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什么都怪「原生家庭」?如何让一手烂牌,逆袭成王炸?

2020-12-01

关注

作者|佳言


近日,萧敬腾在接受采访时,面对何时要孩子的提问,他坦言自己非常抗拒生孩子。


在采访中,萧敬腾直言:“自己的孩子,会遗传自己坏蛋的基因,如果没有像自己那样及时悔悟,找对方向,那就会成为社会的问题。”


看似令人费解的理由背后,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在音乐的殿堂里光芒万丈的他,也有来自原生家庭的阴影。


萧爸爸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常常与人吵架,一有不满便将怨气撒到孩子头上。对于萧敬腾来说,挨打是家常便饭,随时被揍,而他根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耳濡目染之下,萧敬腾继承了父亲的脾气和处世方式,只要看不惯谁就上去揍一顿。15岁的时候,由于下手过重,他把同学打到脑出血。作为主犯,他被送进了少管所。


虽然后来自己通过音乐实现了逆袭,但那段黑暗的人生,深深刻在萧敬腾的生命中。


原生家庭的伤害,最终成了萧敬腾内心的空洞,他认定自己是个脾气火爆的人,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所以拒绝要孩子。



人们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最初给我们归属感的就是父母。所以,很多人认为所有原生家庭的伤害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于是深陷在责怪与怨恨的念头中,无法自拔


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诚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但原生家庭真的就注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吗?

01

好的原生家庭也可能养出“败家子”


近年,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频上热搜,各类相关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宗旨万变不离其宗:孩子的问题都是源于父母,孩子在人生中遇到困难,都跟原生家庭伤害有关。


不善社交是因为你从小缺爱;自暴自弃是因为你总被打击;怯懦犹豫是因为父母胆小……反正你现在的一切创伤都可能是小时候的投射。


但责怪别人总是容易的,改变自己却很难,人都喜欢避重就轻,所以喜欢把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


事实上好的原生家庭也可能养出“败家子”。


最近美国大选中,拜登的小儿子亨特“凭实力”坑爹,若他排第一,没人敢排第二。


儿子亨特吸毒、酗酒、滥交、召妓、不当获利、恋上寡嫂,荒唐的丑闻一件接一件。


亨特本人却把自己的堕落“甩锅”给原生家庭:“每个家庭都有成瘾的问题,我在一条没有光的隧道中,黑暗永无止境。”


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工作忙碌的拜登为了能陪伴孩子,每天乘坐火车往返工作和家中,一来一回3个小时,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每天能够亲吻孩子们,给他们道声晚安和说声早上好。


而拜登的第二位太太吉尔,虽然是继母,却同样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职场人士,有着教育博士学位,生活朴素,富有爱心。


热爱家庭的父亲,教育行家的母亲,拜登的家庭要地位有地位、要学历有学历、要关爱有关爱,这样的原生家庭不能说“不好”了。


所以说,原生家庭并不是我们拒绝成长和改变的理由,因为,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从来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02

原生家庭是“烂牌”,也有人能打成王炸


如果总将自己的无力甩锅原生家庭,把原生家庭的影响当成唯一的因素,那就是陷入了自我可怜的恶性循环;而如果拥有改变的勇气和意志,那么就能一步步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


塔拉·韦斯特弗写的自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的正是自己的人生经历。



塔拉在一个偏执愚昧摩门教徒的家庭中长大,父亲专制偏执,母亲软弱愚昧,他们不相信政府,不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教育。


后来塔拉在哥哥泰勒的鼓励和帮助下,自学了初中高中课程并考上了大学,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或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她靠着自身内在的力量和意志跳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无论是什么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和童年,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改变的。



如阿德勒所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如果我们变成原因论的信徒,那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其实阿德勒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关于勇气、意志对于自我人生的改变和突破。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没有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而是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每个人都需要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一步步重塑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自己,人生其实是自己选择的。

03

原生家庭的创伤是可以被打破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上一代的家庭创伤终结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作为自身,我们要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寻求自我成长,不能把所有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于原生家庭。


只有承认原生家庭带来的痛,正视它,接纳它,才能与过去和解,与父母和解,最终才能与自己和解,才能使自己不再受其所害。


01

直面问题,摆脱受害者心态


直面问题,怀平常心,不要总拿原生家庭来说事儿,人无完人,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都会犯错误,你我今天已经成为或者将要成为父母的人,也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我们要摆脱受害者心态,知道过去原生家庭造就了自己现在这样,但是,自己现在成年了,长大了,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去做自己,让自己快乐。


02

 赋予过去积极的意义


过去的意义是由现在的我们赋予的,现在的你决定了过去的意义。


因为过去缺爱,所以现在的我们更懂得爱的重要性,学会爱自己也学会爱别人,而不是一味去寻求缺失的“爱”,把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


因为原生家庭父母不合、家庭不幸福,所以我们更要恩爱,更要用心经营家庭,让孩子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中成长。


当我们试着理解(你可以不接受)原生家庭的伤害,因为受过伤,我们会更敏感,更容易认知自身的局限,纠正行为的偏差,这些积极意义让我们更容易与人相处。


03

主动对话,与过去言和


不要为难自己,与过去的经历握手言和。


当年弗洛伊德分析自己的童年,你也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回到自己童年的身边,给过去的自己一些安慰,去理解自己的童年,也去理解自己当下的不满,不要用过去的行为模式来惩罚今天的自己。


另外可以给父母写信或者直接与他们对话,诉说你的委屈和渴望,进而达成彼此的谅解。


不要期望每次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回应,但你自己心中的情结会因为种种表达而得以舒缓。


04

转移焦点,关注当下与未来


父母有他们一辈子的行为逻辑,想通过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很难,也不应该成为你的目标。


从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来看,弗洛伊德那种把咨询的重心放在过去的做法已经有些过时了,因为不论“童年决定论”是否真实,纠缠于此往往耗时费力,收效甚微。


如今的心理治疗更多是把重点转移到“当下”,重视如何去改善当前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05

打破恶性循环


许多原生家庭中,有毒父母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在父母的上一代就是这样的行为模式,这个记忆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重播,但这种恶性循环并不是不可打破的。


觉察有毒父母曾经带给自己的伤害,不逃避,拿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主动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阻断“毒源”,找到相处的新模式,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不再受原生家庭的毒害。


《原生家庭》中作者最后说过: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从今天起,学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父母,避免原生家庭的影响,隔断代际传播的纽带,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一个明媚的、充满生机与朝气的原生家庭!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