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天,教育部召开了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主题只有一个:双减!
最大的新闻是:教育部发了一个《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初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模考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取消期中考试
义务教育不得周考、月考、单元考试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二、不得超纲考试
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
学校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
三、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初中期中期末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四、鼓励实践性评价
探索学习全过程评价
各地各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综合考虑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与其他表现,科学全面评价学生。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五、严禁培训机构与学校
联合开展考试
“双减”政策中不断在重复着: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这条信息背后就是告诉所有人——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因为在教育理论当中,三种不同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场所或者边界。
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并不是帮助学校提分或者帮助老师改作业,家庭教育的功能是为了发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禀赋、特长、兴趣、爱好,然后鼓励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发自内心具有热情的事情,然后去实现它,走向自我实现,而不是把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
在“后普及教育”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是什么?是幸福,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确立这样的价值观,把幸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的话,我想我们今天的很多行为都会改善。
也就是说,更大程度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未来,这种做法是更接近于幸福的目标的。
尤其是对家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不是逼着孩子追求提高排名,或者一定要追求名校学历,而是把孩子的生命安全、健康快乐,最后达成幸福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经这样形容好的家庭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 糖是关爱、鼓励,钙是自强自立,盐是直面挫折苦难,这三样东西在家庭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我们想说:国家推出“双减”政策,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家长和孩子从原有的“焦虑”状态下解放出来。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