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七岁女儿偷东西被抓、亲妈报警处理,这样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2020-08-20

关注



作者
考察君,K-12国际教育行业择校专家,国际教育网专业顾问,有十年国际教育从业经验,对深圳地区国际教育学校有深刻全面的认知,并对北上广等地区国际学校深有研究,帮助众多家庭选择合适满意的国际学校


假如小孩偷了东西,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举措。


而当这种事情真实发生时,广东佛山的一位母亲,她的选择是报警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考察君简单描述一下。


近日,一个7岁的小女孩曾在一家商店里偷拿过几个扭扭蛋玩具,当小女孩再次路过这家商店的时候,被店员认了出来,但无论店员怎么询问她,小女孩都不承认自己拿过扭扭蛋。


于是,店员就让小女孩用电话手表打给家人,妈妈赶来后,小女孩依然不承认。


妈妈无奈之下,就想到了报警,让孩子惧怕的警察来使孩子承认,同时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


民警赶到现场后,经过反复的劝说教育,小女孩终于承认“看到玩具很漂亮,但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问妈妈要钱,没忍住就拿了几个”。


最后,小女孩向民警保证“自己再也不会偷拿东西了”,孩子妈妈也和商店协商,按原价赔偿了商店。


事情并不复杂,但“亲妈报警”的这个话题上了热搜,让网友们吵翻了 :


正方,力挺妈妈,认为「妈妈好样的」,「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反方,指责妈妈,认为「小题大做」,「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偷拿东西在孩子成长中很常见,同时也是极敏感的问题行为,往往会触及父母底限,涉及道德、法律、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网上很多言论已经对这位妈妈的行为作出评价,考察君在此不做赘述,只想从小女孩的角度和各位家长聊聊这个事儿。



根据视频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小女孩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但考虑到家庭条件,潜意识里认为妈妈不会给她买这个玩具,而自己确实非常喜欢,于是偷偷拿走了这个玩具。


为什么小女孩会因为喜欢“偷”走这个玩具?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道德阶段”(1-5岁)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第二阶段为“他律道德阶段”(6-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阶段为“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1/12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自律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该阶段的儿童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也就是说,事件中的小女孩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她的认知里,只要我喜欢,我就可以拥有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虽然有了初步的物权意识,但还没有完全明确物权这个概念,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点意识还不足以抑制住他内心“想要”的冲动,于是偷偷拿走了玩具


而事件中的妈妈因为平时工作繁忙,“顾不上”孩子,在自己束手无策时,选择了自己曾在电视里见过的一种处理方式:报警。



这种方法的确看似“一步到位”,但却忽略了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事件发生时,孩子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事件发生后,身边的老师、朋友、同学、亲人会如何看待她,今后会如何与她相处。


这都是家长需要做长远考虑的问题。


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叫完美教育的东西,育儿是寻找平衡的艺术,是一个伴随着漫漫岁月的过程,并不是在某一时刻下一剂猛药就可以了


小时候,立规矩、说教养、谈规则,长大后,孩子才能在安全的边界内,飞得更高更远,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就像高晓松对他女儿说:“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这句话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教育家长们,“爱与自由”的前提,一定是让孩子变得“温暖纯良”

正如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家庭也需要有不一样的教育模式。


有的教育方法,看起来正确有道理,但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听之信之,是育儿过程中最忌讳的一点。


因为比起小女孩“偷”玩具、妈妈“大义灭亲”的报警教育,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女孩不敢跟妈妈说真话,妈妈也不能读懂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这位妈妈没能及时洞悉孩子成长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需求,是促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父母,不被鸡汤和个例左右,与孩子同频,亦师亦友,这才是正确的现代育儿方式。


我们无法要求每位父母,都是大教育家或是心理学家,但至少在孩子的教育层面,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小女孩的“偷”应该被教育和引导,而她对家庭的体谅也应该被看到和赞许。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犯错的小孩。


为人父母,谁又不是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呢?


只有当我们能够更好地洞悉孩子的心理,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举止,通过正确的疏导方式,指引他迈向更好的前程。


确保孩子的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家长,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Linda老师说第二十三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深圳蛇口国际学校校长——Greg Smith, 直播的主持人依然由我们的Linda老师担任。本期直播的主题为:你可能忽略的孩子特征,在国际学校都有专门的定义!

扫码登记报名,立即进入直播间观看

在直播过程中,Greg Smith校长将会围绕 “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 以及 “面对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做 ” 等等方面,分享自己独到的观点与见解,与观众们产生思考和共鸣。




精彩推荐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