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每个孩子都会跟父母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2021-11-01

关注

有人说,青春叛逆期,是孩子留给父母最后的机会。


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过去的心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心理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看起来格外叛逆、矛盾。


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


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01


这两天,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视频。


打开视频后,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狼藉——目之所及全是模型的残骸,背景音乐下,一个男孩伤心欲绝的哭泣声不绝于耳。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随着一个个模型的散架、碎裂,男孩的心也跟着一起碎了。


细看屏幕上的文字,我才明白了事件的起因。


男孩自述道:



“昨晚和我爸吵了一架,他喝了酒,拿起一个模型就往地上砸,我忍不住了,顶撞了他几句,他直接把架子上全部模型都砸了。这些东西都是我付出了许多心血的,我完全无法接受。


从19年开始入胶圈,从什么都不会到有模有样的素组,还有最近我开始喷涂,每一样我都付出了时间,精力,热情,现在就tm变成了一地残骸。


第二天,他跟我说,如果我以后还敢顶嘴他,他会继续砸,把我所有热爱的东西都毁掉。


我现在才明白,有些你看得很重,付出了许多的东西,在一些人眼中就是垃圾。”


父子之间的这场战争,或许是因为青春期的男孩对父亲有言语和行为上的过激;又或许是父亲以为男孩会玩物丧志,而耽误了学习。


但从男孩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的这一暴行看似赢了儿子,实际上是输了。


因为他毁掉了儿子全身心付出的兴趣成果,毁掉了一个青春期男孩内心世界的慰藉,剥夺了其生而为人所拥有的权利——被尊重、被接纳


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更渴望被尊重、被接纳。


一旦父母无视,甚至贬损孩子内心的诉求,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反抗。


若父母再用更为粗暴的行为,来试图控制和震慑孩子,就将一场家庭教育演变成了权利的战争。


也违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所提倡的:“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作家李中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跟自己的父母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就是悲剧。”


当父母用权威迫使子女妥协时,以为自己赢了孩子,实际上是输了。


他们不仅输了形象,也输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将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


02


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说过: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台湾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妈妈就是一个用控制代替尊重的典型。


影片中茉莉的剧照


影片中,身为留美硕士的妈妈,放弃了继续深造的大好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女儿的教育中,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爱不能说不伟大。


但她总是想着用权威去控制孩子: 


女儿考试考差了,她会骂:失误粗心都是借口,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就是把成绩顾好!


女儿考试考了第一名,她也会不满:要不是我这么盯着,你怎么可能考第一名?小心你下次就掉下去!


女儿小时候说想当收银员,她会说: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啊,应该当会计师。


女儿喜欢写作,想读中文系,她会说:你去读中文系的话,你爸妈的脸就被你丢光了。


   ……



似乎在妈妈的眼里,茉莉没有一件事情是让她满意的。


茉莉也悄悄做过抗争,比如,她学会了偷东西,看着妈妈用自己偷来的东西,虽然会有一种罪恶感,但是这种罪恶感会让她很爽。


还比如,只要她考试考砸了,就会用刀划伤自己的手臂,一条又一条,似乎这样再被妈妈打就不会疼了。



但在妈妈权威的完全控制下,感到极度绝望的茉莉,最后还是选择终身一跃,从阳台上跳下去以挣脱妈妈的牢笼。


妈妈一直想不明白茉莉为什么会这么极端?


直到读取了茉莉的记忆才明白,自己正如茉莉的心理医生所说的那样:从未尊重过茉莉,她的爱让茉莉窒息。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事实上,很多父母并不尊重孩子,过分施压,过分干涉。甚至在孩子表现得不如自己心意时,还会发出“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的灵魂拷问。


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的质疑和否定,所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03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


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所以,家长要用正向的话语去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帮助其健康成长。




周五下午,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抽烟,被学校领导发现了。”


我心里一惊,有点难以置信。


但又立刻想到女儿曾提到,在家里发现过电子烟的事。我也曾多次问儿子是否抽烟,他都矢口否认。所以,我虽有疑虑,却也无法确定。


老师接着补充道:“他作为学校干部,不仅自己抽烟,还给其他同学递烟,性质很恶劣。学校领导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好好反省。”


这件事要是放到以前,我肯定会狠狠揍他一顿,好好给他立立规矩。


但现在,我只想好好安慰、引导儿子。


因为我最近学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说教和训斥。


晚上我和儿子视频时,用很轻松的口气问他到底是什么回事,还安慰他不要过于自责。


人都会犯错,过而能改,才是明智之举。


可能是我的尊重和理解,击垮了儿子内心筑起的防线。我话没说完,屏幕那头的他,就躲开手机屏幕哭起了鼻子。


我心疼地安慰道:


“好了,不哭鼻子了,都长成大小伙子了。目前咱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反思自己的错误,写份检查,向学校表态,争取早日归校。一味沉浸在过错的愧疚和自责中,对自己反而是一种消耗。”


儿子信服地点点头。


通完话之后,我给儿子发了一句话:“儿子,妈妈相信你,支持你,别害怕,只管努力向前,我就是你坚实的后盾。”


没想到,一向不爱表达的儿子给我的回复竟然是:“谢谢你妈妈,我爱你!”



看到这几个字,身为老母亲的我顿时热泪盈眶。



04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

“孩子十岁左右开始,父母赢得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豪感和归属感,是父母们赢得孩子的法宝。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破茧成蝶的痛苦过程,所以父母的示弱、尊重、耐心与理解,就成为孩子挥臂振翅的力量。


当你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和权威,你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感;


当你不强迫孩子听话时,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因为青春迷茫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情绪平和、内心和善、无条件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


所以,为人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守望者,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愿与所有父母共勉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