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7岁女童商场偷拿玩具,亲妈报警:父母总以为给了孩子教训,孩子就会懂

2020-08-13

关注



近日,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被举报的嫌疑人只有7岁,而打电话举报她的,居然是她的亲妈。

到底这个孩子干了什么事,让亲妈如此大义灭亲呢?

原来,这个孩子偷了商场的扭蛋玩具,被商家叫了家长,但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认。

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


01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

老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孩子才7岁就学会了偷东西,大了还得了?!

但是,问题正是出在“孩子还小”上。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道德阶段”(1-5岁)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第二阶段为“他律道德阶段”(6-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阶段为“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1/12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自律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该阶段的儿童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偷东西的女孩今年7岁,正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个时候,她在道德的认知上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并且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来判断对错。

也就是说,如果有2个前提,孩子可能会偷东西:



1.家长或老师(尤其是家长)并没有很明确地帮孩子建立起必要的道德意识;

2.孩子的欲望长时间被忽视,得不到满足,也没有被正确的引导。



女孩的妈妈也承认:

“父母嘛,我们自己忙于工作,可能太疏忽她了。”

“有时候我们不能读懂她的内心世界。”

02


在兰小海看来,这个事情最让人担忧的地方,既不是女孩偷了东西,也不是妈妈“大义灭亲”愤而报警,而是小女孩不敢跟妈妈说真话。

她渴望拥有漂亮的扭蛋玩具,却不想告诉妈妈。

她恐惧偷窃事件被发现,却不敢向妈妈诉说和寻求帮助。

她告诉警察,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

也许她经常会听妈妈说:

“爸爸妈妈天天早出晚归辛苦挣钱,还不是为了你吗?”

“咱们家条件不好,你不要跟别人比吃比穿,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有出息。”


一个7岁的女孩子,正是喜欢漂亮玩具的时候,大幅的图片,绚丽的色彩,美好的形象……这些都天然吸引着她。

她的朋友们可能拥有很多个扭蛋玩具,还会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比较,拥有最多、最漂亮扭蛋的女孩,一定会被很多小姑娘羡慕和夸赞,

她的心里想的却是:

“我们家条件不好,我不能用爸爸妈妈的辛苦钱去买个没用的玩具。”

我们说这么多,并不是为小女孩的行为找借口,我们想说的是:

这个小女孩,想要拥有自己扭蛋的愿望是正确的。

她体谅爸爸妈妈,“不好意思”跟父母要钱买玩具也是正确的,甚至是值得看到和赞许的。

03


到底是什么导致她“偷东西”呢?

不是家庭条件,也不是女孩的欲望,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我们说,所谓的“教养”,并非“穷养”,也并非“富养”,而是“正确的养”。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自己化为寒霜刀剑,抢先替社会磨砺自己的孩子;更不是倾其所能,事事都满足孩子。

我们需要看见孩子,接纳孩子,陪伴孩子,帮助孩子。

这个小女孩的妈妈,如果能及时看到女孩的欲望,知道她想要扭蛋玩具的深层原因,那么就可以选择满足女儿这个并不过分的愿望,

或者告诉女儿,拥有同样的玩具并不是交朋友的唯一方法,她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成绩、丰富的知识储备、讨人喜欢的性格等等,来获得友谊。

如果孩子永远都不犯错误,怎么还是孩子呢?

我们的任务,并非是让孩子不犯错误,而是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然后帮孩子改掉错误。

及时发现孩子错误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沟通。

然而让孩子敢于对父母说真话,却并不容易。

这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多言还是寡语,性格是好还是坏。

而是取决于父母的智慧。

在育儿视频《亲子谈话沟通技术》中,兰海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1.态度坚定而温暖。
威胁和乞求都是错误的沟通方式。

2.控制自己的情绪。
6岁以上的孩子,最擅长在情绪和规则上“反复横跳”,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沟通顺畅的必要条件。

3.避免啰嗦和反复。

对于一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从第二遍开始,我们的啰嗦重复就没有用了。

一个孩子在任何场合下,都敢于对父母说真话的前提是: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了什么事情,他的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都是值得信任的,都是可以求助的。

在处理孩子所有的成长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最终诉求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

不要因为害怕会“纵容”“惯坏”自己的孩子,就吝于给孩子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安慰,因为你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爱,是比斥责更能打动孩子的东西。

04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需要给民警点个赞。

他做了一件事情,是让小女孩承认错误的关键。

到场后民警发现这名小女孩还在一直不停地哭,为了能够更好地安慰她,民警让小女孩的妈妈和周边的群众先离开小女孩的视线,然后再走到小女孩身边开始安慰和劝说。

很多网友,包括女孩的妈妈,都认为比起给孩子一个教训来说,女孩自尊心的伤害是不值得一提的。

但自尊心其实是易耗品,你越珍惜,孩子的自尊就会越强,自尊才能自爱,自爱才会自重。

相反,如果经常采用“践踏”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给孩子一个教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想一想,视频在网上传播之后,即使女孩的面孔被模糊处理了,普通网友并不知道她是谁,但她身边的人会怎么看她呢?

她的同学会不会嘲笑她是小偷,而孤立她?


同学的家长会不会阻止自己的孩子跟一个小偷玩?


亲戚邻居会不会当着女孩的面一再提起这件事?


如果孩子必须经过那个商场,会不会有店员指着她说:“看,这就是那个偷了玩具,被妈妈报警的女孩!”


这些情况会一次次把“小偷”的标签牢牢贴在女孩身上,如果要摆脱这样的标签,女孩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这些原本是这个7岁女孩无需承受的压力。

如果她的妈妈多一些耐心,柔声询问孩子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她的想法;

让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必须要对此负责。

如果妈妈能陪她一起道歉,积极赔偿店员的损失;

然后给她一个拥抱,告诉她,谢谢她对爸爸妈妈的体谅,之前忽视了她的想法对不起,今后爸爸妈妈会认真对待她的小愿望,无论什么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可以一起去面对。

那么这个事情,会有一个多么美好的结局呀!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