更不如说它是人们之间的契约,一种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契约。


所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美德与善良,才是我们普通人的铠甲,它不是约束,是来保护普罗大众的,孩子们具备了善良的品质,才更有可能被社会所选择。


并且从个体来说,善良等优秀品质也会形成对自己的良性回馈。俞敏洪第一次被绑架,成为7名受害者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一种良性回馈和现实因果。


3.具有同理心、共情力是个人社会化的关键。


“和别人相同”是人安全感和归属感和重要来源。心理学家说,具有从众心理的人其实是在寻求归属感。


在农业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分散却又统一;计划经济下,人人有单位,人人有组织,组织可能会调节人的家庭矛盾,甚至给人们的婚姻大事“把关”,这种“包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却也给人们很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工业社会下,劳动分工将社会细化为无数细小单元。这些细小单元和一个个的螺丝钉组成了社会庞大的有机体。


社会肌体越庞大,个体越渺小。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情感和精神的支持与共鸣。

但人工智能让却进一步打破了人与人的“连接”,在人与人之间加入了“机器”,截断了“人-人”自然连接,转向“人-机-人”甚或“机-人-机”模式。“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将成为智能时代人们生活新常态的象征。追求与社会的深度连接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


4.审美能力是未来的竞争力。


多数人把审美看作生活品味,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彭凯平教授认为,审美首先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羊大为美”对是中国传统文明对“美”的汉字解读和生存解读;今天人们喜欢更大的房子,更精美的食物,因为大房子住着舒适,精美食物营养价值更高。


审美能力还和人的创新能力挂钩。从今天到未来,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力,一个没有审美能力的孩子,创新能力怎么开发呢?以什么能力回应时代需求呢?

审美能力还能把人和人工智能的真正区分出来。在感悟情绪、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上,机器远远不能媲美人类,机器的“感悟”是程序化的,而人才是“原创者”。

未来也许有很多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关于美的创造却不能被人工智能吞没,拥有审美力的孩子,在未来时代更具生存空间。


自我审美也是个人幸福的关键。彭凯平老师说,在摆脱物资匮乏以后,人类从物理社会走向心理社会。一个人只有由衷地喜爱自己、欣赏自己,并且“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力量接纳和迎接这个世界的美好,否则孩子体会到的,也许都是“人间不值得”。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