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为什么进行健康教育?善待自己,拥抱差异

2021-11-24

关注

了解身体的奥秘,不仅有助于维持更健康的身体,也能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同时,这个过程也能让孩子更了解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异同,防止歧视、霸凌的发生。


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次靠自己的双脚伫立于这个世界,我们的身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的呢?当镜子映照着一个稚嫩的脸庞,这张脸庞因困惑于面前的景象而瞳孔微张时,一个幼儿对于自我认知的塑造可能就悄然发生了。

对镜中景象感到困惑的婴儿

孩童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认知,除了依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不断交互之外,还要靠我们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里,无论处于什么文化、教育体系和理念之下,身体和健康教育都可以说是“必修科目”。它跟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而非抽象。健康教育也渗透在各种主题的儿童博物馆当中,有直接对身体部位的展示和探索,也有结合科学或文化,让孩子动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


那么,进行身体和健康教育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可以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的健康,茁壮成长。其次,比起单纯物理上的健康,我们更需要关注整体的“身心健康”。生理上的各种状况,跟心理健康,乃至认知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了解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个过程可以是像是伴随身体教育附送的“赠品”,也可以是老师和教育者有意地对内容进行引导和延伸。


虽然健康教育很普遍,但随着我们对孩子发展认识的提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它还是不断有可改进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以儿童博物馆中的健康教育为例子,探讨健康教育对孩子心理和认知上的好处,以及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展开健康教育。



● 自知带来自信

“自我意识”是什么?在初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可能会蹦出诸如个人感受、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之类的词语,其实远不只这些。人不仅能意识到世界的存在,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在思考、在体验,还能意识到自己有怎样的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做。就像小朋友知道不要站在高处往下跳,是因为他首先能感知自己,知道自己会受伤,这就是自我意识的作用。

照镜子的大猩猩

自我意识即使在整个动物世界也是一个少见的高级技能,很少有动物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有猩猩或海豚这些特别聪明的动物,才能在面对镜子的时候认出那是自己。这项“照镜子”的能力在人类幼崽身上也是逐渐显现的,平均的出现节点大约在一岁半左右。接下来,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体和外表上的特征,进而开始对自己的性格等抽象的特点形成基本的认识。


这一切都是飞速发生的。在幼年时期的短短几年里,在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这一时期,孩子总是可以频繁地发现新的自己,惊讶于自己又获得了新的身体能力:今天走得更稳了,明天跑得更快了,后天跳得更高了。


身体的成长带来了成就感和喜悦,而对身体的学习和认识,也让孩子对成长的理解从模糊变得更具体,从不可言说的感受变成可沟通表达的事实,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自信。另外,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自我认知越清晰、越稳定,那么他保持自尊、自信的能力以及对抗挫折的能力也会更强


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也是旨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儿童博物馆中都有婴幼儿区,学步儿可以在这里安全地进行“探险”,实验和开发自己的身体和感官,看看到底有哪些待解锁的新技能。这些区域内也会设立有跟婴幼儿保持平齐的大镜子,便于孩子进行自我的探索。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

更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身体功能探索。比如,在英国的灵感发现儿童博物馆中,有一个叫做“关于我的一切”的展区。它是这个馆里最受欢迎的展区,无论是幼儿还是学龄儿童都可以参与,通过互动的方式,对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

小朋友在测量臂展

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奇的视角看到身体内部是怎么运作的——在红外线热成像仪的帮助下,他们发现身体动起来之后会产生变化,“屏幕显示我的手变红了,是因为我的手变热了对吧!”;也可以跟其他人比较一下身高、臂展、跳远等等,他们可能会发现长得高的朋友手臂张开好像也更长呢;甚至还可以扮演各种医生,用模拟的医疗器械进行体检。

人体热成像互动展具

这些活动鼓励孩子自发地去了解身体功能和健康知识,在对自己的发现以及与他人的比较当中,培养起宝贵的自我意识。


对行动的思考也是认知锻炼

获取身体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可以在同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像体育活动这样的身体实践,也附带提升认知能力的作用。


我们常常把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看成相对的或者是分开的,但其实在体育活动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我们时刻需要思考、规划自己的行为,好让我们的身体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中需要调用和协同多种认知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正是天然的认知锻炼机会。


“乐奇攀爬架”就是很合适的锻炼工具。它是一个很受儿童博物馆欢迎的立体垂直迷宫,乍一看像一件巨大的艺术装置。通过调整拼接的方式,它还可以变出不同的形态和锻炼场景,绝不让小朋友对它感到乏味!

各种组装形式的攀爬架

这样一个“玩具”是如何实现教学功能的呢?其实,孩子在反复尝试先上手还是先上脚的时候,在思考左边和右边哪边可以更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在跟对面的孩子“撞车”了两人摸索着商量怎么过去的时候,都是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下自发地去解决问题,完成协同合作、身体协调的“自学”。


在自由玩耍的氛围下,这些“体育”项目不断地刺激孩子们调用思考预测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来实现“生存”,是实打实的认知锻炼。


类似于这种攀爬架的锻炼装置,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两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一,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说,它锻炼了孩子攀爬、平衡的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勇气,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从认知角度来说,它更难得的地方在于,它是我们城市孩子的“巨型树屋”。在这个钢铁混凝土不断取代农家小院的时代,它提供了一个类似于过去的孩童在田野间“野蛮生长”时获得的身体机能与认知能力的促进机会。同时,更是提供了对儿童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想象游戏体验,锻炼了解决问题、空间思维、社会互动和合作的能力。



大胆探索“高级”知识

人体充满了奥秘,简单地了解身体部位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成年人也时不时会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给问倒。每当这种时候感受总是不太好,可能会担心自己的一知半解误导孩子;可能会开始心虚,后悔怎么平时没多看点书;也可能会觉得孩子小小年纪,不好好学跟自己年纪相符的基础知识,问这么深或者偏的东西干什么,说了他也不懂。


但实际上,成人所理解的知识的深浅、基础和高级,对孩子来讲并不是那么适用。我们说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更多地是说,要学好一门专业学科的知识的话,要打好基础,让每个新知识点跟前面的基础能联系上。但是对于好奇心爆棚、世界上的一切都很新奇的孩子来说,比起牢固的专业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培养起知识不分人、一切皆可学习”的心态。


不过,这也不代表“高级”知识对孩子来说就不重要,也不代表不用关注学习效果。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也只是万千种学习方式之一。


孩子自发地提出一个问题,难道不正是他试图把这个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串联起来的证据吗?这种出于需要而提出问题、想办法获得答案,进而带来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滋养了求知欲的过程,不正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孩子的重要养分吗?

芬德利儿童博物馆医院模拟展区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信息获取极其方便的时代,只是在儿童博物馆里,就有很多几年前还难以普及的体验。比如,在灵感发现儿童博物馆中,孩子可以扮演护士、牙医、助产士、验光师或医生,使用模拟的医疗器械来体验做 B 超和 X 光检查,而这些体验或许就能在机缘巧合下,点燃一个孩子对探究生命奥秘的渴望。


除了去儿童博物馆里进行专门的探索,在家里,父母也可以通过带孩子查阅儿童科普书籍、看科普视频的方式去找到“高级”问题的答案。


像大脑这种看不见的复杂人体部位,除了硬核的科普,我们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去了解。在这里,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一个关于认识大脑的小实验。

心理学家斯特鲁在 1935 年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先是让受试者辨认颜色块,再大声朗读表示颜色的字词,以确保他们不是色盲,且有识字能力。随后,斯特鲁又给出一些表述颜色的字词,但每个字词与其呈现出来的颜色并不一致。比如,“蓝”这个字是用红色墨水写的,而“红”这个字则是用黄色墨水写的,等等。接着再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尽快地说出朗读的字对应的墨水颜色。这下,受试者不再能像之前那样迅速而又准确地说出字词的墨水颜色,有时要反应好一会儿,有时则结结巴巴,张不了口。


这就是著名的斯特鲁效应:环境刺激物理的各项特征如果相融,则会使辨识加速,反应时间缩短;但若互不相融,则会造成干扰,使反应时间拉长。


这是一个关于大脑同时处理矛盾信息的测试,如果让孩子来玩这个“游戏”,便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大脑的运作速度,以及一个像说颜色这么简单的测试,如何因为脑内信息冲突而变得困难起来。

绿

绿

斯特鲁测验

这个经典的实验一般情况下需要孩子会认字,内容可以随意变换,可以是颜色、动物等。


但如果孩子还没学过识字,只靠数字也可以玩这个游戏。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数字连在一起,但个数跟它自身代表的数量不一样就可以了。

斯特鲁测验变体

就算孩子文字和数字都不认识,也还有一种专门针对幼儿的斯特鲁测验。如果说前面的测验是文字跟图像的冲突,那这个测试则是颜色和物体的冲突。


给孩子看一系列说得出名字的物品,然后请孩子说出它的颜色,比如说一个胡萝卜玩具,孩子要说橙色。就跟文字对我们形成了干扰一样,物体对幼儿也是一项干扰,如果给他们一个不规则色块,他们能更快地说出颜色。



斯特鲁测试变体——颜色与物体的冲突

我们可以把斯特鲁测验改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参与实验,不但让孩子更了解自己,也让你更了解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和能力,以适当地调整教育方式。


视高强度运动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相似的成长历程,从爬到走,再到跑,似乎我们的日常运动能力都是自然而然就拥有了。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均衡地发展身体的各种能力,有的人耐力更好,有的人更擅长平衡,有的人能够处理复杂的肢体协同动作。这些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他们天生的身体素质,也跟他们日常的活动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孩子们久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可以熟练地操作鼠标和触屏,精细运动很充足,但却少有机会进行激烈的全身运动。


观察和统计也发现,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高强度运动——也就是会让人喘得一句话要分几次说的强度的运动——在现在孩子的生活里没有以前常见了,偶尔出现也只是一个短暂的爆发,并不持久、足量。因此,在当代,无论国内外都十分注重幼儿园中的户外活动,并且会特别留意活动的强度,还要求老师提供足够的引导、建议和亲自示范。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却发展较欠缺的领域,儿童博物馆当然也不甘示弱——致力于在有限的场地内,为儿童提供更多运动的机会。像上面说过的乐奇攀爬架,就是一个很优秀的设计,是可以为孩子提供中高等强度运动的装置。


在另一个叫做“跑!跳!飞!”的展览中,孩子可以模拟尝试一系列体育项目,来锻炼不同的能力,比如,模拟冲浪来锻炼平衡,体验中国功夫来锻炼协调能力,通过攀岩来锻炼力量,等等。

科尔儿童博物馆:小朋友在模拟冲浪

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各类儿童博物馆也在致力于为广大幼童的家长们提供有益且有趣的少儿教育活动,还有身体机能与大脑智能辅助开发的方法指导。


受疫情影响,我们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起来,空间限制使激烈运动实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家里的空间和道具,或者直接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大开脑洞,一样也可以玩得很嗨。比如:


家庭障碍赛:用椅子、箱子和玩具等等任何家里有的东西,搭建一个障碍赛场,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从上面跳过去?还是从下面钻过去?还是要绕过去?不管怎么样,总之要让平坦的家里变得妙趣横生!


球类游戏:用气球等柔软的球类,跟孩子一起玩室内篮球、保龄球、排球、足球或者抛接球。但调动身体尽情玩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小心磕碰哦。

模拟家庭障碍赛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了解身体的奥秘,是为了让孩子在做日常决定时,时刻把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身体的奥秘,不仅有助于维持更健康的身体,也能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这个过程也能让孩子更了解他人,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社交体验。


在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异同,教导孩子去尊重差异,这样,便能有效防止歧视、霸凌等现象的发生。这也是所谓社交与情绪学习的重要一环。


在灵感发现博物馆中,随处都有这样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比较互相之间的外表特点,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步幅、臂展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展示诸如最高的人有多高,跳得最远的人有多远等特殊个例,让孩子看到这些特殊的个体。

灵感发现博物馆——模拟医疗救助

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概念:这些外表上的差异或者异于常人之处,是让我们每个人变得独特的原因,而不能被当作歧视别人的借口。


除了身体发育上的不同,其他包括家庭组成、性格习惯、兴趣等等方面的特点,都可以互相介绍。这类活动最适合一大群小伙伴一起玩,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自己的家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害怕的东西等等。性格内向的小朋友也可以选择读一些这方面的绘本。比如绘本《人》,里面画有许多独特的小人,通过阅读这样的内容,提升孩子对不同的人认识和包容。

绘本——《人》

人类之间的基因差距基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身体有着同样的运作原理,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都曾在同样的阶段经历着同样的发育体验,有着相似的思考与烦恼。


但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又是如此的不同,我们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性格特征和兴趣喜好。身体的每一个微小差别,大脑作出的那些相应的选择,这些千百万个时刻让我们成为了绝对无法复制的个人“限量款”。


学会拥抱这些共同点,学着理解这些差异处,培养健康的体魄和独立完善的人格,这正是儿童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曾在她那部享誉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这样写道:实际上,小孩子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小,对真正有趣的事情,是绝对能够听懂的”所以,不要以为小孩听不懂你说话就不认真地对待和引导他们,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也应该做到——重视、专业、有益、有趣!


首先,健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总能发现关于自己的新问题。同时,它的影响范围也相当广阔,生理、心理、社交、认知等领域的建设都需要它的效用。重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获取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就是教孩子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


其次,健康教育也是一个由家长、教育场所和整个社会共同合作完成的重要命题。我们现在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身体的运作、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或许就能决定将来他们能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有益的社交生活。


儿童博物馆便是怀着这样的理念,用互动展览的方式,为孩子提供足够专业、有益、有趣的锻炼机会,也通过这些快乐的时光让儿童和家长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今后“身心健康”的人生铺下第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Stroop, J.R.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 J. Exp. Psychol., 18:643-662, 1935.


Prevor, M. B., & Diamond, A. (2005). Color-object interference in young children: A Stroop effect in children 3½-6½ years o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20(2), 256–278.


Timmons, B. W., Naylor, P., & Pfeiffer, K. A. (2007). Physical activity for preschool children: How much and how?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32, 122–134.


Benham-Deal, T. (2005.) Preschool children’s accumulated and sustained physical activity.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00, 443–450.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