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名师工作室”建设要在“三有”上下功夫

2021-05-11

关注


“名师工作室”建设要在“三有”上下功夫

王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会更远”。近年来,名师工作室在全国呈遍地开花之势,这一个个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正成为培育骨干教师的“特种部队”、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教育均衡的“催化剂”。

名师工作室从其实质上说,是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专业学习共同体,最早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师的成长,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虽然在培养学科骨干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名师工作室徒有其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名师工作室”要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需在“三有”上功夫。

其一,名师工作室要“有名”。这里所说的“有名”,并非指给以某某名师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挂个牌子,或者以教育部门的名誉发个文件就算完事。名师工作室首先要在要筛选“名师”上下功夫。对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伟认为,有关“名师”的问题仍是名师工作室的最大阻力,有些名师已经远离教学一线,有的挂牌收徒,但是很少组织教研活动,工作室形同虚设,也有的名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呈现鲜明的个性,却无法形成辐射力。

名师可以通过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评选活动遴选出来,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培养出来,但真正的名师一定要来自于教学一线,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学风格,在一定区域的教师群体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其教学成绩和教研成果得到本学科教师的认可。名师当然是有级别的,可以是省级名师,可以是市县级名师,也可是校级名师。

名师工作室建设并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只以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目标,还要着重加强县级、乡镇级、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各地要充分挖掘校级名师资源,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校级名师工作室。

其二,名师工作室要“有为”。名师工作室不是一项荣誉,不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不是行政领导,而是专业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通过开展有价值的集中研修活动,如课题研究、读书会、说课研课等,为教师们做好“真教研”的示范;同时,要通过成员将工作室的精神、成果分享给各自地区、学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

以某名师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主持人应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又要起表率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名师要把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成员。另一方面,名师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头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带头解读课标、教材,带头上示范课,为全体成员提供学习、研究的样板。

各地要明确“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章程、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活动要求,让名师工作室在培育学科骨干教师、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培育骨干教师的“特种部队”、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教育均衡的“催化剂”。

其三,名师工作室要“有利”。名师工作室不能让名师仅凭热情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也不能让成员自掏腰包,作为一项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设计,各地要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名师工作室提供必要和经费保障,以确保名师工作室按照各自计划,保质、保量地开展活动。

各地要制订“名师工作室评价方案”,从活动开展情况、名师培养数量、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定期对名师工作室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成绩突出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教育部门在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在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以此推动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同时,对于那些人浮于事的名师工作室,要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名师工作室称号。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