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有问题的孩子,你家中了几条?

2021-05-08

关注

 咨询室 VOL. 3 


武志红曾在《巨婴国》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中国式典型家庭结构 = 一位缺席的父亲 + 一位焦虑的母亲 + 有问题的孩子。 

本期来到我们公益咨询室的访客琪琪(化名),便是这个典型结构中的“夹板”—— 一位焦虑的母亲。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的焦虑正在急速膨胀,不断挤压着她的心理空间;


但无论多苦多累,她都要微笑示人,表现坚强;她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非常高,一点点失控都可能让她情绪崩溃;


她总是独自面对问题,孤独和无助让她身陷绝望……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些感受,说明你在努力成为一位好妈妈的路上,是时候该停一停,重新梳理自己与外界和自我的关系了


01

把焦虑转移给孩子

是一种防御模式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琪琪的阻抗。


比如,当老师试图将问题深入时,琪琪总会拿自己了解的心理学理论来“较量”;甚至在讲述一些悲伤的事情时,仍然面带微笑,表情倒错。


这些阻抗在阻碍深入咨询的同时,也是琪琪的一种自我保护,如同给她的内心一层层地套上厚实外衣。


这也表明她潜意识不想去揭开一些伤疤,不想去触碰内心深处的痛楚,害怕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


或者是因为她现在已心力交瘁,不愿意轻易相信他人,所以才会启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人内心的防御机制很难以被察觉,是因为它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


➀ 不断地讲道理

➁ “假装”大病一场

➂ 把焦虑转移给别人

➃ 学不会拒绝


而在琪琪身上所体现的,便是“将焦虑转移给别人”,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琪琪口中“教育很头疼”的大儿子。


据琪琪的描述:大宝目前一年级,学习极度拖延,思想无法集中,进度跟不上。


为此,大宝总是会激怒琪琪,尤其在生了二宝后,分身乏术的她更是把大宝的问题“理解”成了儿子不体谅自己。


不过,在每次暴怒后,琪琪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但是,当下一次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大宝依旧会遭受妈妈暴怒式的指责。


这样的恶性循环频频上演,导致琪琪内心的焦虑已经超负荷,急需转移。二宝还小,此时大宝的学习问题,就给了她一个“理所当然”的发泄口。


不可否认,大宝在学习上的确是出了些问题,但琪琪的焦虑来源并不止这一个。


琪琪全然地认同着假想中的“完美主义”,以为只要对自己不断地高要求,就可以应对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于是,她将这种“完美主义”投射到了大宝身上,假借“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为了学习”这样的理由强势地操控大宝,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她和大宝都愈发失控。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要求越高,对自己越失望,越失望,越苛刻自己。


02

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

但会停止爱自己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早就植入了“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似乎越严厉、越高要求,就越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多少家长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根荒蛮的缰绳所限制,最后落得毫无成效不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少孩子的性格也出现了问题。


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至今记忆尤新,她说:“很多人认为爸爸妈妈都是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其实只有孩子,才是无条件地爱着爸爸妈妈。”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升级成为了家庭中的“权威”,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便具备一种本能,在父母(尤其母亲)那边寻求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即,我是全然地被爸爸妈妈接纳的,爱着的。


随着孩子的长大,当这种安全感不能被满足时,孩子便会试着“讨好”父母。


他们会在父母争吵时表现得特别乖巧;会希望自己的想法、行为被父母看见与认可;


当父母长时间忽视自己时,孩子会通过闯祸、甚至伤害自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尝试了所有的方式,发现仍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时,TA便会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好,才会让爸爸妈妈不高兴。”


流动的情绪是一种能量,是生命力,孩子的情绪被堵住后,只能转向内部攻击自己。


再回到琪琪的这个案例:当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大宝暴怒后,大宝时常呆愣在原地,眼神呆滞,回到屋里会突然抱着枕头嚎啕大哭说:“自己真的是个没用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很讨厌自己!”


这些话当然会狠狠刺痛琪琪作为母亲的心,但许多父母都是在话说出口后,才发现说重了。


他们不明白有时候击垮孩子的自信心,浇灭孩子萌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毁掉孩子的前途,往往只需要一句“狠话”。


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绝对会停止爱自己


而停止爱自己的孩子,如同丧失了自主生命意志的盆景,只能任由残酷的枷锁扭曲生命延伸的方向。



03

接纳真实

与自己和解


随着老师咨询的深入,我们了解到,除了大宝的学习问题、工作生活的压力,她内心还有着一直不愿意触碰的原生家庭创伤,它来自于她的父亲。


琪琪的父亲从小对她极为严格,希望她能够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甚至会经常采取体罚措施。这便导致琪琪从小在内心培养了一位严厉的“监视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监视者”被琪琪逐渐认同、内化成了她的一部分。


于是,她开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自己高要求,不允许自己出差错,也不允许任何局面失控,最终内耗严重,精疲力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原生家庭的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所关注和研究。


客观来讲,就如同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一样,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创伤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我们成年后面对原生家庭问题,首先要意识到父母对我们切实造成的伤害,接受这个事实便意味着责任边界的清晰。



对于琪琪,首先承认自己曾经被父亲这样严厉的教育方式伤害过,认识到自己内化的过程与结果,不再过分地苛责自己,这便达成了与原生家庭和解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进一步与自己和解。咨询师引导琪琪多做“自我关怀”练习,让她在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的同时,能够更客观地观察自己,也观察大宝的日常行为。


在自己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尝试着觉察内心,是否又被那个严苛的“监视者”所“控制”了?避免将自己的创伤传给下一代。


唯有不再苛刻自己,允许自己无力面对一些问题,承认自己的精力有限,琪琪才能才能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生活真实的样貌,那么她也将在接纳美好的真实过程中,获得疗愈。


可能大家很好奇“自我关怀”练习是什么?后续咨询老师还将如何打开琪琪的内心,疗愈她的创伤,请继续关注我们每周更新的家庭咨询师系列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