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藤校里的那些穷学生......

2021-05-25

关注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毫无疑问,藤校是每个留学学子的终极梦想,能够拿到一所藤校的offer已经足矣成为令人羡艳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在美国38所知名高校中,来自社会 Top 1% 绝对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数量,比占社会大多数的一般平民还要多。而穷家庭出身的,能上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聊,那些美版寒门学子,命运改变了么?


在美国,“寒门贵子”得以入读像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子的常青藤名校,只是迈出了向上攀登的第一步,之后的每一步,可能比第一步还要艰难。因为很多年以来,能够进入藤校就读的一直都是精英家庭孩子的特权,不过现在为了让办学可以更多元化,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主,美国所有的藤校都加入了资助贫困生的计划里来,给予家境困难,但是品学双优的学生一个接受顶级精英教育的机会。


前不久,看到了一篇采访,一名正在某藤校就读大二的天之骄子小R同学,却表示自己无比苦闷,有满肚子苦水要倾吐。

小R的家境十分普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工薪家庭,在拼命努力获得藤校录取后,为了支持女儿留学,已经花费颇多的父母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这才成功将她送出国。

可到了美国以后,小R却发现各种“二代”远比想象中多得多,和他们相比,自己这种出身的孩子才是少数。她吃不起人均100美元的饭,也没钱和同学们一起去春假旅行。久而久之,周围同学都觉得她“摆架子”,但没人知道,她的“高冷”不过是因为囊中羞涩。

“我很难过,因为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和别人格格不入。” 小R这样形容自己的求学之旅,尽管在亲友眼中她是学霸、是大神,可在藤校里,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局外人。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小R的苦恼,恰恰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存在已久却为人所忽视的话题——在名流富豪环绕的藤校做一名穷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些出身并不好的“穷孩子”,靠着奋发上进,背负着无数期待与希冀走进藤校,却面临着自尊与自信被碾压一地的处境。经济、社交、认同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他们是藤校版的“寒门贵子”,要走出自我沉沦的怪圈、迎来新生,却没那么容易。

01.
上藤校的“贫富差距”

美国「机会均等计划」(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曾耗时14年,对3000万美国大学生的个人收入和父母收入做了一项系统调查,揭开了一个惊人事实:

在美国38所知名高校中,来自社会 Top 1% 绝对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数量,比占社会大多数的一般平民还要多。在我们所熟知的常春藤八大盟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图片来源于美国「机会均等计划」

上面的表格则更细致地指出,在家庭收入处于前 0.1% 的学生中,10个中有4个就读于藤校而这一数据大致等同于低收入家庭中就读于二年制和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比例。

换言之,拥有相近智商、努力程度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富裕家庭出身的只要不过分“作妖”,藤校大门会轻而易举地敞开;而穷家庭出身的,能上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

藤校之首——哈佛大学

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Daniel Golden也曾在《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中,以一本书的篇幅讲述了富豪如何通过种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进入以藤校为代表的精英名校而铺路。

以哈佛为例,由最大的捐赠者们所组成的大学资源委员会(Harvard’s Committee on University Resources, COUR)会将要给予关照的、来自捐赠者家庭的子女及校友子弟放进一个单独名单“Z-List,这份“神秘”的名单,也一直是录取中一个公开的秘密。

《纽约时报》对“Z-List”名单的报道

而在今年曝光的富豪家庭通过“中介”运作,对可能不符合录取要求的学生加以包装,最终使其圆梦名校的丑闻,则更加印证了那份担忧——当金钱、特权可以与录取挂钩,美国精英名校只会日益沦为有钱人的游乐场。

某中国百亿富豪怒砸4300万送女儿进斯坦福
该极端案例在国内一度引发轰动

事实上,在以藤校为代表的精英名校中,“贫富差距”始终存在,纵然有那么几个苦出身但幸运得到藤校垂青的逆袭者,毕竟也只是少数。美国「机会均等计划」的调查结果亦佐证:在底层美国家庭中,每1000人中只有5个人能和富家子弟成为同学。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何对于藤校的穷孩子来说,上藤校并不仅仅是一段全新梦想旅程的开始,还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02.
压垮穷学生的三座大山

在最近的一次社会学课堂上,哈佛女生Ana Barros就遭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起因是教授让同学们挨个站起来发言,说明自己所处的阶层并加以论证,在起此彼伏的“上层”、“中产”中,Ana第一次在课堂上呆若木鸡,满脑子只想着找个地洞钻下去。

这已经不是Ana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属于这里。学校里繁茂的榆树林、古典的鹅卵石街是那么美好,这与她生长的“贫民窟”完全是天上地下的两个世界。

Ana来自一个移民家庭,父母是来自哥伦比亚的移民,倾尽了所有的储蓄,才好不容易的从公益组织那里买到了一处很小的房子。由于家里很贫穷,有时甚至像肥皂、卷纸这种日常用品都没钱,如何有足够的钱购买生活用品和食物,是让人头痛的难题。对于Ana来说,她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Ana刚来美国时只会说西班牙语,上学以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虽然她的英语阅读理解还不错,可是发音不太标准,因为不敢大声朗读,也很少有人去纠正她的发音。为此,她常常因为口音被同学取笑。


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Ana,觉得被哈佛录取是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她依然是那个为温饱发愁的穷女孩,即便获得了奖学金资助,但依旧摆脱不了满身的“穷酸味儿”。


每当同学们讨论购买一件几百乃至几千美金的衣服,或是去国外度假,Ana只能保持沉默。她想着的,是如何抓紧打工挣钱,攒够买课本的费用和回家的车票。

财务上的困窘,普遍存在于入读藤校的穷孩子群体中。即便是拿了奖学金,他们依旧会为十几美元的支出焦虑到辗转反侧。

Renata Martin是布朗大学学生,爸爸是餐车司机。尽管学校提供了9万美金助学金,但她在校园里仍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有一次生病,虽然保险承担了大部分费用,但仍有十几块需要自费,Renata竟为此哭了一场,“所有人都认为:十几块‘额外费用’人人都能承担,但事实是——我不行。”

经济上的难言之隐,必然带来的是如影随形的自卑与社交上的难以融入,比如从来不跟同学去吃饭逛街看电影的Ana,慢慢地变得形单影只;而为了十几块而痛哭流涕的Renata,遭遇的是周围人的诧异与疏离。


在康奈尔读书的西裔学生Claudio表示,难以融入富裕朋友的社交圈,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首先,你要有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和发展友情;其次,还得消化他们无意间给你带来的“伤害”。

当有钱的朋友们一个个说着自己对暑假的规划,或是环游世界,或是靠家人介绍进入某家大公司实习,Claudio只能苦涩地想着,家里还有多少账单没付,自己该怎么帮忙。

在富孩子已经能够享受到上一代的资本与人脉积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之时,穷孩子却还在为如何反哺穷困的家庭而挣扎不已。

最让藤校的穷孩子们感到心惊的,则是自己在大学生活的驯化中,似乎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成为了一个“四不像”一样的人。在藤校,他们接受的是最主流的精英教育,接触到的是最美最纯粹的象牙塔,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可能;而回到家中,破败的街区、憔悴的父母、长长的账单……这不免让人怀疑,到底哪个世界才是真正的现实?

耶鲁新生Julia在佐治亚乡下长大,是家里11个孩子中的老二,父母是经营食品摊的小贩。上大学后,她回家的次数日益减少。

某天回家,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也许教育正把你从我们身边越拽越远,但我不希望你因为有我们这样的爸妈而羞愧。” 她才在恍惚中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发生了改变。

耶鲁大学

到藤校念书以后,“食品摊的Julia”和“耶鲁的Julia”这两重身份正不断撕扯着她,这种矛盾连父母都已经发现。但让Julia苦恼的是,如今的自己哪一重身份都无法做到彻底。

原生家庭所在的阶层让她无法从根本上融入耶鲁的精英圈子,而在耶鲁所受的教育,又让她再也不可能是那个贫瘠的乡下女孩。

留不下,回不去,正是藤校穷孩子在经济、社交的窘境之余面临的第三重难题。当然除此之外,他们日常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妥善地处理好这种种挑战。

03.
“寒门贵子”如何走下去

一些人总会存在误解,认为对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寒门贵子而言,为他们提供经济资助、保证他们到好大学读书的机会,就已是社会各界能帮的最大的忙,因此,打着各种名号的奖学金、助学金层出不穷,仿佛穷孩子们拿到支票,就尽到了对他们的义务。

然而,仅仅有经济资助还远远不够。

一进入校园,这些学生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甚至自信心直线下降……和物质条件相比,他们在进入藤校后的心理状态,才是我们应该给予关切的关键所在,甚至与真正扭转寒门贵子们的人生息息相关。

将“精英校园里的贫困生”作为课题的哈佛大学教授Anthony Jack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们相比,藤校中的穷学生更集中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不善于运用身边的各类资源;

很少向外求助,或据理力争地表达意见;

对逆境更习惯于负面消化而非积极改变……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一篇论文被教授打了C,来自中产及以上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刨根问底地与教授争辩,哪怕自己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与权威人士互动,并为自己能够争取到的一丝权利而努力;可到了穷孩子这里,唯余沉默。

布朗大学新生学院助理院长Yolanda Rome也发现,贫困生很少主动求助于学校行政人员或教授,连投诉都很少见。在询问几位贫困生后,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他们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或让其他人觉得,自己拿着奖学金来上学却表现得“忘恩负义”。


不幸的是,这种心理上的畏缩感真的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穷孩子的大学毕业率。在美国,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低收入学生,其本科毕业率只有11%左右。也就是说:100个穷孩子考上大学,只有11个能毕业。

虽然在顶尖学霸聚集的八大藤校,这种毕业率明显要高了许多,但危机始终存在——当穷孩子们走不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理怪圈,不懂得拥抱各类资源,大学毕业之际,他们仍有可能滑落回原来的阶层,因为藤校并没有成为向上攀升的阶梯。

改变外界,首先要从改变自身开始。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开头出现的中国留学生小R,还是那几个美国本土的藤校学生,虽然大家都遭遇了重重困难,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所有人却都对藤校心怀感激。

毕竟,和同阶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靠着实力与努力,已经拥有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受教育渠道。这四年教会他们从某种生活中跳脱出来,也给了他们机会去幻想全新的人生。


比寒门更可怕的是“寒门心态”。与其焦虑“起跑线”上的输赢,抱怨藤校“贫富差距”的不公,不如把握当下,奋力一搏。因为努力与信心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失去价值。

2021年藤校申请的建议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就像亚马逊蝴蝶的翅膀,引发了美本申请的一系列变化。

在目睹了2020年美本早申名校激烈的竞争之后,有不少2021年申请人和家长过来咨询下一年申请季他们要怎么应对?尽管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人情况不同,以致于每个人的申请准备会有所差异。但美本申请规划其实是有底层逻辑的,上层规划只有在遵循了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再做个性化的背景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今天结合美本申请规划底层逻辑和2021年的特殊形势可能对美本申请产生的一些影响来给大家一些应对建议。

一、按部就班把学术底子打牢

这里说的学术底子主要指的是GPA成绩,对于AP学校的学生来说也包括已报名的AP科目;IB和A level的学生来说也包括IB和A level预估分。

校内GPA是美国大学审核一个学生的学术背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他的学术和背景规划一定是在GPA非常理想的情况下才往上加的,所以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那什么叫做理想的GPA?参考美国大学官方公布的CDS数据,和GPA相关的学术考核因素有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选课难度)、Class rank(年级排名)、Academic GPA(总GPA)选课难度来说11年级已经无法再做调整,12年级可以适当参考,关键还是总的GPA以及年级排名方面要做努力。

大多数人会把class rank误解为班级排名,但其实这里class rank的定义是:Your class rank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your GPA to the GPA of people in the same grade as you,所以其实这里的class指的是“一届”即年级的意思,相对应的,class rank指的是年级排名。

对于不排名的学校,我们可以参考GPA percentage,即学生的GPA成绩在年级里是处于top10%(top10%指的是该学生的成绩比年级90%或更多的学生都要高)或其他的某一个比例位置。美国顶尖大学招收的学生的GPA绝大多数都是年级前10%。比如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公布的2024届录取学生的数据来看:99%被录取的学生的GPA成绩是前10%。

和GPA非常相关的一个学术因素其实还包括推荐信。特别是美高和国内国际学校的外教推荐信,都需要学生在该门课的课堂上以及课后和老师有良好的学术互动并且取得优异的学术成绩这样该学科老师才有可能帮学生写一封推荐力度极大的推荐信。

康奈尔大学2019年公布的CDS数据节选

二、做好备考SAT标准化考试的准备

在英语能力达到适合开始准备SAT考试的情况下,重点准备提升标化考试成绩。

标化备考是一个相对长的周期,大多数同学都需要参加两次甚至三次的考试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另一方面,尽管今年绝大多数美国大学都是采取了不强制要求SAT的政策,但是8月底全球的SAT一旦能够大范围成功开考,则明年美国顶尖大学很有可能会恢复以往强制要求SAT成绩的申请政策。因此,对于标化备考,明年的申请人还是尽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参加正式考试的准备。

除了SAT外,今年大陆地区不少国际学校也成功拿到了校内举办正式ACT考试的授权,从SAT转向ACT也是一个思路,具体选择大家可以找资深的SAT/ACT培训老师咨询。

三、申请优质的美国大学夏校项目

语言成绩达标且暑假暂时没有明确计划的同学建议可以考虑申请优质的美国大学夏校项目。特别是在国内高中就读的申请人,参加美国大学夏校项目是申请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外大学课堂的一个有效证明,优秀的夏校成绩单也能够体现申请人的学术能力。虽然个别大学已经明确明年的夏校还是线上进行,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考虑设计线下的夏校项目。

夏校项目是由美国大学官方主办,办学质量和授课水准普遍是比较受认可的。尽管明年暑假的时候美国疫情是否能够明朗还不一定,但是提前稳步做好夏校准备,拿到offer后才能掌握是否选择参加的选择权。

夏校申请的准备过程也是美国新生申请的一个微缩版。通过夏校申请来提前预演一遍本科申请也可以提前帮学生熟悉本科申请的流程。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四、警惕线上科研活动的趋同性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多的线下活动都被取消或者改成了线上项目,这种情况下不少同学纷纷选择了线上科研项目。

的确在线下活动非常少的情况下,线上科研是一个不错的选项,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背景,又有机会拿到知名教授的推荐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线上科研项目(特别是小班课)其实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同样的教授、同样的授课主题、类似的研究课题都可能使线上科研经历成为类似的活动背景。

因此,对于已经参加/准备参加小班课线上科研项目的同学,大家有必要思考一下我做这个活动的兴趣出发点是什么?这个线上科研项目可以和我哪些过往的活动经历串联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我有哪些自己独立的思考?通过这些问题来进一步挖掘自己线上科研项目经历的独特性。

五、提升面试输出能力

在第三方面试InitialView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被美国大学广泛接受的情况下,面试成为顶尖美国大学招生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今年受疫情影响,非常多的活动和考试都改成了线上进行,无可避免地也产生了不少漏洞和灰色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学招生官更需要擦亮眼睛审核申请人,而面试无疑是招生官考察申请人学术活动背景真实性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提升面试能力来说不仅仅是指提升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熟悉自己的重要活动并且能够用英语完整地表达自己具体做了什么以及活动的感悟对于计划申请文社科的申请人来说,也非常有必要阅读一些学科相关的英文材料,尽量做到能够用英语熟练且有逻辑地就该学科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稳扎稳打GPA、努力备考SAT/ACT、申请优质夏校为暑假计划做一个后备方案、挖掘自己线上科研项目经历的独特性和提升面试输出能力,这些建议不只适用于明年的申请人,后来者同样可以参考,因为美国大学对申请人背景综合审视的底层逻辑其实并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美国大学招生政策的微调,其实只是美国大学招生办针对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一些相应调整,但是招生审核的方法论其实并没有变化理解了这点后,其实我们就不需要因为个别政策的一些风吹草动而焦虑了。还是那句老话,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疫情之下,我们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始料未及,本就饱受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影响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在疫情时期愈发扑朔迷离。受疫情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边境管控、航班缩减、暂停签证业务、限制非必要跨境流动等,全球人才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大幅下降,以跨境流动为主要特点的留学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并没有彻底阻断国际交往,曾经侧重线下互联的世界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转型为以线上互联为主的模式,留学也转为在线学习。但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碍于世界各国抗疫方式和疫苗接种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全球疫情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彻底遏制,而这种长期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深刻地抑制未来一段时期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意愿与积极性。留学正在经历重要挑战,如何积极应对甚至求变,将可能展开教育史上的一段新历程。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01

大变局下全球留学发展面临挑战


事实上,疫情前的全球留学发展就已经出现变局端倪,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已逐步拓展并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数据,2019-2020学年,全球十大留学目的地国接受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总数达560万人,较1999-2000学年的160万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2.5倍。从留学目的地国的国别数据来看,虽然美英以深厚的基础优势继续占据留学目的地国榜单前两位,但赴美英的留学人数占全球比例正逐渐下滑,并陷入负增长的发展窘境。

这与美英两国的政策变化联系紧密: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理念,陆续出台多项收紧留学、移民和工作签证的政策,显著降低了包括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生源国赴美留学的期望值;英国脱欧,特别是脱欧后的留学费用、工作签证和移民体系的对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欧盟青年赴英留学的积极性。虽然逆全球化影响了对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选择,但因为留学需求总体稳定且意义长远,在相关政策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国际学生会寻求具有更开放政策的替代国家和地区进行深造和发展。

为了应对留学和相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挑战,2020年12月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布林格和其他高等教育界人士公开致信拜登,希望他能够在正式就职后废除旅行禁令,加速非移民签证申请流程,增加签证有效时长,加强和扩大H-1B签证和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即专业实习)项目,全面改革移民体系,并停止对中国及华裔学生的偏见,以挽救美国高等教育。

拜登的竞选政策纲领中就包括“确保我们作为移民国家价值观的计划”的内容,并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增加永久性、以就业为基础的移民签证数量。但拜登政府对留学和移民政策如何进行具体调整,调整力度有多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鲍里斯·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后,对特雷莎·梅时期推行的限制留学、工作及移民的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称将为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生签证待遇,以期通过相关新政的推行,助力英国扭转在吸引留学生及海外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的颓势。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02

疫情为大变局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出入境管控和签证收紧政策,限制了国际学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全球流动,留学和相关产业发展雪上加霜。国际大学协会(IAU)2020年5月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有89%的受访高等教育机构表示疫情对国际学生流动造成了影响。不少即将返校和入学的留学生为了继续学业不得不辗转多个国家,有的甚至不得不选择延迟入学或毕业。

国际学生流动受限也给各个国家高校及与留学相关的产业带来严峻的财政危机,特别是国际学生数量的减少,给本来就存在财政危机的学校带来致命打击,学校需要通过裁员等措施来削减开支,更甚者濒临破产。

受疫情影响,美国多所高校收入大幅减少。截至2020年3月,美国US News排名前25的高校中,至少有23所发布了关于疫情期间财政问题的公告,并公布缩减开支的相关政策。美国教育委员会(ACE)政府关系和公共事务高级副总裁特里·哈特尔表示,在2020年春季学期短短几个月内,美国全境高校收入减少了80亿美元。与此同时,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引用的报告也显示,由于新学年国际新生人数预计减少一半,预计损失超过20亿英镑。英国官方估计,疫情给英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损失将高达190亿英镑。

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中国学生或将成为全球留学和相关产业恢复发展的救命稻草而受到世界主要留学国家的争抢。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70.35万人,同比增长6.25%。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Project Atlas 2019》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持续成为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英国和德国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虽然给我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但我国学生对于国际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出国留学仍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是会在疫情期间有所延迟。2020年5月,QS发布《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白皮书,其中的统计数据显示,96%的受访中国留学生表示,疫情不会中断其留学计划。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重申出国留学仍将是我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渠道,要克服疫情影响,拓展出国留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关系紧张、全球疫情蔓延以及民族主义兴起等,也改变了中国家长对美国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固有看法,更多家长将重新权衡送子女赴外留学的选择。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03

海归人才持续助力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类留学人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

据统计,中国科学院81%的院士有留学经历,其中,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新当选院士中,海归比例超过83%,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新当选院士中,海归比例更是达到100%。

在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当年入选榜单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其中,由海归创办或管理的企业占比超过60%。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上百家中国企业中,80%由留学人员创办和管理。此外,海归还在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推动中国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注公众号:高中留学攻略

04

开放与合作是大变局下的“破局之道”


首先,出国留学仍然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未来留学目的地国可以有更多选择。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仍面临由追赶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的转型升级,留学仍然是学习先进知识、培养国际化视野、理解国际规则的主要方式,是我国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

因此,有出国留学计划的高校学生,可以在自身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出国留学这一选项,不要因为疫情及个别国家日益收紧的留学与移民政策而受到干扰。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国内或区域内申请欧美高校的竞争压力更多地存在于顶尖高校,而更多中等偏上的高校在竞争压力上可能会较以往有所降低,且会在特殊时期向国际学生倾斜。而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措施,鼓励中国学生前往更多留学目的地国,如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学习,通过教育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的了解与互信。

其次,可以从服务贸易和全球人才培养角度诠释中国留学生对世界发展的作用,鼓励加强中外教育领域的民间合作与交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报告显示,在美国就读STEM专业的博士生中有90%在毕业后10年依旧在美国工作。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报告显示,在对入选NeurIPS 2019的论文及其作者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后发现,29%的美国顶尖AI科学家来自中国,为美国顶尖AI研究者的第一大来源。在中国读本科的顶级AI研究者中,只有34%目前在中国发展,而近56%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AI研究者中,88%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为美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实际上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些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端指责甚至诬陷,并不契合其国家发展的实际利益需要。教育领域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教育体系可以站在更高的价值角度,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开展更多层面的深入交流,共同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