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6岁男孩吞哨子,瞒了20年后肺部……”不敢和父母说,是危险的育儿信号

2021-09-17

关注


作者|遇之


前不久,深圳26岁的林先生因“一个哨子”上了热搜。


原来他6岁时不小心误吞了一个16mm*10mm的哨子,但是因为害怕父母责骂,他将此事瞒了下来。


结果,这一瞒就是20年



20年来,他的肺部总是发炎,病情反反复复,他也怀疑哨子是不是还在肺里面,但是不敢告诉父母的他,只敢自己偷偷做检查,但是都没有发现端倪。


幸好,这一次,医生终于通过检查发现了哨子的踪迹,并成功通过手术取了出来。


对于林先生误吞哨子隐瞒20年这件事,无数网友表示理解,并纷纷诉说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有人留言小时候在外面玩,弟弟池塘落水,他救上了弟弟,再折腾了半天才爬上了岸,但是因为害怕,没敢和爸妈说,衣服就那么穿着晾干才敢回家。



有人说自己小时候不小心 ,手指被刀劈了两道血口也不敢让家里人知道。


只偷偷拿了抹布止血,虽然幸运地没有发炎,但是20年过去了,留下的两条疤痕,到现在都没有消。



还有被猫抓伤、被狗咬伤的人不敢告诉爸妈,十几年一直担心自己狂犬病病发,在死亡威胁的恐惧中走向崩溃。



看到这些留言,父母们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也会刻意隐瞒,不免就有些后怕。


本以为自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自己会是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求助对象。


结果,很多孩子磕了、碰了、受伤了,对父母都会选择隐瞒不说,他们难过、委屈、痛苦甚至已经扛不下去时,对父母也还是选择闭口不言。


父母最痛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


孩子为什么不敢和父母说?

原来父母做错了这三点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受伤了都不敢告诉父母?


有一个扎心回答是:


因为我爸妈第一时间会先骂我,不管对错都是先否定我,再加上各种骂。


我想得到安慰,而不是又一次的伤害,所以基本上不是要死了那种状况,我都不会跟他们沟通。



孩子对家长本有着天然的开放与信任。他们在小的时候,一点小小的委屈就会找爸妈哭诉,一旦受伤,哪怕只是小小的破皮,也会马上报告父母。


他们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希望自己痛苦迷茫的时候,父母能及时安慰和帮助。


然而,如果他们在自我开放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父母否定、打击、伤害,他们自然就会把开放的通道关闭,宁愿忍着痛苦,也不愿意告诉大人。


沟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育儿过程中,父母的以下表现最容易让孩子关上心门:


1、指责埋怨: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你就不能仔细一点……”

“你为什么不会……”


当孩子受伤,很多父母在心疼之余,这些话会脱口而出。



我们想的是,如果孩子当时仔细一点小心一点,伤害就可以避免;


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能引以为戒,下次不再受伤。


然而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深意。他们接收到的只是父母的否定、批评与指责。


而这一些都会导致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让他们变得痛苦和焦虑。


为避免父母这种责备式关心的伤害,孩子就会渐渐变得不愿意和父母说。


2、打岔说教:


某机构曾做过一个学生问卷调查,在“你是否愿意与家长说心里话”一问中,竟然有70%的学生答案是否定的。


其中有76.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原因是父母太专制。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常常会在孩子陈述时打断并加以评价。


对孩子来说,最厌烦的就是不管说的东西与自己有没有关系,父母都能找到批评的点,对自己进行说教。


而这种随意批判的结果就是会极大破坏孩子的沟通欲望。


当他们发现倾诉与沟通不会被倾听和理解,费力解释反可能被批得体无完肤,他们自然就不愿意再倾诉了。


3、打骂责罚:


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会着急上火。因而在帮助孩子纠错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打骂责罚等攻击性的行为。


虽然对父母而言,是爱之深、责之切,但是那些经常被骂、被打、被批评、被惩罚的孩子,他们除了害怕,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不被爱,也不值得被爱。


一位网友曾痛苦自述:她到现在还记得玩的时候被同学从二楼推下,被摔成严重脑震荡的她,当时眼睛模糊,哭都哭不出声音,心里担心的却是“爸妈会打死我的”。



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恐惧,让孩子们犯错、受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隐瞒和逃避。


他们不敢去和父母讲述自己的经历,哪怕知道求助父母问题会得到解决,但是因为对打骂的恐惧、对不再被爱的担心,让他们宁愿选择隐瞒和自己扛。


重建沟通桥梁,

父母请记得这么做


去年暑假,常州一6岁女孩在父亲工地帮忙时不慎被钉枪击中,7CM的钢针穿进胸膛后,小女孩怕被责备不敢和父母说,直到晚上疼痛难忍,才告诉父母被送去就医。



幸运的是,这根钢钉没有扎进心脏,但医生介绍,钢钉距离心脏仅26.4MM,一旦有个磕碰,后果将不堪设想。


孩子宁可承受痛苦、恐惧,也不敢和父母说,是最危险的的育儿信号。


因为当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关闭,当他们的伤痛与委屈,父母成为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有些后果,孩子和父母都承担不起。


而当孩子因为我们的原因变得不敢说、不愿说,我们千万不要急着自责,也不要急着判定自己是失败的父母。


父母的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当孩子已经变得不敢说、不愿说,我们还可以这样挽回:


  • 首先,多找机会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多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我们可以在日常中,从小事入手,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创建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经典韩剧《请回答1988》里,善宇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让很多家长羡慕。



学校里、生活中、朋友间,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不管开心还是不开心,善宇都会和妈妈交流。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其实可以多向善宇妈妈学习。


在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打断,也不要去急着去评价,而是认真的倾听,让孩子多说,多让孩子表达他的心情和想法。


我们只要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你就会发现,让孩子愿意说,并不难。


当孩子发现父母愿意听他们说,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自己。


  • 其次,孩子犯错时,不轻易责备。


孩子犯错,最后悔最无助最惊慌的还是他们自己。


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是父母能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进行补救,而不是父母的责备、谩骂甚至拳脚教训。


演员陶红曾经分享过,她女儿同样打翻牛奶,她发火指责时,孩子只会手足无措的惊恐地望着她,而当她安慰孩子没事,孩子则会主动承认错误,并愿意在妈妈的指导下去清理污渍做好善后。



同样的犯错,父母不同的对待,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反应就完全不同。


当孩子犯错,父母就事论事,不贴标签,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依然爱着自己,而自己犯错后能积极寻找原因并去改正和补救,就依然就是好孩子。


这样,孩子犯错后,才会有和父母坦白并积极求助的勇气。


  • 最后,请一定要常常通过言语和行动告诉孩子,不管怎样,我都爱你。


中国式的父母往往含蓄而内敛,我们深深爱着孩子,愿为孩子尽心尽力付出所有。然而因为缺乏爱的表达,孩子们往往并不能解读和接收到我们的心意。


所以我们的批评、指责才会让孩子如此不安,如此害怕。他们也才会害怕犯错,害怕暴露自己的不好与不堪。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平日里尤其是孩子表现得不是那么好的时候,一定要多些明确的爱的表达。


一句坚定的“我爱你”,一个温柔的拥抱,一声情真意切的肯定,让孩子们能够相信不论自己如何都会被爱,哪怕他们现在依然闭口不言,终有一天他也会敞开心扉,鼓起勇气和我们聊他的想法和困惑。


点个【在看】,请每一位父母相信,只要我们对孩子足够尊重、足够爱,倾听、理解和接纳就是通向孩子内心最坚实的桥梁。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