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爱迪澳高 | 艺术馆里的通识课——“行阅北京”系列之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02-07 08:24发布于北京

关注

通识课是北京爱迪学校澳洲高中(WACE)的一项特色课程,面向在校内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视野,通过保护好奇心以期激发求知欲,让学生逐渐成长为热情的终身学习者。


2024年1月12日,WACE高中十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通识课于江老师和班主任王耀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通识行阅”课程活动



以行践知,走进清华艺博


WACE开展通识课已有一段时间,基于通识的成长性,为了本学期的通识课程收尾,也为了促进学生们假期“行阅”,以及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课程,老师们特地组织了此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行。




此行选择行阅清华艺术博物馆,一则本学期通识教育一直围绕着清华展开,同学们对清华的通识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向往;二则通识课中学习了一系列梁启超的文章和讲演,恰逢清华艺博中有梁启超纪念展和梁启超研究学者夏晓虹教授的讲座,这对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梁启超大有裨益。


1月12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禮运东方”部分展览以及“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在“梁启超纪念展”观展过程中,学生们跟随讲解员了解了梁启超先生“大百科全书式人物”光辉的一生:从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背景到“文字收功,神州革命”中与时俱进的“变”与爱国情怀的“不变”;远走东洋,游历欧美的“古今内外,去塞求通”,为中国联通世界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一系列著书立说、办学办报、讲演鼓劲等努力,反思“新民”的“国民独具之特质”,推动了“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激发了同学们深入学习历史和爱国主义的热情。



同学们也惊叹于梁启超先生教育上的成功,“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子女教育和清华国学院时期培养的诸多大师级弟子,大大促进了国学上的“独立之国,学问独立”的学风和学统建设。同学们更通过一封封书信,理解了梁启超子女教育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书艺复兴,先辈遗墨”的梁启超“余事”中,更加印证了前期学习的梁启超先生演讲中重点强调的学问的趣味主义,也联想到了清华彭刚副校长在新雅毕业典礼致辞《“享乐”的能力》的讲演中提到的通识教育对于培养趣味主义、培养获取快乐能力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只有置身清华,置身于这样的展览中才会获得这么多“触类旁通的启发”和构建如此多的联系。




(右滑查看更多)


在“尺素情怀”展上,清华学人的书信往来、学习札记等让同学们对历史和教材上的人物有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了解:钱伟长因爱国信念支撑,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以专业最优秀的高材生毕业;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林徽因给女儿的信和胡适给朋友家孩子的信...这些都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和启发,他们不时感慨于当时的条件艰苦和学习不易,震撼于他们对于学习的努力坚持,感动于他们对于国家的奉献和付出和爱国情怀,也获得了无穷的信心和动力




爱迪的同学们在展览听讲中表现出来的观展礼仪、沉浸和专注,也打动了清华艺博讲解员老师们,原本不到45分钟的讲解延长到了70分钟,还附赠了隔壁“禮运东方”展厅,大家用自己的热情和专注得到了“VIP”级别的待遇。


启发与趣味兼得的观展过后,中午大家一起体验了清华食堂美食,并漫步骑行清华校园,途中极其荣幸的偶遇了清华“最通识”单位的老师们:新雅书院的张伟特老师和梁启超纪念展策展人高登科老师,以及写作与沟通中心的曹柳星老师、程祥钰老师和李轶男老师等,并合影留念,为我们此次的“通识行阅”课程活动增加了许多因“通识热情”而“心诚则灵”的注解时刻,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并长久回味和铭记。



下午,师生一行聆听了北京大学荣休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夏晓虹老师的讲座——《家庭生活中的梁启超》。夏晓虹教授从“作为儿子,作为丈夫和作为父亲的梁启超”三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家庭生活中的梁启超》,帮助同学们从更为丰富和更为立体的角度了解梁启超,与上午的观展互为印证、互为参考,尤其是梁启超先生教育子女读书、家庭讲学、示范作文、每日功课要求、培植子女国学根基的一系列做法,都指明了修身进学的方式方法,令大家受益匪浅。




WACE的通识教育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至课堂外的观展,再到现场聆听专业学者的讲座,形成了一个学习的闭环,这样逐渐深入的体验给到了同学们一些“触类旁通的启发”,再基于这些“触类旁通的启发”,去延伸、拓展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方向。


博采众长,致力全人发展


爱迪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在尊重、包容、支持和友爱的校园文化中,着力培养学生八大核心素养(DSLOs),以期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多元的文化碰撞,致力于学生的全人发展。



基于此教育理念,WACE开设了通识课程。通识教育超越专业领域,注重涵盖哲学、心理、文学、科学、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认知和人文素养。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更全面的视野看待世界。


通识教育还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职业需求的演变,具备广泛知识基础的人更容易适应新兴领域和新工作。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跨越学科边界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WACE通识课程的建设借鉴了国内外很多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很多WACE毕业生的建议、反馈和资源分享。在此基础上,主要学习了国内“通识教育联盟”高校尤其是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做法。通识课程于江老师在2023年7月份参加了“2023我们的通识教育---中国第三届通识教育大会”,获得了很多启发,并有幸得到清华副校长彭刚教授的鼓励,开启了一系列因“通识热爱”而“心诚则灵”通识教育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2023年8月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中心和学堂在线组织的《高校通识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工作坊》,2023年11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合办的《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与书院制建设项目》,以及2023年12月的“中国哲学和通识教育研讨会”。


通过这些活动,于江老师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和互动,获得了很多在高中开设通识课程的经验和启发,尤其是清华新雅研修项目上梅赐琪院长所讲的《通识教育的生活面向与课程面向》,为WACE的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发提供了一个框架思维。基于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和讲座课程,开始了有关清华风物的学习,先是围绕清华校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继而深入了解校训源起——梁启超在清华的演讲《君子》。


梅赐琪院长与于江老师合影


有鉴于梁启超培养子女和培养学生的巨大成功,本学期的通识课主要学习了多篇梁启超的演讲,同学们获得了很多启发和鼓舞,写出了深刻精彩的学习札记,这印证了WACE通识课程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通识的美好,也遵循了通识课程所根植的理念:坚持“把自己作为方法”,“培养对学习过程的自觉”;用拓展的视野和批判的思考,向内认识自己,向外探索世界;在探索学习的路上,既保证“心无旁骛的专注”,又给“意外的偶然发现留出时间和空间”,不断收获“触类旁通的启发”,进而引向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沉淀;用心诚则灵的坚持热爱,过自主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热情的终身学习者,让通识更为美好成为一种信念;用WWC、ICT和PAS的智识思维和方法论,不断迭代进化成更好版本的自己



注:引号的部分借鉴了人类学家项飙教授、复旦通识中心主任孙向晨教授、清华新雅院长梅赐琪教授以及其他通识教育领域专家的一些概念和提法,衷心致谢。


知行合一,触类旁通,终身学习


此次活动既有前期投入的学习准备,又有清华艺博里面观展和听讲座“心无旁骛的专注”,还为“意外的发现和偶遇”留了时间和空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有极高通识教育价值的“从游”和“共游”。


通识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保持对周围事务的敏锐度和好奇心,激发和提升求知欲。把通识课上在“附近”,上在文化中心古都北京的每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地方。通过“行阅北京”,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局限,走出“电子屏幕吸引”的束缚,让学习生活变得有意思,进而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真正成为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热情的终身学习者,不断升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课堂中的学习和“行阅北京”的实践,同学们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触类旁通,例如,在观展过程中,赵梓均同学和“尺素情怀”展览老师探讨了钱学森归国细节中信件中转站是法国还是比利时的问题,帮助更正了清华博物馆尺素情怀的讲解内容。这无疑展现了WACE通识课程的成效和价值。


王小康同学感慨:“通过本次行阅,我第一次具象化的感受到了所谓“青春”一词。你无法想象让一个早已被内卷和考试浸透而筋疲力尽的高中生,在期末考前还有机会“逃一天课”,来到清华,站在梁启超诞辰纪念展前观展,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当我看到梁启超先生与同时期的伟人们在与我年纪相仿时就已出崭露头角,开始为社会提出新思想,为祖国贡献力量时,我被启发了,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热血在身体里流动,我更找到了读书的动力和意义。”


杜景琦同学也获益颇丰:“这样沉浸式的学习过程,而非专注于功利性的对知识的汲取,是真正对探索事物的一种心无旁骛,我想这就是通识对我来说的意义,是培养的过程,是打磨的工具,也是宝贵的价值获得机会。”



同学们有准备地带着对展览及讲座的期待与憧憬而来,满载超出预期的体验与收获而归,收获了“通识更为美好”的一天,在此过程中收获的赞赏和鼓励给了他们更大的通识行阅的动力,希望他们借助这次意义深刻的旅程,去创造更多“通识心诚则灵”的魅力体验。


我们也将一同继续建设和优化WACE通识课程和通识行阅活动,因为教育值得更多这样的“从游”和“共游”,让课堂因生长而鲜活,真正实现以通识课为“支点”,撬动思维的成长。



爱迪WACE通识课结合北京以及国内丰富的通识资源和行阅资源,为未来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设置了解中国文明思想史发展脉络的课程,通过“行阅北京”、“行阅中国”活动为同学们将来留学学习中“行阅当地”、“行阅世界”做一些必要的方法准备和过程经验积累,更好地实现“文明互鉴”的留学价值,也让同学们在出国前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和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上和现在最优秀的大学,为留学提供更多的中国视角去看待世界,向世界学习。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免费联系北京爱迪国际学校

每天限50个名额

联系学校

提交成功后可以直接一键联系学校哦!

北京爱迪学校

课程设置:AP课程,Alevel课程,美国课程,英国课程,澳大利亚课程,双语国际课程,IGCSE课程,香港DSE课程,国际艺术课程

学费区间:18-32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