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畅想未来教育模式,帮助孩子通往世界名校!

良禽择木而栖,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国际学校有没有方法可循呢?答案自然是:有的。在“2019国际学校择校展暨国际教育论坛|北京站”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教学总监王宏接受了国际教育网的专访。她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和学生们答疑解惑。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教学总监王宏

三种方法,教你如何择校

王宏女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教学总监,曾在中国、新加坡和美国任教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家长们常遇到的择校问题,她首先给出了三点建议。

择校看学校背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选择学校前,首先需要了解学校的背景。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为例,该学校依靠中国科学院大学为背景,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其中老师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全部拥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以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外教老师;第二类是中教老师,他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毕业于全球前一百的大学,拥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第三类是由博导和学校院士组成的学校课外活动带队老师们。每一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助力学生成才。

择校看入学测试标准

大多数人在择校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入学测试,往往只会在备考时引起重视。其实,入学测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从考试标准的高低,也能看出学校的不同。

“国际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录取标准比较合适的范围是处于中等范围,如果要求太高,则说明学校入学门槛高,随之就会导致学生更加专注于学术,而忽略了课外活动的发展。要知道,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两大方面须平均分配,很难有人做到学习非常优秀的同时课外活动也非常拔尖。所以,学校有时候需要获取一个平衡点,在入学测试时,除了考察学生的成绩,还会考察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平衡好学业与活动。”王宏女士告诉国际教育网编辑。

择校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王宏女士建议,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学校开放日或平时空闲时间去学校参观,感受学校整体学习氛围。在参观校园过程中,家长们同样可以考察学校的管理、师资等方面分析,然后做出基本判断。若孩子有空闲,带孩子一同前往,更加有效。

量身定制,规划升学之路

获得成功,取得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合理的升学计划加持,助力学生走向成功。在这一方面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有着专属于学生的升学指导课,学校每周或者每学期都将由专业的老师为孩子进行一次升学指导。学校对学生的升学指导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基本规划

学生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后,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将会与家长以及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根据学生的学术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为学生私人订制一套学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包含选课、课外活动的选择等。

其中选课是最要的一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有许多热门课程,比如说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对于这几类课程,该校极具优势,要知道学校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拥有着中国最顶尖的专家。为此,学校会培养学生们对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做相应的了解,并让学生进入到中科院专家的实验室中,真正的去体验实验的魅力。

而课外活动的选择,则是在学生申请名校时,个人陈述环节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招生官在面试过程中,能通过学生所参加的活动,判断出学生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所以选择一个课外活动千万不能抱着随便的心态,需要用心参与其中,让招生官真实的认识到你是一个有毅力、能坚持的学生。

落地执行

有初步计划,若不实行,则为空谈。“为了帮助学生执行升学计划,学校许多老师都将参与其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并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王宏女士说道。

申请规划

王宏女士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的教学总监,接触过许多学生,她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刚入学时都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类课程,报哪所大学。所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升学指导老师,每周会为学生进行一次校内外介绍与升学规划,逐步地加深学生们对学校以及升学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会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并为之努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专门为学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养计划,分别为导师计划、卓越计划和爱丁堡公爵计划。以爱丁堡公爵奖计划为例,该计划是由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所发起的一个活动,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全世界的青少年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参与社会上的活动和社会公益的服务。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活动通常为期2到3年。在校期间每一位学生都至少要完成一次爱丁堡公爵奖的计划,它分为金银铜牌,学生至少达到银牌的标准,对于未来申请海外大学有很大的帮助。

扬长补短,了解中外学生不同

不同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出的学生必然会有所不同,但当有人问起到底有何不同,许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专业的解答。国际教育网编辑与王宏女士聊天发现,王宏女士曾接受过中式以及西式教育,并接触过许多两种教育模式下所教育出的学生,为此,她对于中外学生的不同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不论是国内学生还是国外学生,同样优秀,没有所谓的强弱,有的只是各自的优缺点不同,而产生这些结果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教育理念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所采用的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在学生升读大学时,学校是以成绩考量学生,极少考察学生课外活动、动手能力等。所以在这大环境的影响下,决定了教育理念的不同。

思维模式不同

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逻辑思维能力较于国外学生来说,颇具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方面,“在海外大学,我见过很多中国学生在这些科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宏女士说道,“但有一些劣势,不容忽视。不少学生在学校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学习,最后升入大学时,却变得渐渐失去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而海外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不同,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但是反之来看海外的学生也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不如中国学生强。”

课外活动不同

“我在海外看到许多学生平时上课很认真,同时在私底下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他们会自行组成一个小讨论组,共同讨论学生会为社区乃至社会做出哪些贡献等。而国内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专注于提分,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对于生活周边的认知不高。”王宏女士告诉国际教育网编辑。

中西合璧,畅想未来教育模式

我们都会畅想,未来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但是回过头来,中华文明的先贤中也提出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的观念,这似乎与现代教育中提倡的个性化教学也是一脉相成的,那么有哪些教育规律在过去、现在、未来其实都是通用的呢?王宏女士认为,国际学校最好的状态是“中西合璧”。比如说中式教育擅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但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学校便可以引用西式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完成,而这些需要仰仗优秀的老师引导。比如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剑桥国际课程中心每学期学生在每个学科上都会有一个项目式的学习,举例来说,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会让学生走上讲堂,为同学们“授课”,结束后,同学将会互相打分评比。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控场能力。

王宏女士告诉国际教育网编辑:“很多时候学生在互相切磋过程中,他们也会学习到很多,这些学习方式也体现在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这种培养模式,我认为是未来教育模式,甚至说从古至今都是最好的方式:中西合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国际教育网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