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关于我妈的一切》 | 中国式父母,可不可以好好说话?

2021-10-02

关注



有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你“感同身受”?


对妈妈的不理解,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来寻找自己渴望的“自由”。


《关于我妈的一切》这部电影,网友直呼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光是预告就已经催泪!



“我从小到大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你管我”

“你能不能别管我了”


女儿李小美这样的暴力回应并不是没有兆头,主要是母亲季佩珍对她的爱太过窒息了。


1.

不要让母爱

失去边界


身为女儿的李小美,为了逃避母亲的掌控,来到北京闯荡。


但母亲突如其来的探视,让女儿李小美产生抗拒,两人更是出现了频繁的争吵。



折腾女儿的头发,直言女儿的刘海挡住额头没有精神。


趁女儿在被窝里玩手机不注意,偷看女儿的手机。


即使女儿下班后累瘫在床上不想动弹,也不让女儿在床上休息,表示不是睡觉时间就别躺在床上。



这些都让李小美只想要逃离母亲,哪怕走在巷子里也不顾母亲的追逐,,愤怒地对母亲喊道:


“你不要再跟着我好不好,我从小到大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你管我。”


很显然,身为母亲的季佩珍,就好像有超能力一样,总能把女儿照顾得非常周到。


可是,这种周到和无微不至,对女儿来说,则是一种对生活的过分管控,让女儿感到抵触,甚至窒息。


当母爱失去了边界,便会以爱之名去伤害孩子。


过度保护、强权干涉、过分要求等等,这些往往都是一些家长披着爱的外衣,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这也通常被称为“家长软暴力”。


2.

爱孩子,

和会不会爱孩子

是两回事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艺术家母亲,对独女要求特别严苛。女儿后来读到了常春藤的博士,她去美国看女儿,不知道为什么就指责起来了...

她女儿问了一句:“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母亲回了句:“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么?”

女儿一听,翻身就跳下阳台,没救回来...


看到这位老艺术家母亲的回答,不用我过多评论,就已经有一波来自中国孩子的吐槽了。


言语暴力,伤害了多少成长中的孩子,看看就知道了: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劝一句,“中国式父母”真的应该好好上一节“非暴力沟通”的课了。


在中国,没有谁比妈妈更爱孩子了,但她们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有权操控他的人生。


而这种权威的展示,对孩子来说,有时候是致命的。


就像这位母亲冷言冷语的爱,实在是让人扎心。


因为,很多父母却并不清楚:


爱孩子,和如何爱孩子,是两回事。


我们不仅要做爱孩子的父母,更要做“会爱”、“懂爱”的父母。


3.

爱孩子,

就是要尊重孩子!


台湾插画家几米说过一句话:“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一点也不假。


“中国式的父母”认为:爱你,就要管你

可什么时候能做到:爱你,就要尊重你


绝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想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懂得尊重和倾听孩子的父母。



有时候父母内心深处已经明白,是自己造成的问题,可是情绪上和面子上拉不下来,只能说:


“因为我是你爸,所以,我说你不对,你就不对,教训你的时候你也不能顶嘴。”


“我是你妈,父母这都是为了你好。”


在沟通中,大家习惯用自己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把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或事物,归类为不道德,或者不正确。


可我们的价值观,就一定都是对的吗?父母以往的价值观,难道在现阶段还能全部继续沿用吗?


答案是,不!能!


我们的孩子在变化,父母一定要跟上。


做父母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是一个完全合格的父母,包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也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可怕的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自己就是权威,不用学习。


其实孩子们想要的,不过是平等沟通。


4.

尊重

才是爱的表达!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双方对爱的表达,出了错。


我们要如何更好地传达想法、表达爱,做到非暴力沟通呢?


在《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这本书中,曾做过一项针对父母进行的调查——“你最希望从孩子哪里得到什么?”得票最多的是尊重与合作。



实质上,教育的本质也是如此,不在于让孩子听话,成为一个需要提线才会动的木偶,而是让孩子学会合作,在教育的过程中主动成长。


这本书就给出了可供参考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不用再重复从前尴尬的亲子关系。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著名的卢森堡·马歇尔博士提出的,一直运用于解决人际交往乃至是国际冲突。


而《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作者,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将其提炼到了亲子之间,教授家长给孩子建立尊重和合作的良好氛围。



1.先做到三个基本原则


1)身教大于言传

这句话想必家长们都听到耳朵起茧子了,但的确也是最难执行的,毕竟大人们总是习惯性用两套标准去丈量自己和孩子,很难做到自我控制和改变。


但为了孩子,还是希望家长不要“双标”,做孩子的榜样,这样才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2)表达自己想要尊重和合作的意愿


孩子虽小,却也已经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感,他们不希望自己被父母掌控。



传统父母要求孩子“说一不二”,听话成了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种:孩子要么成为缺乏主见的“乖孩子”,要么成为与父母作对的“叛逆少年”。


家长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和掌控欲,试着与孩子一起合作着成长。


3)先尊重自己的需要


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忽略自己,这样“用力过度”的爱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人活一世,并非为了传宗接代,而是感受世上的一切以及经历不同阶段的成长。


换言之,父母必须先尊重自己的需要,再去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做到彼此都具备独立空间的良好模式。


做到以上前提,还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若孩子总是不合作,惩罚是下下策,作者还给到了7把“钥匙”,教会我们一步一步去找到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