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让孩子过早从蛋壳里出来,这种独立太残忍!

2020-05-25

关注

作者|初寂



《少年说》里,名叫陈沛然的小女孩,从小就被妈妈要求独立,甚至难过害怕找妈妈时,也被要求要坚强勇敢。


因此,她早早就能独立做很多事。


比如:4岁就能带表妹上街玩耍,并照顾好表妹;

一年级就能独自坐地铁,去附近的广场购物;现如今,更是可以凭着一张地图,去任何陌生的地方……


看起来,陈沛然好像已经很强大,很独立。可她却说:“妈妈,我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


面对女儿的哭诉,妈妈却称:安全感只能靠自己,用爱无法弥补。


她坚持认为,这样的锻炼,可以让人独立和勇敢。



看到这,真的惊呆了。


在大家都抨击溺爱有害,提倡独立教育的当下,很多父母像陈妈妈一样,都走入了误区。


过早逼迫孩子独立,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缺乏爱和支持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在培养独立性,而是在把孩子往深渊里推。


这种教育,根本就是伪独立教育。


真正的独立教育是在有爱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凭借自己的力量处理与年龄相符的事。而不是不能依恋父母,不能求助父母。


盲目推出孩子,不是锻炼,而是投毒。


01

伪独立培育的孩子

表面强大内里空虚


在综艺《不好说特想听》里,有个虎妈让人印象深刻:她对儿子天天特别狠心,从小就用尽手段逼他独立。


天天上小学时,为了锻炼他独自上下学的能力,她从不接送。


天天学滑旱冰,连摔十三个跟头,她冷漠看着一次都没扶过。


天天18岁后,哪怕他孤身一人在国外,她也不再给他一分钱。



她说如果管她要钱,那就是借贷关系,得还。


被迫独立长大的天天,看似很强大,可内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极不快乐,无法和父母亲近。


父母想教给孩子坚强和独立,孩子得到的却是无助和折磨。


中科院心理学博士侯瑞鹤曾说:真正的独立不是训练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爱的照顾,获得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爱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内在需求。


孩子首先要有足够的安全感,然后才能发展出对独立的渴求。如若缺少这个环节,就是伪独立。


伪独立没有温度,它是在无数绝望和恐惧中建立起来的。它培养出来的孩子,常常表面强大内里空虚,情感无依靠,遇事不自信,难以信任周围的人。


独立,本能让孩子活得精彩。伪独立,却让孩子受尽委屈。


可悲的是,现实中很多父母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常常打着独立教育的幌子,行偷懒无知之实。


02

伪独立看似为了孩子

实则是为自己


实际上很多时候,阻碍孩子不独立的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而是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


高中同学依依,前两天来我定居的城市出差,约着吃了顿饭。


期间,我们聊到孩子,她一脸苦恼的说:“我儿子特爱哭,什么都喜欢依赖人,还爱发脾气,真是越想培养他独立,他越不独立,可愁坏我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依依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很注重独立性的培养。


奶瓶放在角落,让孩子自己爬去拿;

晚上哭得再厉害,也绝不陪孩子一起睡;

能走路后,就很少再抱过;

3岁开始学做家务,做不完不能吃饭……


听完她的叙述,我是真心疼她儿子。小小年纪就被这样冷漠对待,做母亲的却固执认为这是在锻炼孩子。


教育家刘长铭曾说:中国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普通人,当今社会上很多现象说明,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好。


急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同样如此。孩子什么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早早独立,适应社会。


不能让父母操心,要能照顾自己,还要比别人强。这种教育看似为了孩子好,实则是父母为了自己,在揠苗助长。


只有孩子早早独立了,他们才能卸下“心头大石”,责任才算完成。嘴上说着要培养孩子生存的技能,实际却是爱的匮乏,所以要早早和孩子对立起来。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大人太急。急着当甩手掌柜,急着养出一个有成人感的小孩。 


03

培养孩子独立

一爱二思三做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独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培养独立性,绝不能冷漠粗暴的逼迫。而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点滴中慢慢培养。


01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



心理学有个词叫“健康依赖者”,指独立但自感可以依赖。独立的前提,是充足的安全感。只有心安了,力量才会向外探索。


所以,培养孩子独立性,应多做沟通,实时观察,既要教他相关技能,又要告诉他父母是他的后盾。

 


比如,想让孩子学习洗碗,父母先示范几遍,再让孩子上手。当孩子不小心打破碗,或中途求助时,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要冷脸训斥。


多些宽容和耐心,再指导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孩子学会为止。


02

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



独立,不止体现在行为上,还应体现在精神上。精神独立,才能自主思考,不人云亦云。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想法,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早餐想吃什么,周末怎么安排,想学什么东西……


还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多问孩子这类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你觉得怎么做更好”“你觉得是为什么”……


引导孩子发散思维,不断深入思考。


03

按年龄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有选择性的让他们去做一些事。

1岁,让孩子自己吃饭,哪怕撒得满地都是也没关系;

2岁,让孩子自己收玩具,哪怕收完还是乱七八糟,也要鼓励他养成好习惯;

3岁,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哪怕花很长时间,也要耐心陪伴,鼓励他继续;

……


正是这些具体合理的实践,能让孩子慢慢变得独立。04

爱是生命的前提

独立是爱的衍生


《亲爱的安德烈》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欠孩子一场‘慢的教育’。家长应该明白,正确对待孩子成长的节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果子到了季节,自然会熟,花到了时候,自然会开。小鸡一出壳就能跟着妈妈去觅食,这是因为它在壳内锻炼了千百次。


倘若有人提前砸开蛋壳,把小鸡拉出来,它必然无法站立,何谈觅食。


我们爱孩子,更应用爱包裹他,允许他按照自然规律慢慢成长。


不催促,不逼迫,不强求。


只要爱充足了,环境安全了,孩子自然会成长为独立优秀的人。


请放心吧,只要爱而有方 ,孩子是不会被我们宠坏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