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别再相信这些错误的观念了!

2020-03-18

关注

作者|泡芙


在微博看到一个关于“富养穷养”的话题,采访的路人无一例外都说:觉得富养比较好。


其中有个女孩子讲了她身边一个被穷养的女孩的故事。


有一次去漫展,看到一个她特别喜欢的角色,她很激动,却不敢上前,最后很失落地走开了。


女孩说了一段话:穷养会导致一个孩子精神上的一些缺少,自卑就是很关键的一点。



确实,被父母“穷养”着长大的孩子,许多伤害和影响都已经不可逆了。但许多父母仍然十分吹捧穷养的教育方式,因为觉得不能“溺爱”,所以要“穷养”


但穷养这个词,本身就有一定歧义。盲目地穷养孩子,只会过犹不及。


这些穷养的误区,你都踩过吗?




穷养就要穷“欲望”?




许多父母经常有个下意识的想法:不能总是满足孩子的欲望。


因为我们担心,这些欲望会毁了孩子,一旦我们满足他们,孩子就会变得欲壑难填,想要的只会越来越多,而且非得到不可。


确实,近些年,屡屡有负面新闻出现:从小被娇惯的孩子养成了霸道的性格,想要什么就要得到,如果不被满足,甚至会把怨气发泄到父母身上,最后毁了自己,也毁了一家人。


所以我们愈发坚信:孩子的欲望需要遏制,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才能学会珍惜。


可是,被穷养的,真的仅仅是欲望吗?


有些时候,被遏制的不仅是蓬勃的欲望,更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


飘香的面包和糖果,橱柜里精致的玩具,过年时大家都有的新衣服……孩子们想要的这些东西,你可以说是欲望。


但对孩子来说,他们想要这些,真的不是为了攀比、炫耀或是花钱成瘾,只是这些美好的事物天生就对孩子有吸引力。


如果家庭条件支持,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无节制地满足和顺从会毁掉一个孩子,无底线的遏制需求也会。


如果孩子的需求被当成一种不应该,一种羞耻,孩子会永远耻于面对自己正常的需求,会因为向父母提要求而羞愧尴尬。


或许遏制欲望的目的达成了,但孩子却会一辈子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


一味地忽视孩子的需求,本质上是对穷养的妖魔化认知。



哭穷是为了磨砺孩子?




作家刘同曾经讲过关于他母亲的一件事:从小到大,刘同都处于“少一截”的状态中,因为每次妈妈给他钱,都要打个折扣。

 


他找她要10块,她只给8块;他要500块的学费,妈妈却只给480。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明明有钱却不给他,可每次他提起,妈妈都会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工资条,然后坐在床边,和他算起全家的工资。


“你看,我和你爸的工资加在一起都不到2000块,我们一家三口,你要读书,我和你爸还要生活,家里那么多亲戚,一个月根本存不到什么钱,将来你读大学的生活费怎么办?将来你结婚怎么办?”


就这样,他一直以为自己家很穷,他不应该乱花钱,每次找爸妈要钱,都会很愧疚。


直到成年后他的工资越来越多,可以支撑更好的生活,他却还一直保持着小时那种小心翼翼,花钱从来不敢大手大脚。


直到他终于被这种憋屈艰难的生活逼到崩溃,和妈妈大吵一架,她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她以为的对孩子好,却是在不断地对他造成伤害。

 


他们家真的很穷吗?那张2000块的工资条,永远是他们90年代的工资。


哭穷,本质上是想让孩子明白生活不容易。但我们永远想不到,那个真的以为自己很穷的孩子,内心到底有多少苦。


总是被哭穷的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卑微,觉得自己配不上任何美好的事物。


“穷”,会从一种客观条件,变成孩子永远的心魔。




穷养要“吝啬”爱?




生活里,很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孩子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时,父母却在一旁冷冷坐壁上观,甚至很是不耐烦。


对这样的行为,我们美其名曰“不能惯着孩子,不然岂不是无法无天了?”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感情上的穷养呢?


吝啬于对孩子付出更多爱,不过是不想让孩子仗着父母的爱无法无天。


然而我们却不明白,教育或许可以循序渐进,但孩子缺失的那些童年和爱,却会成为心里的一个个大窟窿,永远烙印在孩子的人格上。


发小就是个从小被穷养大的孩子,她是个女孩,但父母从来把她当成男孩养。


小时候,别的女孩都有小裙子,她没有;别的女孩有精致的文具,她没有;她的父母,向来吝啬于对她展现多一分的温柔和爱。


考砸了,被批评的是她;

拿了满分,被警告不许骄傲的是她。


她经常会怀疑爸妈不爱自己,但每次为她凑齐的学费、借钱上的补习班,又会让她羞耻于自己竟然有这种想法。


她很争气,按照父母的期望考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但只有亲近的人知道,她永远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因为太渴望爱,身边的男孩子只要稍稍对她好一点,她就会不可自拔地陷入进去。


童年时缺乏的每一滴养分,要么在日后成为永远的缺陷,要么换一种方式让人永远都不会满足。


物质上的穷养和精神上的穷养,效果都是共通的:都会让孩子陷入某种“缺失”的状态中,成为一辈子都无法逃出的漩涡。


武志红讲:“爱需要被看见,当爱不被看见的时候,你认为的所有的爱那都不叫爱。”


以爱而命名的穷养,只不过是披着温和外衣的伤害。



最好的教育,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下定论。


毫无疑问的是,穷养绝对不是一个好答案。


或许,父母“穷养”孩子的初心很好,是希望孩子能够抗下人生更多的风雨。


可避风雨的港湾,也需要砖石来砌。

 



想让孩子学会遏制欲望,可以好好商量制定规则,而不是将其当做父母手中的权力想用便用;


想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易,大可带孩子去体验生活,却不必让他们觉得人生满是灰暗;


想让孩子扛得住风雨,不如给他们足够的爱做支撑,才能心怀坦荡,风雨不惧。



刘墉先生曾说:“我希望儿子未来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只龙虾吃得干干净净,让对方知道孩子见过场面,而当女朋友家龙头漏水时,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让对方知道自己绝非娇生惯养,而是有责任担当。”


心有光万丈,方能筑高楼。


在磨砺孩子之前,不如先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爱,才有力量面对这个世界。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