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双减”之后,放弃幻想才发现:最后拼的是父母

2021-09-26

关注



7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各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

8月1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8月25日,北京正式发布“双减”政策下推出的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细则。

这一次新政,实锤校外培训,不留退路、锤锤见血。北京试水优秀教师轮岗制度,更是让大家体会到了国家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视。

政策发布整整两个月了,内卷的教育停下疯狂的脚步了吗?



01.

双减时代

迎面而来


双减政策刚落地的时候,很多人笑了:


“减负这事儿少说干了有 10 年了吧,哪次真减了?再说了,一切不以中高考为目的的减负都是耍流氓。”


还别笑得太早,这次还真是不太一样。


这一次的减负,虽说拿作业开刀可能没有什么新意,在鸡娃界几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但实锤校外培训,却是不留退路、锤锤见血。


多地甚至将校外培训列入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专项整治,一波波神操作看得人目瞪口呆。资本、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家长已经被齐齐按下,三方都要开始想出路了。


对此,有人欢迎,有人不理解,有人惶恐,有人无所谓。


不管怎样,一个新的时代终将到来。



被时代洪流挟裹着向前的家庭,若还想托举起自己的孩子,有两样东西必须自备:


一是自由的灵魂,二是独立的思考。


具备这两样东西意味着你拥有选择的自由,其中自然包括教育选择。


只有拥有坚定教育观的父母,才会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外部的政策根本不能限制他们的空间,因为政策规定的是下限,而好的父母规划的是人生更高的上限。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虽然我们无法以个人意志去左右政策和大环境,但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家教育的小自由还是没问题的。



02.

双减之后

能让内卷停下么?



中国教育的复杂性在于,造成家长焦虑的源头并不只是教育本身,教育里的很多问题也不是教育系统本身造成的,它像一张大网织进了太多的社会诉求和利益。


经常会有人说:


“焦虑就是中国家长自找的,自己非要鸡娃,也不管孩子是不是那块料。”


每次看到这类言论我都不想去搭理——其实很多父母之所以去鸡娃,并不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只是希望孩子不变成尾巴。 

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优质学校,通过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物质精神都相对富足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实在也是无可厚非。

但现实却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优质资源的短缺,与广大家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间的矛盾,这,才是内卷的根源。


光凭某一方面,某一个政策,是很难有效解决教育问题的,需要多方面一起改善,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从政策目标而言,“双减”政策是对当下教培行业一次超强管制,将以往对教培行业的“运动式”治理转为常态化管理。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需求。

家长的鸡娃焦虑无非是来源于教育焦虑,造成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本质上与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有关仅凭一个“双减政策”就想停止教育内卷,显然不太现实。

有调查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在假期或周末不能开课,许多家长仍会选择其他方式给孩子安排学科辅导。

 超过40% 的家长表示:会给孩子购买线上学科辅导课程;
 36.64% 的家长表示: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
 32.06% 的家长表示:会让孩子和同学拼班请名师辅导;
 28.4% 的家长表示:希望学校在周末能开“小灶班”为孩子补课;
另有 26.72% 的家长,选择1对1家教。

图源:南都教育联盟调研

从结果看,这与给孩子报校外学科辅导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完全是换汤不换药,也有违双减政策的初衷。

虽然“双减政策”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教育内卷问题,但它的存在对缓解学生课业压力、减轻家长鸡娃焦虑以及教培企业的整顿革新都有非凡的意义。

“双减”作出了两个回应:

第一,对起点抢跑、鸡娃成才的家庭焦虑做出了回应。
第二,对现下野蛮生长、资本逐利的教培乱象做出了回应。

然而,这只是缓兵之计。在国家政策引领之下,还需要各界多方合力协作,才能彻底解决供需双方痛点问题。

03.

双减之后如何

规划孩子的未来?


今年的教育新政,有的家长的焦虑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相反感觉压力更大,他们第一反应是培训费要涨了。因为这些家长们永远在思考,自己孩子如何考好好学校,怎么能让孩子多得几分。

另外呢,有些佛系家长看到“双减”政策就高呼万岁,深得佛系家长的心。

其实,这次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孩子的成长路径多样化,发展维度立体化。

如果双减只是让孩子的学习场所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校外培训,变为校内补课,这样的话意义并不大,从长远来看,由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过于同质化,并不有利于中国人才的长期培养计划。

今年两会上,两会代表唐校长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而这些更多依赖于家庭教育的培养而非学校教育。中国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认知的缺失及误解,逐渐推动了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对孩子学业压力不断加码。 

生命不止一种精彩,让孩子成为孩子。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并将孩子的特别之处变成优势、变成他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


有时候焦虑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认感,其实对付焦虑的好办法就是更好的提升自己。当自己具有足够的智慧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被焦虑裹挟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