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5招教你管教“熊孩子”,不打不骂,效果更好!

2021-07-15

关注

文 |李耳耳

转眼间,暑假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各位爸爸妈妈们,你们还好吗?

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故作心平气和;还是常常火冒三丈,惹得家里鸡飞狗跳?

暑假刚开始,我们兴致勃勃地为孩子列好假期计划,卯足了劲儿想带着孩子一起弯道超车。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列得有多详细,孩子执行得就有多随意。作业能拖一天是一天,游戏能多玩一秒是一秒。


原本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围,逐渐变得鸡飞狗跳。家长就像拿着图纸的施工队监控,整天揪着孩子追进度、查质量、问后果。但成年人尚且受不了被监视,更何况孩子?

家长抓得越紧,孩子挣扎得越激烈,在应付家长的过程中,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眼看着孩子荒废时间,家长只能使出自己的“绝招”:打和骂。

然而打骂后,孩子疼,家长心里也疼。看着孩子委屈落泪的样子,任谁都会懊恼自责。

养育孩子,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征途,需要我们不断打怪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好的“装备”,才是成功的基础。

对此,超级育儿师特邀王岚老师,在7月9日进行了线上直播分享:不吼不打,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王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从业8年,累计个案400h 

教育行业深耕25

与学校合作为青少年

学龄儿童提供情绪疏导




做一位有感情的父母
而不是“感情用事”的父母?

如果说管教孩子是因为爱孩子,那么我们在管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

在管教的过程中,我们也绝对不能伤害或者羞辱孩子,否则,孩子将会变得更加叛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始终对孩子笑脸相迎,无底线地溺爱孩子。

我们应该学会成为一个“有感情”的家长,而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家长。

针对学龄期的孩子,王岚老师在直播间,提出了以下五点管教原则:

学会自然惩罚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常常为远房表兄的2岁调皮儿子头疼不已。通过观察和研究后,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

教育者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而不是“人为惩罚”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惯用人为惩罚的养育者,会利用吼骂或体罚让孩子认错。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爸爸会要求孩子不吃完不许下桌;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妈妈会用罚抄课本来让孩子长记性。

长此以往,孩子会在家长的高压政策下,失去自信,变得畏畏缩缩。

而“自然惩罚”的核心,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王岚老师在直播间讲了一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的儿子出门总是不带钥匙,回家时如果家里没人,便会打电话要求妈妈立马回家。无论朋友训斥多少次,他都不长记性。

后来有一次,儿子又打了电话过来,朋友便说自己正在逛街,让儿子在门口等一会儿。

三四个小时过后,她终于到家,儿子正一脸怒气,大叫着责怪她。然而这次事件之后,儿子再也没有忘记带过钥匙。

斯宾塞认为,“自然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忘带钥匙是原因,被关在门外是结果,孩子自己犯下的错,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拥有正确因果观的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避免感情用事


王岚老师指出,除了熟练运用“自然惩罚”,朋友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所有家长学习:避免感情用事。

朋友说,当孩子摆着一张臭脸,对她恶语相向时,她也曾有过一些任性的想法,一旦没控制好,说不定会做出日后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但她忍住了,选择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儿子先冷静下来,她才开始跟儿子讲道理。

我们理解大多数父母的无奈,情绪到达了极点,光发泄都来不及,哪里还有精力克制?

但成年人之于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唯有如此,才能拥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做出更理智的决定。

控制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孩子“找理由”。

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情绪。在批评孩子之前,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爸爸知道你也很紧张。”

当孩子明白我们是爱ta的、理解ta的,孩子才会冷静下来,听我们的话,反思自己的错误。

惩罚要言行一致


王岚老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很多家长会言行不一。

如果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家长会说:“明天就给你办退学,别去读书了!”

如果孩子敷衍地去补习班,家长会说:“把我给你报班的钱还给我!”

家长以为这样说很有威慑力,但孩子很聪明,他们明白我们不可能这么做,这些话只是吓唬人而已。

所以,家长在“放狠话”时,一定要言行一致,保证自己说到做到,这样才有助于帮孩子理解,他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惩罚要松紧适度


王岚老师在直播间建议,惩罚的力度要大、时间要短。如果对孩子的惩罚长达半年,可能孩子最后都忘记了当初受罚的原因。

但,惩罚不应该是“全方位的”,而应该是有的放矢的。比如,孩子假期不认真写作业,和带孩子去假期旅行,其实是两件事情。

不要用一件事情,作为另一件事情的代价。否则,孩子将会失去很多美好而有益的体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此一蹶不振。

所谓松紧有度,其实是给孩子“赎罪”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依然有重头再来的能力。有自信的孩子,才能越变越好。

适当地给孩子选择权


并不是孩子犯了错就必须要严厉地惩罚,真正聪明的家长,会偶尔多给孩子一次机会。

这时,家长的警告会变得格外有分量:要么你乖乖听话,要么就在自己房间里安静呆着,怎么选择就看你了。

于是,孩子便会明白,爸爸妈妈已经给了我一次机会,如果我再受到惩罚,那就是我咎由自取。

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懂得为自己负责。

如何在支持孩子的同时,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然而,家长的职责,远远不止于惩罚。

如果说惩罚是为了让孩子不掉入陷阱,走上人生的正途。那么鼓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在正途上走得更快更远。

如何才能在支持鼓励孩子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王岚老师在直播间提出以下两点:

创造交流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的不是观众,而是队友。所以,家长必须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求。

这些年,常常听到有人讨论:现在的孩子眼睛里为什么没有光了?为什么头垂得越来越低了?

归根究底,是因为孩子失去了自信。

孩子想和父母聊聊天的时候,父母正低头摆弄着手机;

孩子想和父母一同出去散步游玩的时候,父母说自己没有空。

时间长了,孩子便形成了一个认知:我没有价值,我不值得别人花时间陪我。

给孩子提供高价值的陪伴和交流,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在严肃的话题中夹杂点笑声,在吃饭时分享有趣的见闻,让相处的时光变得有趣,才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会正确鼓励孩子


当孩子因为充足的陪伴交流和恰当的“惩罚”,变得越来越好时,家长应该用鼓励去强化孩子的认知:从前做错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相信现在优秀的你,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鼓励不能泛泛而谈,例如“你今天真棒宝宝今天真乖”。

正确的做法是,指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夸赞孩子努力的过程,例如:“宝宝今天做作业很认真,错别字都检查出来了,很棒。”

需要注意的是,夸赞时应该多用陈述句,比起“宝宝今天没有浪费食物”,“宝宝今天把饭都吃光了”更能给孩子留下正面印象。

父母的关注就像阳关,照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多关注孩子好的地方,孩子自然会越变越好。

为人父母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害怕希望,时而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助。

养儿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有些父母可以将美好的人性发挥地淋漓尽致,也可以表现地像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对父母来说,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因为能力能随着你的努力而提升,选择一旦错误,会伤害两代人的感受。

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共同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彼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