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寒假人人学打掼蛋”的背后

01-31 08:20发布于河北

关注


01

近日,湖北宜昌天问教育集团倡导寒假“人人学会打‘掼蛋’”,并将此定为新学期校本课程,引发广泛关注。


“掼蛋”是一种类似于“跑得快”和“升级”综合在一起的纸牌游戏,起源于江苏省淮安市,近来比较流行。


在新闻的评论区,网友几乎是一边倒地进行批评,认为学校不务正业,甚至有人觉得可能会耽误孩子学习。


对此,该集团负责人表示,课程征集了家长意见并得到了多数家长的同意和支持,而且“不是必修课,只是兴趣课,并不是强制的,各个学部、各个年级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展。”


02


其实,玩纸牌进入校本课程,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


早在2015年,媒体就曾报道过,扬州一所小学将“掼蛋”“24点”等纸牌游戏列入校本课程。


从教育的角度讲,打牌也罢,下棋也罢,这都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思维锻炼手段。


孩子们从小玩一些棋牌类游戏,应该对他们的智力发育有益。


现在很多棋牌类游戏都是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掼蛋”也是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的表演项目。


说实话,作为家长,我一直以没有教会儿子打牌下棋为憾。


我觉得这些游戏,对孩子逻辑思维的锻炼有一定的益处。


所以,如果儿子在学生时代,他的学校有这样的校本课程,我是支持的。


当然,课程应该包含的更广泛一些,不仅是“掼蛋”,还要包含大部分棋牌项目供学生了解和选择。


03

学校将纸牌类游戏纳入校本课程这件事本身,隐含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会玩纸牌。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连纸牌游戏都不会玩?这个问题其实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学会玩纸牌的过程,大多是从小和哥哥姐姐或者小伙伴们一起耳濡目染“自学成才”,没到学龄就已经学会。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到一起打打扑克,也是春节的“保留节目”之一。


现在的孩子居然连玩纸牌都要老师教,都需要纳入课程,原因有很多。


比如,少子化使得孩子们没有了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环境。


比如,钢筋水泥的丛林阻碍了同龄孩童之间的玩耍。


比如,越来越大的课业压力让孩子没有了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比如,越来越丰富的网络游戏让传统的游戏项目越来越“后继无人”。


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没有了和兄弟姐妹间一起家庭娱乐的机会,没有了和街坊邻居小伙伴一起自由玩耍的时间,他们学习之外的娱乐,大部分都是盯着电脑和手机的屏幕,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04


虽然,棋牌类游戏在网络上也有,而且很多时候还有记牌器、出牌提示,但缺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总觉得不那么尽兴。


有时候电脑连我们的思考都代替了一部分或全部,更让人觉得没意思。


当然,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现在的孩子们大概率是不喜欢传统棋牌游戏的,因为更好玩儿的游戏多得是。


这一点,不会因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而改变。


今年的春节,相信很多家庭会和我们一样,一家人吃完饭,打开电视,放着春晚的直播,然后各自玩各自的手机。


过去那种一家人围在一起打扑克,吵吵闹闹的场景,会越来越少。


也许是老了吧,忽然觉得有一点点小伤感。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