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家校形成合力

2021-01-26

关注

点击上方蓝色字“王营说教育”关注公众号!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家校形成合力

王营

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不堪学业压力而选择自杀的消息令人扼腕。事实上,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某城市医院的门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3~16周岁抑郁症伴随自杀倾向的患者占学生患者总数的比例很高。学业压力、亲子矛盾、深度网瘾、拖延惯性产生的心理冲突等已成为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情绪问题正无时无刻不在传导给孩子,考核压力、排名焦虑等导致的负能量成为压垮青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谈到青少年自杀,大多数人都会心情沉重、扼腕叹惜。年轻的生命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和事业的美好,生命之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没有经得起风雨的考验,过早地凋谢了。一个个青少年自杀的悲剧提醒人们,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既有来处学校教育方面的,也有来自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和教师不行,需要家校形成合力。

就学校教育而言,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普通中小学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并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目标、功能、规格、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待遇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建议,凸显了教育部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就近年来各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看,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心理干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却缺乏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一个县市区仅有的几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部分学校师资匮乏,并没有从事心理专业工作,而是改教了其它课程,造成了师资资源的极大浪费。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少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将教育内容课程化,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是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渗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学习,目标远大,积极向上。

三是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高品位的阅读、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以及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中,体验基本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不怕挫折、勇于负责、意志坚定的健康情感。

四是强化学校管理,加强班主任培训,让他们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通过科学的疏导,驱散学生心中的迷雾。班主任实在不能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及时沟通,协商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育,它是感性的、抽象的,要求教育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从小学到高中,是学生心理起伏最大、心理问题最复杂、性格成型的关键阶段,应该配有“身经百战”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才能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于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更要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限的几名专业教师,应当人尽其才,让其回归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上来。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事实上,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能从其所在的原生态家庭找到根源。有关资料显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许多问题学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不幸福、亲子关系的紧张、父母离异以及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的,还有的与父母过于溺爱,或者疏于管教有关。一些孩子性格乖僻,郁郁寡欢,人际关系紧张,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厌学情绪滋长,不时产生自戕和自杀行为,都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而言,家长不仅要尽到养育责任,更要尽到监护和教育责任。家长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孩子脆弱的身心,通过科学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勇气,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创造的良好家庭环境。同时,要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苗头,对症下药,形成合力,共同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