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如何避免养育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女心理师》给你支妙招

2021-12-08

关注

剧情回顾

《女心理师》又让人破防了,职场老好人莫宇与童年莫宇拥抱的时候,满屏的“泪目”飞过。



莫宇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在职场中不会拒绝同事的任何请求,哪怕是不合理的。


同事们聚餐临时更换地点,却没有通知到他,莫宇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恐慌,甚至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大家是不是不喜欢我?


第二天,他主动买了奶茶请全公司的人喝。


莫宇的工作内容包括自己分内的工作,以及同事交给他名为“帮忙”的各类工作;聚餐的时候,同事让他帮忙挡酒;一群人喝得开心了,最后还要让他来买单……


说到这里,小编都有些忍不住生气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怎么就不拒绝呢?说一个“不”有那么难吗?你怎么就那么窝囊呢?


是的,窝囊!相当窝囊!


可谁都不是生来如此的。


追根溯源


童年莫宇在学校人被人欺负了,回到家里以后,爸爸妈妈却说:

别人怎么谁都不欺负,就欺负你呢?


你怎么不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好惹着别人了?



小莫宇想破了头皮,也想不出来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如果实在找不到答案,那就看一看,自己现在做得对不对吧?我现在做的事情让别人开心吗?如果别人不开心,那一定是我错了。


所以,找到答案了,要让身边所有的人都开心,这样才是正确的,这样我就没有问题了,这样大家就不会讨厌我、欺负我了。


所以,我的任务是,让身边的人开心,要取悦讨好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莫宇秉持的观点。


这套逻辑确实可笑,对于讨好型人格群体而言,却是深深扎根于内心的一个观念。


想要帮助莫宇,不是让他单纯说一个“不”字,咬着牙硬着头皮拒绝别人的求助,而是让他从心底认识到,他想错了——


拒绝别人并不会引起别人的厌恶,一段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因此恶化;


盲目答应别人的任何要求,本质上只是在取悦别人,而不会建立一段积极的人际关系。



剧中故事的结局很温馨,莫宇想到了,也做到了,他抱住了童年莫宇,告诉心里那个小孩子:那是不对的。

老师支招


生活中,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面对人际矛盾与困惑时,该怎么办呢?怎么避免他们将来的“讨好化”“老好人化”呢?


小编这里给大家支三个招:


第一招
关注孩子的感受


电视剧中,小莫宇在学校受欺负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慰与支持,而他自己也没有办法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只好转移问题。


他反问自己:是不是你做得不对,所以别人才欺负你啊?你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啊。


这里我们且不说莫宇本身就是受害者,一个孩子,哪怕是他先动手,当他带着一身伤痕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最需要的,一定不是什么大道理,更不是父母所谓的人生经验。


他需要的是爱,是支持,是关注,是父母一句:疼不疼啊?发生了什么事啊?


作为一个孩子,他心里有委屈,有太多的情绪想要宣泄;在父母这里,他们更想获得的是帮助,而不是教育。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感受,处理孩子的情绪:

你是不是很生气啊?

心里是不是很委屈啊?

那会你一定吓坏了吧?

哎呀,看到你这样,爸爸妈妈好心疼啊……


只有父母兜住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家里得到了安全的释放。他才能够恢复理智,接下来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


有的父母可能会担心,我不知道怎么关注孩子感受啊,我不会处理他的情绪啊。


如果真有这样的顾虑,小编告诉您,您只需要搂着孩子或者倾听就够了,不要评论、不要插话、不要阻止,先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


孩子会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我的感受是重要的,别人需要尊重我的感受。这样在将来的人生中,他才不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与感受,而去服从于取悦他人。


第二招
尊重孩子的界限


讨好型人格群体往往是没有界限的,比如电视中的莫宇,明明已经下班了,却加班给同事做PPT;明明是公司聚会,却自掏腰包买单……


他的一次次退让都在释放一个信号:我没有底线的,我什么都不在意,你们随意,怎么对我都可以。


界限感是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建立的,最简单的是,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


举个例子,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家长您是否要求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一起玩呢?是否要求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零食呢?


如果有个弟弟妹妹要孩子的玩具,家长您是否会强迫孩子忍痛割爱呢?


好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不愿意而觉得脸上无光,一边斥责孩子,一边抢走孩子玩具、零食。


而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孩子的物品所有权,破坏孩子的界限感。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如果不能守护自己心爱的玩具和零食,那么,ta将来怎么可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怎么会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尊重孩子的界限很简单,就从不强迫孩子分享开始。尊重他对玩具、零食,哪怕一粒石子的珍视,那是孩子想要守护的,是他人生最初的底线。


第三招
多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讨好型人格群体总是会牺牲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别人,他们不做选择题,只会去执行别人的选择,习惯被要求、被命令。


让孩子做选择,就是让他学会重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孩子会在选择的体验中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想要的,而什么是不必要的,是可以拒绝的。


这种做选择的机会很多,比如家长陪孩子买衣服的时候,尊重孩子对颜色和款式的喜好;在合理的价格区间里,让孩子选择喜欢的玩具和零食。


有选择的人生,才能更让孩子掌握主动权。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的人,首先要“讨好”的,就是他自己。


电视剧里,成年莫宇抱住了童年莫宇,他终于守住了心中的小孩,拿回自己的每一项权利。


回到现实中,家长朋友们除了以上三招,还可以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来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