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我妈的世界里,我的房间没有门”:最幽默的相声,道出了最心酸的伤痕

2021-09-27

关注

作者|夏小雨 


“在我妈的世界里,我的屋没有门。”


这句颇感心酸的话,来自于张九龄的一段相声。



张九龄在相声里真实的再现了被妈妈叫起床的恐惧:在我妈的世界里,我妈醒了,全世界人全醒了。



于是,母子二人开启了这么一段对话:


•不起床?不行,早点起身体好。

•喝奶茶?不行,那里都是添加剂,不健康。

•玩手机?不行,那个毁视力。

•出去吃?不行,外面的饭菜不干净。

•不说话?不行,你跟妈就没话说啊。


于是,他感叹说:这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她说一,我不敢说二,她要是生气,我就得认错,她要是不开心,我这日子就没法过。


这个人,就是我妈!



很多人听着他们的相声,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更有网友心酸的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我们从未否认这个妈妈对孩子是真爱,她担心他的衣食住行,希望他每个方面都好,这没错,但是,字里行间中,能充分感受得到妈妈的咄咄逼人,和孩子的无可奈何。


妈妈觉得自己的好意不被理解,孩子觉得自己的隐私不被尊重,双方都很受伤。


心理学家艾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说: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


想想小时候,我们整天的粘在父母身后,生怕一不留神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而现在,我们整天想着要躲避他们,生怕一不留神,他们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角落。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


张九龄相声中的妈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美国心理学家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将这类母亲称为“自恋型母亲”:


她们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情感贫乏、控制欲极强,很难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将自恋型母亲区分为两种类型:


1、事必躬亲型母亲


这一类母亲强势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小到衣着打扮、饮食起居,大到升学就业、结婚生子,她们都要主导。


她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这样的母亲,让孩子有一种被吞噬感。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具会行走的躯体,他们的精神早已被扼杀,正如一位网友说的:母亲什么都要管我,恨不得替我呼吸。


心理上有个概念,叫做“非爱行为”,是指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以爱的名义,对他人实施控制的行为,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父母的爱,最终变成了“害”,剥夺了孩子自我感知世界的机会,这样的爱,是枷锁,它的本质是“非爱”,它只是父母对自己的心理安慰。


2、心不在焉型母亲


这一类母亲在心里没有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她们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情感支持、情感共鸣,她们对孩子的关爱,只停留在“物质供养”层面。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就曾说过: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这样的母亲,让孩子有一种被忽略感。


她们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她们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当这种情绪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出口,她们只能选择伤害自己。


从曾经的亲密无间,到现在的“相爱相杀”,其中的原因,就在我们身上。


关上孩子的房门,

打开孩子的心门


据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其实,伤害远远不止如此。


没有隐私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里,时间长了,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失去心理的安全感,甚至,会难以构建完整的自我,敏感多疑、胆小孤僻。


身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关上孩子的房门,打开孩子的心门。


作家刘墉曾经讲述了他和儿子相处的故事。


他直言:我为儿子的卧室装了一把门闩。


他说,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主动在孩子的卧室里安装了一把门闩,因为他发现,孩子的奶奶每次会先敲门:孙子,我能进来吗?没等孩子回答,门已经被推开了。


他说:青春期的孩子有他们的私密世界,如果总是提心吊胆,怕有人随时推门进来,潜意识可能会造成伤害。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智逐渐成熟了,他们就会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渴望着一定的分离。于是,他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行为,就是关门。


我们要在关门的同时,打开孩子的心门。


01

保持足够的界限感


心理学上有个法则,叫做“刺猬法则”,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两只刺猬抱在一起取暖。


但因为身上有刺,这样的亲密接触让他们都感到非常不舒服。


于是,他们试图离得远一点,但这样又会觉得冷。


反复了几次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让双方都感到舒服的距离。


这个法则,也被称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要保持这样的心理距离,做到“亲密有间”。


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小秘密,就是给予孩子的尊重,就像黄磊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


这些秘密是孩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孩子的日记本、手机,我绝不会偷看。


哪怕日记本放在桌上,我也不会看!


02

建立顺畅的亲子沟通渠道


在很多的家庭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明明是不高兴,却撅着嘴,不敢说。而父母们在忙碌中,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也因此,亲子关系就会陷入“不高兴---不敢说---被忽视”的恶性循环,从原本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单车道。


有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关系特别。我问她有什么秘密,她笑了:我和孩子啊,经常吵架,吵完了,我们就都会知道对方不能接受什么,下次就会特别的注意。


好的表达、好的吵架,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也是通向孩子内心的桥梁。


03

寻找自身价值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迷失了自己,他们将自己的一切都捆绑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父母,自然会对孩子寄予高期望,当然也会带来高压力。


因此,智慧的父母应该学会留白,有自己喜欢的事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在每天的忙碌中,抽出时间,读一本书,逛一次街,看一场电影,睡一个懒觉。


将自己从孩子身上剥离开来,我们才能放轻松,做一个孩子心中“清爽的父母”。



为人父母后,我们都努力的成为好的父母。


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父母”,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清爽的人,才会成为好父母。


学做一个清爽的父母,给孩子留一方小天地,也给自己留一份空白,和孩子一起,做最好的彼此,然后,牵着手共同前行。


关上孩子房间的大门,打开孩子内心的大门,让我们的关系,清清爽爽,让情感在彼此之间自由的流动。


点个【在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成为彼此心中,最爱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