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继李云迪后,一华裔男孩成肖邦大赛冠军,他父母却“佛系”得不像话

2021-11-08

关注


前段时间,李云迪嫖娼的事,登上了各类媒体的头条。


大家最愤愤不平的是,李云迪为什么要嫖娼?


他少年得志,问鼎业界最高奖;

他青年璀璨,身披七彩荣誉衣;


他为什么不像郎朗那样,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过上人人称羡的生活。


于是,吃瓜群众化身福尔摩斯,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


李云迪为啥嫖娼?


还不是因为他妈妈!


大家认为:天才之所以堕落,就是因为其成长中妈妈的铁腕管理。



暂且不论这观点正确与否,此言一出,着实会吓得不少虎妈悄悄放松了对熊娃的管教。


但放松的同时,虎妈们又心生疑虑,不严管能让熊娃成才吗?


也许华裔男孩刘晓禹的成名,会让虎妈们在养娃方面,有新的思考。



01

刘晓禹有多厉害?


很多人没注意到,在李云迪出事的同一天,在波兰华沙,一名24岁的加拿大华裔男孩夺得了肖邦大赛的冠军。



他的名字,叫刘晓禹。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含金量有多高?


它是“世界四大钢琴顶级赛事”之一,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


它相当于数学届的奥数,运动界的奥运会。


参赛者年龄大约在17-28岁。


由于年龄限制和每隔5年才办一次的频率,“肖赛”对一个钢琴家来说,一生能参加的机会只有1-2次


21年前,18岁的李云迪,在“肖赛”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21年后,24岁的刘晓禹,同样“肖赛”上横空出世,同样一鸣惊人。


而且,他俩在决赛时,演奏的都是《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


李云迪获奖那年,一等奖已经空悬了两届共15年。


刘晓禹获奖当天,评委会讨论名次讨论到半夜两点。


刘晓禹给钢琴家陈萨(评委之一)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演奏时的活力。“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并且有着强大的执行力。”


迄今为止,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华人只有李云迪和刘晓禹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又是一个天分+苦练的中国式鸡娃的成功故事。


毕竟李云迪、郎朗的成才经历太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练琴是个苦差事。


不过,我很幸灾乐祸地告诉大家,刘晓禹的成才之路,绝对颠覆难你的三观。



02

不过度消费爱好才能成才?


刘晓禹于1997年出生在巴黎,他父母是从北京到法国留学时认识的。


他6岁时,随父母从法国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住在加拿大法语区的他,中英法文均为母语水平。


与郎朗2岁开始学琴,不休息、不玩游戏,一弹一整天相反,


小时候练琴的郎朗


刘晓禹8岁才开始学琴,而且学的还是电子琴。


刘晓禹的父母“佛系”得完全没有一颗鸡娃的心。


加拿大小学没作业,刘晓禹就天天玩儿,踢球、打球、游泳、下棋、打游戏,一样不落。


至于那台55个键的电子琴,刘晓禹每天只弹10-15分钟,并美其名曰:时间还要分配给其它的兴趣。


在被问到练琴是不是很辛苦时,刘晓禹急忙摇头否认——


我肯定没有别人练得辛苦,我小时候练琴是非常少的,什么时候不想弹就不弹了,小孩能坐住的时间有限,家里也没人去强迫我弹。


刘晓禹就这样毫无压力地玩了两年电子琴,直到10岁时,电子琴的音阶跨度不够用了,父母才给他买了第一台钢琴。


玩了两年电子琴,弹了一年钢琴,从11岁开始,刘晓禹成为各大钢琴比赛的常客了(拿奖的那种哦)。


据他说,当时,自己对别人的水平完全不了解,对自己是啥水平也不怎么了解,就这么毫无期待地开始比赛了。


哪成想,竟然获了个奖。


好家伙,这可真初生牛犊不怕虎,妥妥的凡尔赛!


14岁时,刘晓禹就已经在跟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管弦乐队合奏了。


15岁时,刘晓禹第一次和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就敢向指挥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竟然还博得了指挥的好感。



后来,刘晓禹回忆说——


感谢父母小时候没有过度消费自己的兴趣,自己一路走来一直是非常舒服的状态。得益于无压力的学琴环境,自己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刘晓禹的成长经历,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一个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你鼓励孩子努力,但不要求他们成功。


你允许孩子失败,允许他们不完美,允许他们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不是全面开花;


你对孩子的爱、态度和评价,不会因为结果而改变;


你了解孩子,不会对他们提过高的、他们达不到的要求;


你愿意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并且喜欢他们本来的样子;


你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你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之间有畅通的情感沟通。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


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最终会成长为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人。


刘晓禹的父母一定是给了他这种“无条件的爱”,他才可以在一直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坚持自己的爱好。




03

不用父母“鸡”娃,一部电影就能开窍?


刘晓禹从小就喜欢凡事自己动脑子找答案。所以,他在练琴方面,从不满足于近乎炉火纯青的技术。


为了表现每一首曲子的内涵及层次,他总是认真严肃、精益求精地做足功课,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理解的灵感,尝试不同的演奏方法。


他说,弹琴就像打游戏,不断通关会带来快感。这就是内驱力的魅力所在。


而且在内驱力的驱使下,刘晓禹就在家门口随便读了个蒙特利尔大学的音乐系,并没有上过柯蒂斯、茱莉亚那些顶尖音乐学院。


所以,对于《挤破头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


不过,现在他的老师很厉害,是越南裔钢琴家邓泰山——1980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


那么,刘晓禹到底是如何在弹琴方面开窍,并一路开挂的呢?


答案很让人难以置信。


没有父母“鸡”娃,只是因为他小时候看了一部名叫《翠堤春晓》的黑白电影。



看到这里,有的父母可能会想:我也要让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兴许ta也能从此开窍,让我少操心了。


对于这么想的家长,我可要泼冷水了。


因为孩子不是操作机器,不是你输入什么,ta就输出什么。


虽然促使马斯克立志的关键,是他在12岁时读了《2001太空漫游》;


虽然促使刘晓禹开窍的关键,是他小时候看了部老电影《翠堤春晓》。


但如果你把同样的小说和电影给自己的孩子看,TA可能啥感觉都没有。


因为每个孩子的触发点不一样,而要建立一个对知识敏感的混沌体系,除了添加尽量多元的认知体验以外,还要给足孩子自我发酵的空间,不能把TA的时间都填满。


在家庭教育方面,刘晓禹的父母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无为”


“无为”不是一种技巧,更不是不作为,它是一种境界,是不露痕迹的有为。


比如,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扰,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像酿酒一样,等ta自己去发酵等等。


我们当下的问题是,从家庭到学校,都做得太多,对孩子的干扰也多。


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我想,如果我们能像刘晓禹父母一样,做到保护好孩子的天性,不去打搅孩子的成长,就已经成功一半


因为优秀的孩子都是“放养”出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