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教师献血和评职称挂钩,职称真的是教师的软肋?

2023-01-11发布于河北

关注

01
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
近日,辽宁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里面提到,“献血者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
在引发舆论关注和多方质疑后,校方表示发布此消息考虑不周,现已将其收回。
其实在实际当中,把教师的工作或其他方面的表现与职称挂钩,这一点都不新鲜。
因为在教师管理当中,将工作和职称挂钩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有网友说得好,职称就是教师的软肋。
什么事情只要和职称一挂钩,准好使。
02
像献血一样临时的任务就不说了,即使在评职的很多正式文件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比如,为了鼓励教师去农村执教,于是就规定给有过农村经历的教师加分。
而且,如果教师没有农村工作经历,还不允许评高级职称。
想评,要去农村支教才行。
对一直在农村工作的教师,评职的名额增加,标准也会降低。
比如,为了鼓励教师当班主任,班主任经历在评职称的时候也加分,甚至成为评职的必要条件。
这些规定当然都有着良好的初衷,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03
年老体弱的教师,怀孕的教师,身体有特殊疾病的教师,他们不够献血标准,不可能去献血。
但如果因此在评职时被淘汰,显然并不合理。
同样,不当班主任就不能评职,那些音、体、美等所谓副科的老师,很难当班主任,就算自己想当,恐怕家长们也不愿意。
但说实话,每年因为没有班主任经历而评不上职称的小学科老师,真的不止一个。
农村经历也是如此,很多老师年近退休,想评职却没有资格,需要到农村支教一年甚至几年才行。
如果自己不想去或家庭有困难,对不起,那就不用评了。
04
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的职称已经悖离了原来的初衷。
职称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而现在,更多的变成了教师收入高低的标志。
因为职称和待遇息息相关,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就能享受更高的工资待遇。
于是,学校的管理者以为,抓住了教师的职称,也就抓住了教师的心,将职称变成了管理教师的工具。
孰不知,这样管理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一个是,一些教师评职无望选择躺平,变得难管;另一个,一些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也会躺平。
比如新闻里献血的事情,不想评职的教师和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当然就不用在乎了。
而只有想评职、没评上职称的教师才积极干活,这不正是很多学校的现状么!
05
我们应该让职称回归评价专业技术水平的本意,不再和待遇挂钩。
教师义务献血,学校可以经济补贴和假期。
鼓励教师在农村执教,可以提高农村补贴的标准。
想让老师们愿意当班主任,同样可以提高班主任费的标准。
工作是临时的,干的多待遇就高,不干了待遇就下来,简单明了。
而职称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应该由短期的工作来决定,更不应该努力干几年就一辈子多挣钱。
在学校里一切围着职称转,这样的管理其实是有些畸形的,如不改变,其弊端会越来越明显。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