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这种火遍中国的教育方式,被万千父母青睐,却毁了孩子的一生

2021-06-01

关注

作者|罗云霞


假期出游,被高铁上发生的一幕给刺痛了。


一个约7、8岁的小男孩因为打翻了一碗方便面,被妈妈叉着腰指着鼻子破口大骂:


“哎呀,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成绩差也就算了,端个面也会撒了,白痴都比你强!”


“这一天到晚,带你出来玩也不省心,劲给我添堵!”


面对妈妈的指责,小男孩缩在一角,低着头始终没敢说话。见孩子不吱声,妈妈又狠狠地戳了下他的头,“我究竟造什么孽了,竟然生了你这样的废物!”


看到这里,真的好想抱抱这个被骂的孩子。


小小年纪,因为打翻了一碗面就要遭受妈妈的谩骂与羞辱。那一刻,谁也不知道,这个无助的孩子,心里藏起了多少难过、焦虑和委屈……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孩子经常肆意辱骂,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孤僻、忧郁的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就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教育的力量,往往藏在日常生活中最不经意的言行里;父母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发泄怒火,甚至谩骂。却不曾想,语言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前段时间,杭州的一名14岁的男孩,因为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被父亲训斥“滚出去”,离家出走了。



这位父亲坦言,没想到自己的训斥会像一根刺扎进了儿子心中,让孩子哪怕忍受寒冷与饥饿,也要拼命逃离自己。


今年3月,广东佛山的一名10岁的男孩,因为想躲避父母的责骂,也与同学一起离家出走了。



据了解,这两名男孩平时就因为学习不好,经常遭到父母的辱骂。这次因没完成作业,害怕再次被骂,便相约“离家出走”。


也许这些嘴狠的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材”的爱护之心。却不知道,爱的方式,若通过语言暴力呈现出来,就会演变为成长中的痛苦。


尽管孩子不会叫疼,但心底的绝望和痛苦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于是他们本能地想要逃离。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即便将来长大成人,语言暴力留下的阴影也会贯穿整个人生。


一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案例:

 

一个已经36岁的“大叔”频繁跳槽,原因是与领导或同事无法相处,但凡产生冲突,他便会本能觉得对方在故意刁难他。他很想在工作中证明自己,却又不断怀疑自己,这让他非常焦虑,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整个咨询过程,他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不是很垃圾?

 

后来,咨询师发现,这种低价值感,源于他小时候一犯错,父亲就会训斥:“要你有什么用,学习学不好,简直就是个废物,下次再这样你就给老子滚!”。


父亲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直到长大也自卑、懦弱,因为父亲曾经的“语言暴力”无时无刻在提醒着他,他永远不行,永远失败。


语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一句诋毁、谩骂,一声嘲笑,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


为人父母,本应该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可语言暴力只会由内而外地击碎孩子的信心,让他残缺不全,剪了翅膀,损了精神,甚至一辈子都困在原地。


语言暴力的背后,

都是情绪打了败仗


最近,江西九江一名22岁的女孩,因为父亲一句话,竟然负气跳江了。


原来,在返乡的途中,女孩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愤怒之中,父亲对着女孩大吼: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这句话,让女孩瞬间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打开车门冲出去,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滚滚的江河之中。接着,惊慌失措的父亲也立马跳江,奋力去营救女儿。



所幸,周围人发现后立即展开救援,父女俩双双获救。


难以想象,如果女儿出现了意外,父亲该如何承担愤怒中“一句话”杀死女儿的代价。


毋庸置疑,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是出于爱,但却忽略了,情绪失控时说出的话,会真真实实伤到孩子:


“你真的太差劲了”、“你是猪啊,屡教不改”、“我都是为了你好”……


这些语言暴力,实际上没有半点教育成分。因为这在本质上,是父母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


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很容易走上极端,甚至是毁灭。


还记得那个“武汉一男生被母亲扇打后跳楼坠亡”事件吗?


我们看到的事件似乎很简单: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扑克,老师把孩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教育”了一番,他的妈妈就很生气地扇了男孩2个耳光。孩子转身就从楼上跳了下去。


很多网友觉得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可谁又知道,真正杀死孩子的,绝不仅仅是那2个耳光,而是母亲情绪失控下的语言暴力摧毁了孩子生存的勇气。


正如网友评论所说的,“废物、一点用都没用”,这些母亲情绪失控下的语言暴力,才是让孩子心灵世界崩塌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在各种坏情绪中,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据研究,每4个“问题孩子”中,就有一个来自“情绪失控”家庭。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情感,也是最容易受伤的情感。


父母情绪失控下的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戾甚至自我伤害。


“以爱伤人”,才是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正确的沟通,都是非暴力的


教育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长期生活在无形的语言暴力中,就如同给他戴上了终身的痛苦枷锁。有句话说得没错,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一直学习,学习如何好好说话。


1.批评孩子时,不主观评价,不贴标签


生活中,很多家长批评孩子,都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他很沮丧,怕挨骂,但这恰恰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很多父母却骂一句“笨蛋”,其实这已经伤害到了孩子。


因为一旦他内化这个标签,就会默认自己是个笨蛋,以后再想让他把学习搞好就难了。


说孩子“笨蛋”,是对人不对事、以偏概全的主观评价,这种语言暴力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卑、沮丧,甚至是怨恨。


正确的沟通是对事不对人,犯了错就令其改正,考砸了就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试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粗心还是不会,然后让孩子针对这些错题来修正巩固。


如是,才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唤醒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


2.正面表达情感,不要正话反说


前几天陪朋友去接孩子放学,路上看到一名小女孩因为划伤了手指,向妈妈诉苦,“妈妈,我手指被小刀划破了,还流血了呢。”


本以为这位妈妈会安慰女儿,可没想到妈妈第一反应是数落孩子,“怎么那么不小心?”“叫你不要玩小刀,这下把手给割了吧,疼死你活该!”边骂边从包里拿出创口贴,给孩子包扎伤口。


明明是关心,一出口却变了味。


很多父母总以为自己对孩子的毒舌,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现实往往是,这些尖锐的话语,听在孩子耳朵里,激励的作用少,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到难过和羞辱。


简·尼尔森博士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任何时候教育的本质都不该是伤害。我们该做的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爱:去共情孩子,去安慰孩子,当孩子感到了善意与温暖,才会积极地去改正错误。


3.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


前段时间,热播剧《小舍得》中有一幕,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共鸣:


一向温柔的夏爸爸在辅导女儿学习时,因为受不了孩子的磨蹭大发雷霆,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把孩子吓到边哭边吐。


为此,夏爸爸的扮演者佟大为感触良多,他发了一条长微博,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文中有一句话特别振聋发聩:“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



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夸奖、认可与鼓励。


《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不断被认可鼓励的孩子,才有可能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内心充满自信和勇气。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父母的侮骂,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能被语言暴力教育成才。


而春风化雨般的温柔话语,却能让孩子感觉到理解与爱,从而拥有自信去努力、去探索;也更有勇气地去接纳、去修正。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


幸福的家庭,更不会有冰冷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


点个【在看】,愿我们给孩子的,都是温暖有力量的鼓励,给他们的心灵筑上最坚实的防护,让孩子在一生中都拥有向上的底气。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