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

2021-06-09

关注

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

王营

在当前“减负”的话语背景下,人们通常以为,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和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校,来自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新浪网曾在儿童节的一项有1857网民参与的调查中显示,网友们觉得孩子们不快乐的原因中,最靠前的却不是学业压力大。该调查显示的原因排序是:小伙伴太少(45.8%)、课余时间太少(18.5%)、作业太多(16.9%)、没有可以面对成长烦恼的良好心态(14.3%)、电视、游戏不能带来快乐(4.5%)。

“小伙伴太少”居然被排到第一位,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一琢磨,却非常有道理。当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他们的许多时间都围着父母转,缺少兄弟姐妹,缺少同龄的玩伴,缺少可以平等沟通的知音,再加上家庭、学校环境封闭,父母、老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劝孩子抓紧时间学习,不善于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不能及时和他们进行勾通,久而久之孩子便产生孤独感,由孤独感带来的压力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如果不能及时减轻这种压力,不但有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给孩子的学业成绩带来不利影响。

看到如今孩子的这种压力,我不由得怀念起我们小的时候(六七十年代)度过的时光。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非不该实行),大多数家庭都是兄弟姊妹四五个,父母把老大拉扯大后,老大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弟弟妹妹的保姆,兄弟姐妹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平时无话不说,打打闹闹的事情虽然经常发生,但谁也不会记恨谁,自然无心理负担可言。

学校也是比较开放的,那时候在校时间短,考试少、学习压力小。下午放学后,同村的伙伴们要么在一起玩耍,要么结伴去田地里劳动;谁家来了客人,要好的伙伴往往会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偷偷拿出来,与伙伴们共同分享。那时候没农村有电视,唯一的娱乐是很长时间才能看一次的电影,其余时间孩子们晚上的娱乐是模仿电影情节“玩打仗”、捉迷藏,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父母从来不过问孩子在外面干什么,也很少给孩子施加学习上的压力。所以,那时候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孤独”是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心理压力。

现在不同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生活上处处关心,学习上时时过问,上学、放学家长要亲自接送,孩子回到家后有做不完的作业,双休日和节假日还要被逼着去上什么培训班、特长班之类。在学校里,孩子们除了上课之外,课外活动时间很少,同学之间只是学习上的竞争关系,很少有几个知心朋友和伙伴,孩子们心里有话不敢对父母和老师讲,不知道向谁倾诉,缺少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人机械做着某件事情,像是生活一个真空世界里,心理上能不产生孤独和压力感吗?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同时学会合作,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在减负的过程中,我们只注重从量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如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少布置家庭作业等,却忽视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心理负担才是最大的负担,孩子如果能够做到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性格乐观向上,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几个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好伙伴、好朋友,我想无论多大的课业负担,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感。

解决这一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有所作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不要把孩子禁锢家庭这一狭小的圈子里,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与邻居的孩子或同学交朋友,让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共同在风风雨雨中锻炼成长。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为孩子的交流、交往创造更多的时间和适宜的环境,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交友、合作是未来社会人才一项必备的素质,老一辈人常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首歌中还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由此看来,学会交友不仅仅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孩子将来取得成功必要素质。一个没有朋友、自我封闭的人,其精神生活一定是贫乏的,也很难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