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 --《寻美隋唐》

2021-06-07

关注


作者:

广州市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 GIMSH

MYP教师   侯老师 黎老师


教学设计意图


在过去的阳春三月里,我们度过了一段探寻隋唐之美的时光。从接到融课任务到竞赛竞选课例,再到说课,最后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既有深度又具备美学,结合人文学科和视觉艺术学科的中黄融课——《寻美隋唐》。


隋唐之美,美在艺术的瑰丽,美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美在与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融。从雕塑到建筑,从壁画到彩绘,一点一墨之间,流淌着先人对生活的理解,以艺术的手法传承着千年的印记;一砖一瓦之隙,杂糅了华夏后裔与世界文明和谐互通的理念,以精彩的故事延续着创新的声音。用创新培育学生对世界的新认知,建构综合素养与知识框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融会贯通考试技能,也能够使学生充分应用知识进行快乐学习,游刃有余于多方面技能。


在前期收集学科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却在国外”,由此一股炽热之情一直萦绕心头,必须要给学生们讲一讲敦煌的历史,品一品敦煌之美。于是确定了“在历史的背景下,探索文化遗产(莫高窟)的艺术呈现与价值,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融入全球化的能力”为本课教学目标。



同时,希望通过此次课程,使学生以敦煌为例进一步了解沉浸式课堂,认识到人文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历史为魂,艺术为体,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并以此启迪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研究学科融合线索,创建全学科作品。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有三个:


第一,课堂形式设置,互动式学习(学生之间开展评论与小组交流、小组展示,教师以评论和点评的身份穿插于课堂之中)、导演式引导(以学生为主,把课堂交还学生。学生对课堂发出指令,引导课堂展开)、情景化展示(将所学知识以剧本和话剧的形式进行舞台呈现)、展览式总结(自我认同,自评与他评);


第二,沉浸式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环创布置,(以服装、画轴、音乐、展板以及其余辅助道具开展教学,使学生有如临敦煌之感);


第三,融合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于一体,在课堂之中不断插入源点知识与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和剧本演绎之中,使学生加深相关记忆,并使学科融为一体,有助于实现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双向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前期评估结果发现:学生对世界遗产概念知之甚少;对收集世界遗产相关资料不熟悉;对世界遗产具体案例(莫高窟)认知不深,只停留在“名称、景点”一类的线层认知,对其艺术形式上的认知不足;对审美方法的形成没有未形成概念。


在教学之后,根据形成性评估任务结果发现:学生对审美元素图谱与主题世界遗产之美之间关系的认识有所提升,基本能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和识别各个分类;也能理解世界遗产案例(莫高窟)的审美元素与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之间联系的认识;对具体工具材料的使用已有经验了解;对画面背景处理技法(气泡技法)的习得基本都能理解;并且艺术过程日志的制作与美化也得到提升。


此外,虽然本课给了学生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在“疑-寻-示-悟-行”的探究框架下开展学习,并实现了对多学科融合的有效探究,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但由于时间较为紧凑,许多有创意的课堂思维来不及进行全面的展开,同时缺少相关电子设备的支持,无法实现在教室的全维投影和全息模拟。因此,我们在后续的课程教研中会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学科与学科的融合、课堂与实景的融合之外更多地探索电子科技对课堂的支持,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设计更有效沉浸式课堂的能力。


同时,此次课堂中我们引入中黄“凯思”评价体系,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多层次全角度的评价,激发学生内驱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突破。但评估中也发现我们的部分评价标准有设计不合理之处,因此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与系统化评估也是我们接下来进行课程探讨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更加妙趣横生的探究让学生在快乐中探究,在探究中夯实基础知识,在夯实中领悟学科内涵,在领悟后进行实践与创新,在创新与实践中实现快乐学习,有效评估,拓展综合素养,并为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与践行创造条件。


【 完 】


更多课堂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实践干货,我们将会持续整理发布。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广州市黄埔区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

课程设置:IB课程,双语国际课程

学费区间:15万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