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成长到底是什么,听听马伊琍怎么说

2019-10-02

关注


马伊琍说:“改变,我觉得更应该理解成接受,我觉得我的改变就是开始接受,接受你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接受你觉得他不如你想象中更好的地方,其实接受才是最好的爱。”


在魔力耳朵“成长•改变”魔法妈妈分享会上,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罗静对话马伊琍。



罗静问道:“我们今天的分享主题是成长•改变,你怎么理解成长•改变?”


马伊琍如是答道。


听到马伊琍的回答,我的内心不由得一颤。近几年来,“成长”一词已时时充斥在我们耳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长,可成长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将成长为什么样子?没有人给我们答案。


我曾一度为此困惑,就“成长”一词解释,成长是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


成长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那就一定要有所改变。所以,有人说“成长就是改变自己”,可是,一说到“改变”,很多人都认为改变是痛苦的,他们更喜欢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到“痛定思过”的时候绝不愿改变自己。


究其原因,不愿改变自己的人既没有认识到现状,又没有接受现状。当问题出现时,出于本能保全自己,他们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别人,情不自禁地去指责别人,以此减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


当他们一味朝外看,而不愿朝内看时,他们开始自欺欺人,用尽全力去抵抗外界的建议。因为没有接受,所以没有自省;因为没有自省,所以没有和解;因为没有和解,所以没有改变。



可见,改变的第一步是接受,而只有真正改变自己了才是成长。


对于这点,我深有感触。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觉得自己真正迈向成熟的时机是与婆婆关系彻底破裂的那一刻。


2015年的一天,我跟婆婆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了一些口角之争,见婆婆总是否定我的想法,我问了一句:“你既然那么不喜欢我,当初又为何要留下我?”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或许会回答:“我自然是喜欢你,才留下你啊,不喜欢你,干嘛留下你。”一场争吵就此化解。


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婆婆什么话也没说,却“扑通”一声当着全家人的面跪在了我面前。眼泪唰唰地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她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惩罚我,用农村习俗来说,那就是一种诅咒。


我眨了眨眼睛,硬是没有让眼泪流出来,努力用平静的语气说:“平心而论,我上对得起你们两位老人,下对得起孩子,中间对得起你儿子,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我问心无愧,你想跪,随便你跪到什么时候!”



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妈与婆婆的差异,身为妈的她,在面对与女儿决裂的问题时,她选择伤害自己,宁愿离家出走,也不愿做任何伤害女儿的事;而身为婆婆的她却把最狠毒的惩罚给了我。最可笑的是,我还一直把她当妈一样孝顺,担起了儿子与女儿应该担的责任。


心被彻底伤透以后,痛定思过,我终于接纳了“婆婆不是妈”的事实,也真正明白“永远不要把婆婆当妈一样对待”的真理。


在接纳这个事实以后,我开始朝内看,开始思考明明很清楚此“妈”非彼妈,我为什么还会对她像对自己妈一样。


在夜深宁静时,在以泪洗面的时刻,我终于看见了那个极度渴望母爱却又不愿面对现实的11岁小女孩:她跪在母亲那具已经僵硬的尸体面前,用自卑、惶恐、焦虑、迷茫的朦胧眼神看着那张熟悉却又苍白的面孔,泪水直流,却怎么也不愿相信妈妈就这样死了,总是幻想她会在某一个时刻活过来。


正因为不接受这个现实,在后来近20年的时光里,她总是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在梦里远远看见妈妈,感觉妈妈活过来了,满怀欢喜地奔向她,真正跑到她面前时,妈妈瞬间变成了见到最后一面的样子——脸呈现紫色,鼻孔处流出了鲜血。那一幕往往会把她吓醒,醒来时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头。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声泪俱下,但就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你妈已经死了,她彻底离开你了,永远也不会再活过来了,你早没了妈妈,别再去寻找母爱了,你现在已经是妈妈了,好好爱自己,让自己真正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妈妈,这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大约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给了自己一个拥抱。当我冷静下来后,就开始反省自己的做法,并开始寻求改变。


把婆婆当做妈,其实是对母爱的一种弥补。


失去才懂珍惜,正因为体验了“风欲静而树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所以在很多时候,我把那份回报的感恩之心投射到了婆婆身上。所以,我一直把婆婆像妈一样对待,并要求婆婆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自己。有期望就会有失望,这份婆媳关系最终让自己失望透顶。


互相讨好,最终都不得好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丧失自我,我觉得是在乞求爱的时候。我曾经非常迷惑,我的主见性那么强,为什么会在婆婆面前感到恐惧,并且总是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原来我是在讨好,在企求母爱,11岁的心智展现了出来,而她也常说:“我把你当女儿看待,我看你比看我两个女儿还重。”



当两个互相讨好的人撞在一起,彼此都过得小心翼翼。一旦情绪暴发,就是一场互相伤害,我只是被她的非理性伤得更深。因为我缺母爱,而她却不缺女儿。


有了这样深刻的反思,我开始积极寻找改变:


给自己进行明确定位,是儿媳妇而不是女儿       


从那以后,我时刻在心里告诉自己:“你是儿媳妇,不是女儿;你是成人,而不是一个等着被爱的女孩;你是妈妈,就必须强大起来。”正因为进行了这样的定位,有了这样的暗示,我开始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过分。


无论在哪种关系中,当一个人弄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以后,关系网就开始变得明朗了。



划定界限,弄清“本分”与“情分”


我也一再告诉自己“婆婆就是婆婆,不是妈,她对你好是情分,对你不好是本分”。降低期待,弄清“本分”与“情分”以后,婆媳关系一下子顺畅了很多。


正是因为走过“接受现实、朝内看、自省、与自己内在小孩和解、寻求改变”,我真正让自己成长了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这个词在我的心中渐行渐远,我也不再做那个做了近20年的梦,整个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人在某一方面受到了伤害,心智往往停留在了受伤害的年龄,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当时的伤害情不自禁地涌现出来。


人的成长正因为有伤害才会产生裂痕,而阳光往往又是通过裂痕照射进来。所以,当事情发生时,当我们学会朝内看,尝试着去接受现状,去反思,去改变,去成长。



我想马伊琍正是敢于接受“已经死亡”的婚姻,所以,她才选择“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成长。


文章音频 | 小米妈妈

插图排版 | 瀚瀚妈妈


龙春华,笔名绿子静,6岁孩子妈妈,亲子畅销书作家,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创始人(ID:lch201302)。著有《婴幼儿行为心理学》、《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为心理  学 : 瞬 间读懂他人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已出版繁体,销量达20万册)、《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余部作品。目前正专注  创作家教与童书作品,从内到外地发挥妈妈养孩子的价值!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