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撒谎、吝啬、挑食、熬夜:孩子的“黑暗面”背后,竟隐藏着这些心理真相

2021-06-24

关注

文 | 李耳耳


“我家女儿才4岁,竟然已经学会了撒谎?” 


“孩子吃饭挑食怎么办?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烦烦烦!”


“白天熊猫眼,晚上在蹦迪,为什么我家孩子不肯按时睡觉!?”


“让他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死活不愿意,以后没有朋友愿意跟他玩了!”


在超级育儿师的社群里,家长们讨论孩子行为习惯的问题络绎不绝。这些问题就像“牙疼”,听上去无关痛痒,但却最让父母操心焦虑。


因为,隐藏在这些小问题背后的,是孩子的性格心理发展现状,这些关乎着孩子的一生



“爱撒谎、不好好吃饭、不按时睡觉、不喜欢分享……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变成这样?”


上周五,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岳,和家长们进行了在线视频直播,和大家一起去探索这些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的方法。


张岳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系统式家庭治疗师

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少儿心理咨询师

美国催眠师协会NGH高级催眠师

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


有位妈妈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天,家里桌上的一包巧克力饼干只剩下撕开的包装袋。虽然妈妈知道是谁干的,但她还是特意装作迷茫的样子问4岁的女儿:“囡囡,你知道这是谁吃的吗?”


原以为女儿会立马承认错误,没想到她指着一直被关在笼子里的狗狗说:“都是团子(狗狗名)吃的!”


那一瞬间,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怒火很快取代了震惊,她痛心疾首地将女儿大骂一顿。


可女儿依旧没有服软,哭着说:“不是我……就是团子干的……”


这是女儿第一次在被批评时,表现出如此抵抗的情绪,毫无悔过之心。怀着失望与焦虑,她问老师:“我的女儿真的已经不可救药了吗?”


撒谎,永远是父母最不可被触及的底线。因为这代表着孩子品行不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将责任栽赃在他人身上。


小时候就有这么多“坏心思”,长大后难免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然而,张岳老师却在直播间表示:“其实这位小姑娘并没有‘撒谎’。”


因为3~6岁的孩子,正处于“意象思维”时期。他们没有“逻辑”的概念,不会用逻辑去解释事情的因果关系,而是用出现在眼前和脑中的画面来解释


同时,几乎没有生活阅历的他们,也不懂得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常常觉得脑子里发生了什么,现实中就发生了什么。


然而,再小的孩子,也拥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他们知道自己干了错事,会本能地“编造”一段故事,来让自己逃脱惩罚。


对家长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谎言。但对脑中出现这幅画面的孩子来说,这的确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孩子并不是故意撒谎,只是混淆了想象与现实。


不过,这类情况只针对3-6岁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小学,依然会撒谎,那么,比孩子更需要反思的,其实是父母。


哲学家罗素说过:“儿童的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


如果父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就能坦白自己的错误。


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孩子才能记住父母的教诲。


不好好吃饭,故意淘气!

不按时睡觉,太折磨人!


对于吃饭和睡觉的问题,张岳老师在直播间问了所有在线的家长一个问题:


“你们有谁从不挑食?每天都早睡早起?是的请打1,不是的请打2。”


绝大部分家长都回复了“2”。


既然这是家长都无法严格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更何况,所谓的挑食,也是根据家长的标准来界定的。


听过一句玩笑话:为什么家长不挑食?因为买菜的是家长,他们只买自己爱吃的东西。


仔细想想,的确有道理。其实,对于孩子的吃饭问题,父母不必太过焦虑,在保证孩子肉菜蛋奶饭摄入足够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孩子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至于很多家长头疼的睡觉问题,先以身作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你习惯在睡前玩手机,孩子就习惯在睡前玩闹,因为这在他看来,是合理的娱乐时间。


如果孩子的挑食和睡觉问题真的非常困扰家长,那家长可以尝试有技巧地引导孩子。


3-6岁的孩子正处于“泛灵论”的状态,他们会把很多虚构的形象,包括周围存在的物品都想象成真实、有生命的。所以,家长可以趁机借用孩子喜欢或崇拜的人物形象来劝导孩子。


老师推荐了自己常用的两本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是关于吃饭的故事,旨在让孩子吃饭时细嚼慢咽,学会正确的吃饭方式。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则旨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醒来和睡前的刷牙习惯。



不喜欢分享,注定人缘不好?


瑞士经济学家恩斯特•费尔曾对229个3-8岁的孩子,做了一个“有关分享”的糖果实验。


他发给孩子们一些糖果,问他们是否愿意把手中的糖果分给其他孩子,当然也可以自己全部留着。


实验结果显示:


· 3~4岁的孩子,更愿意吃“独食”;

· 5~6岁的孩子,选择平分与与选择自己吃掉的比例差不多;

· 7~8岁的孩子,近80%愿意平分糖果。


孩子天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觉得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耐心的等待加上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会成为愿意分享的好孩子。


然而,转变的前提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具有绝对拥有权。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书中说:


“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因为只有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东西,而且他对这件物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所有权的时候,他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就是自我的延伸。”


见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要求女儿和朋友分享芭比娃娃,刚开始女儿并不愿意,但拗不过妈妈,还是给朋友一起玩了。


然而,当女儿想要回芭比娃娃时,妈妈却指责她:“怎么这么小气,让别人多玩会儿都不行吗?”


女儿瞬间委屈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分享的前提是拥有。


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就会处于随时将失去玩具的恐惧中,对她而言,和朋友分享,就意味着把玩具“拱手让人”。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孩子会变得更加“自私”,从此拒绝分享。


如果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承担保护者的角色,始终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如果是公共的东西,家长则应该事先告诉孩子规则,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享。


比如在别人给孩子零食或玩具时,你对孩子说:“太棒了,朋友跟你分享了好吃的(好玩的),你是不是很开心?下次我们也可以这样哦~”


至于下次到底该怎样,依旧是孩子说了算。


好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这需要父母时刻打起精神,秉持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与理念。


也需要父母拥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成长。


愿所有父母,都能一路过关斩将,养出一个健康、善良、乐观的孩子。

(end)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