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80%的亲子矛盾,都是同一个问题,别让孩子成为有父母的孤儿

2021-05-31

关注

作者|夏小雨


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整天黏在妈妈身后,妈妈长、妈妈短的说个不停。

妈妈也总是一边忙着,一边笑着回应他。那真的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孩子说的话,家长不在乎,家长说的话,孩子也听不进去。

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矛盾和争吵,也越来越多。

于是,我们的亲子关系,从亲密变成了冰冷。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亲子矛盾?

这种不健康的亲子现象,在鲍文家庭治疗的概念中被称为“情感隔离”,指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交流,或者用自我欺骗的方式,切断与家庭的实际联系,以此摆脱家庭的束缚。

正常情况下,情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自由流动的,正如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喜欢躲在妈妈的怀抱,因为,这能带给他温暖和安全。


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却发现,我们之间的情感凝固了,我感受不到你的需求,你也听不到我的心声。

由此引发了不少的亲子矛盾。

曾奇峰老师指出,父母和孩子的情感隔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工作繁忙造成的情感隔离

因为工作忙,我们错过了许多陪伴孩子长大的机会。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是在为孩子打拼未来,却忽视了我们的缺席,带给孩子的伤痛。

每一次父母的缺位,带给孩子的,都是失望和委屈,积累的多了,就变成了挡在心头的一块硬石头。

2、话题减少造成的情感隔离:

不少家庭和孩子的沟通仅限于学习和作业,再无其他。孩子们渴望能够和父母有更多的交流,也试图冲破这个隔栏,但最终,父母又会将话题转回到学习上去。

于是,话题逐渐的减少,直至最后,无话可说。

3、学习焦虑造成的情感隔离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他们拼命的给孩子加压,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压在了他们稚嫩的肩膀上。

孩子们无力挣脱,最终,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化解矛盾的钥匙,

就是做一个“能听会说”的父母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


曾经看过一个韩国的短片,是妈妈和8岁女儿之间的对话,对话的全部过程都由女儿提问,妈妈回答,过程很温暖。


妈妈最害怕什么?妈妈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妈妈为了生下我,失去了什么?-妈妈有多爱我?

妈妈的眼睛里闪着泪花,耐心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她的态度和语气让孩子很安心,也愿意继续这样的对话。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在抱怨和孩子没有办法沟通,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平等与耐心。

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3T原则:True in(共情关注)、Talk more(充分交流)、Take turns(轮流谈话)。

1、rue in(共情关注)

书中说: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沟通的第一步是要倾听,要学会听,用接纳性的语言允许孩子的情绪得到正确的释放,了解他们的需求。

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情绪,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都要耐心的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这个聆听的过程中,用眼神和孩子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感受。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个优秀的父亲。有一次,女儿让他给讲故事,他正忙着工作,没有及时的回复她。等他忙完了工作,才发现,女儿闷闷的坐在沙发上。

他赶忙走过去,关切的问:什么事让我的宝贝女儿不高兴了?

可是,女儿撅着嘴,不说话。

他想了想,问了女儿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生气了?你不回答就说明你确实不高兴了。


•是因为我刚才没理你吗?


•你是不是觉得爸爸没回答你,就是不喜欢你了,是这样吗?

在爸爸的引导下,女儿感受到了自己的被看见,情绪得到了释放,开心的笑了。

2、Talk more(充分交流)

有个妈妈总结了和孩子多说话的好处,她说:聊天这种方式,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唤起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共鸣。

跳出作业和学习的圈子,多和孩子说“废话”,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能成为我们的话题。

有一项心理研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假如有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就会不足。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你和孩子说废话的程度,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就和他聊聊游戏,喜欢明星,就和他说说这个明星的故事。

多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孩子放下心中的芥蒂,也让自己放下焦虑。

3、Take turns(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就是让话语权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轮流交换,做到永远有话说。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尽量多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说。

晚上,和儿子一起看完西游记,儿子感叹了一句:唉,那个孙悟空,可真是神通广大。

顺着儿子的话题,我们开启了一轮的聊天:

•他怎么就神通广大了?他都把妖怪打死了呢!


•我倒是觉得那个妖怪也会腾云驾雾的,也挺厉害的呢。哦,好像是。


•可是,妖怪为什么就被打败了呢?因为他没有金箍棒。


•有了金箍棒,就能赢吗?当然了,金箍棒就是孙悟空的绝密武器。

......

这样的聊天,让儿子兴奋不已,还不时的歪着小脑袋,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

和孩子聊天的时候,要多用那些能够让聊天变得“立体、生动”,能让聊天活起来的提问,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除了上面的三个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别以“工作忙”为借口,隔断了情感的交流。


孙云晓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女观众的故事,她说,她的父母远在青海工作,常年不回家,但确实最爱她、对她影响最大的人。

联结她和父亲情感的,是2000多封信。每一封女儿的信,父亲都认真看过,并且在背面回了信。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很多年。

对此,孙云晓老师说:忙碌是时代的特征,再远再忙都不是理由,关键是能否真正尽到责任。

每个家长都期望能够走入孩子的内心,懂得他们的所思所想。

每个孩子都期望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能听懂他们,能说给他们听。

每对母子都期望能有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和睦、温馨。

那么,就从现在起,好好的和孩子说话,认真倾听、认同他们,理解他们,平等的和他们交流,用沟通打开孩子关闭的心门。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