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论语》教育智慧: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2021-12-01

关注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想要废除每月初一祭祀要宰杀的活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的是那个礼!”

感悟:“告朔饩羊”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指每月初一,诸候都要宰杀一只活羊祭祖。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风气衰败,鲁国的国君每月初一不再参加这一祭祖活动,只是杀一只活羊来敷衍。子贡认为这样做既残忍,也有悖节约精神,于是想废除这一做法。孔子告诉子贡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你爱惜那只羊只是为了节省开支,不过我不主张去掉,因为用这只羊祭祖代表了一种“礼”的精神,相对于一只羊来说,我更重视这种祭祖礼仪的精神内涵。

孔子的这一说法,使我想起家乡春节的祭祖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将祖先牌位供奉在正屋的八仙桌上,然后点上香,摆上各式各样的供品,大年初一凡是来拜年的人,都要祭拜祖先牌位。富裕的人家,供品多是大鸡、大鱼、大肉;贫穷的人家,供品要么是家乡的特产,要么是一些瓜果桃李之类。

其实,逝去的先人是不会来享用这些东西的,这不过是一种过年的仪式,一种精神寄托,由此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不摆供品、不请牌位不是能节约一部他钱吗?可以不走这个形式吗?当然不可以。供品可以丰厚,也可以简约,但不能没有,因为没有这些物质的东西作依托,也就失去了祭祖活动的意义。

我们不去深究“告朔饩羊”到底是一种什么仪式,也不再探究物质和礼仪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伦理学研究的课题,倒是这段对话很值得我们品味。

显然,子贡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征求老师的意见,这说明子贡善于思考问题。然而,通过孔子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同意子贡的观点,但没有立刻指责子贡鼠目寸光,只知爱羊,不知爱礼,也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强迫子贡接受,而是用讨论问题的口气,先肯定学生的观点有道理,接着深入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观点。这种尊重学生、循循善诱的民主式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精力和时间,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视野还不够开阔,认识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有时候提出的问题看上去很幼稚,也很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面对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就应该像孔子那样,先肯定学生善于思考,接着把自己正确的观念讲清楚,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如果对学生片面或者是错误的观点大加指责,甚至于讽刺、挖苦、嘲笑,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则往往会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会养成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他人的思维惰性,这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