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三说三不说: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在于没有脾气

2021-09-28

关注


在后台看到有读者问「父母情绪管理」,感触颇多。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你在赶方案,孩子偏让你陪 ta 玩儿;
眼看就要迟到,你让孩子动作快点儿, ta 还是磨蹭;
不好好吃饭,你说一句, ta 顶十句;
……

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凶完又会自责、内疚和懊悔。

关注我们公众号的读者,都期待自己能在育儿这条路上有更多成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控制情绪,试着不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依然避免不了以上情况,对不对?

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父母应该很完美,不能有情绪。

人非圣贤,孰能无情?

良好的情绪管理,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双向努力。

拒绝完美主义,

允许自己有脾气



在情绪管理这件事上,有明显「双标」倾向。父母学习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却认为自己发脾气不正常。

情绪总是要有出口的,很多人能在短期内做到「不吼不叫」。但积压的情绪,最终还是需要出口。这个出口,不是在孩子身上,就是在伴侣或是另外的家庭成员身上。

名为「情绪控制」,实则「情绪转移」。

是的,「不吼不叫」的确是每个父母需要修炼的,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政治正确」,我们就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状态。

好的亲子关系不会是肥皂泡,一戳就破,是可以存在「正常发火」的。毕竟,任何靠假装和隐忍的关系,都不能长久;双方都无法舒服的关系,更是短暂。

真实,远比追求绝对正确要重要得多。

好的父母,都是正常人;正常人,都是带点儿脾气的。

准确表达情绪,

是为人父母的基础


虽说父母可以带着脾气,但并非一味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发脾气可以,要限制负面影响。

受原生家庭影响,我们多多少少会模仿父辈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深陷负面情绪泥沼时,「坏」习惯重新占领高地,一些伤人言语不小心就脱口而出,这种情况在中国家庭尤其明显。

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在于隐忍,而是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有「底线」。

普遍来讲,父母有三说三不说

「三」不说:

句: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正确的表述:
你这个行为是错的,你已经影响到别人了。

句:
你再哭,我就不给你玩手机了。
正确的表述:
你可以玩手机,但是记住不能超过十分钟。

句:
宝宝你做的是非常好的,只是这个规则有问题。
正确的表述:
输赢很正常,你参与就很棒了。

这三句话,建议父母多说:

句话:「你今天心情如何?
这句话表达了提问者对对方的关心,关心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并不是行为的结果或别人的评价。相比很多父母询问学校情况,这句话更是父母要表达对孩子这个「人」感受的关心。
 
句话:「你有什么收获吗?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孩子今天有收获。这句话给了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它会引导孩子思考和回忆今天美好和阳光的事。同样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认可。这是让孩子感受到积极力量的提问。
 
句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这个提问的潜台词是孩子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有困难需要面对。这句话让父母的角色成为了孩子的“助手”。这样的角色让孩子感受到的自我和独立,他们需要学会面对世界,但是父母是帮手。

既保持了孩子的独立性,又让他们感受温暖。

提高孩子情绪表达力,

是父母的必修课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公共场合遇到过这样的小朋友:

当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他只会用尖叫、哭闹、撒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表达情绪能力的表现。

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只会用单一甚至极端的方式来释放情绪。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中,父母们错过了靠近他们内心、表达情绪的机会。

给大家提供4 种办法,能够让父母成为孩子表达情绪的安全空间。

第一,父母需要排除自己内心的恐惧。

孩子的感受是独立的且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他人,不管我们是否「看见」或「感受」到,它都存在于那里。

第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父母也需要有了解学校日常事件的途径,比如比赛、考试和评选,都是让孩子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或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圈的一切变化。

千万不要认为「我提问,孩子回答」就是了解孩子的唯一途径,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第三,给孩子安全的回应。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回忆一下第一次孩子向你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是抗拒、回避还是制止?或者是孩子满怀期待的向你描述自己的情感,而你却把关注点放在事件的对错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这一切都会造成孩子和你之间的壁垒。

第四,给孩子恰当的引导。

让孩子复述引起他情绪的整个事件,就是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提升情绪表达能力非常好的方法。

孩子描述事件的过程,也是让他再一次对事情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自省的一次机会。

在复述时,父母可以观察他的反应,观察他对哪些人或哪个部分情绪会显得激动,然后我们需要直接问他的感受如何。

情绪表达是每个个体的需要,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接纳,但不当行为必须被规范,孩子和父母均如是。父母学着好好表达情绪,给予孩子优秀模仿对象;孩子正确提出自己的诉求,也能大大降低父母发脾气的频率。

父母学着做父母,孩子练习做孩子,试着清晰表达情绪和感受,彼此尊重与接纳,协同合作,才是良好家庭教育范式。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