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一线名师谈教育:“双减”后,这3种家庭育儿方式对孩子伤害最大!

2021-12-28

关注

“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居家的时间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愈发凸显了。

然而,有的家长过分期望,把不断挑错和贬低当作激励方式;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别人;

还有的家长过分放手,当起了“甩手掌柜”;

……

在资深教育人士看来,这些家庭教育的方式可归结为3个误区:


01

“丧偶式”育儿

家庭教育失衡易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表现:家庭教育中,父亲或母亲一方的作用显著缺失。

北京小学首席班主任  马兰

在学校,老师会加强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管理,但放学后,学生“空”出来的时间,则需要家长的陪伴。

作为一个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我最不忍看到的就是“丧偶式育儿”,造成这种育儿方式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因为父母一方因工作或地域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有的是因为家庭变故,只能一方陪伴孩子成长;还有的是因为父母一方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过于强势,使得另一方无法介入……

久而久之,长期缺乏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失衡。

“丧偶式育儿”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父爱如山”,没有父亲高大身影的陪伴,会造成孩子意志力薄弱,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父亲的榜样引领,父亲的担当、勇敢、乐观等优秀品质会深刻地影响他们。

“母爱如水”,长期缺少母亲陪伴的孩子性格缺陷较为严重。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母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见面。

因为幼年时就缺少母亲的陪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但是性格暴躁,办事鲁莽,容易冲动,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

长期缺少母爱的浸润,他的心是“硬”的,性格的缺陷造成他在班里人际关系紧张。

最好的教育不是拥有高分数,而是父母的陪伴,是刻进骨子里的教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父母给予孩子正确思维阵地,就等于给了他面对世界的依仗。”最美妙的教育是有心无痕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担当,比一万句说教更管用。

“双减”背景下,给足了家庭教育的时间、空间,父母如果利用好这种陪伴的机会,就会让孩子绽放光彩。

02

“黑粉式”育儿

过于严苛管束会令孩子产生挫败感


表现:家长从不满意,永远在挑孩子的错,然后不断地打击,以此达到所谓激励的目的。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特级教师  刘秀华

“黑粉式育儿”的问题在于,家长过于严苛教育的背后,是对孩子的高期待和低信任。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自我评价能力还很低,往往把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要求作为自我评价。

孩子一旦内化了父母对他的贬低和苛责,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父母评价那样的不好、不努力、不懂事、拖延,这样的孩子会谨小慎微,缺乏安全感,产生低自尊、低价值感。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也不太敢跟人交往,在人群中显得退缩、孤僻。更不敢和别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

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可能还会习惯地认同父母对他贬低的评价,更加认为自己不够好,体验更多的挫败感、无助感和无望感。

还有一些孩子自我有一定的发展,会有心理、语言和行为上的反抗,发生消极怠工、敷衍、吵架,甚至肢体冲撞。

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反抗,就是自我攻击,孩子没有办法把对父母的不满、抱怨以及不被认可的委屈、痛苦表达出来,就只有向自己发泄,于是自残、抑郁、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就会表现出来,埋下一些心理问题的隐患。

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比如,一个不想上学的学生曾经来找我,他说不论自己做什么事,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干啥都不行,就是一个给父母增加烦恼和负担的人,简直就是家庭的累赘。

一个缺乏价值感和安全感、内在荒芜的孩子,哪有力量发展更好的自己呢?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督促,无可厚非。但什么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

过度的严苛承载的是家长过高的焦虑,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精神枷锁甚至内在伤害。

家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优势并予以鼓励和肯定,提高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是家长对孩子最有力的心灵支撑和唤醒,是最真挚、温暖和智慧的爱。


03

“懒政式”育儿

“大撒把”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


表现: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者是干脆放任自流,只要不打扰自己,孩子怎么做都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国雄

“懒政式育儿”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客观方面,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无法兼顾自我发展和孩子成长,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即使回到家里,有的还得想着工作上的事,无暇顾及孩子,于是会“大撒把”,选择简单化或是放任自流的方法“对付”孩子。

主观方面,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了解、缺少研究,不懂得孩子的需求,遇到棘手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

而孩子处于发育成长期,有心理、习惯、性格、学习等诸多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屡教无效,便会失去教育耐心。

当然,也有少数家长为了自己的“潇洒”,过分依赖学校、依赖父辈,甚至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孩子,不履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我认为,这种育儿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父母对孩子未尽到教育的法律责任,一旦产生严重后果,则可能触犯法律。

第二,家庭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处于未成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时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需要及时跟父母交流,假如失去帮助和指导,可能产生心理恐慌、焦虑;

学校是社会的雏形,校园的人际交往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的交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有高风险隐患,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

面对学习压力与竞争,学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可能导致更深层次心理问题,也需要家长引导他们学会接纳、坦然面对。

第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靠家庭的培养。家长如果不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生活习惯培养,将错失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第四,未成年人的思维处于感性和理性的交织期,其识别能力、判断能力有限。家长若不闻不问,孩子可能会被错误信息所误导,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在孩子遇到困惑时给予正确引导。

第五,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孩子在交友中遇到问题没有倾诉对象,会导致恶劣行为发生甚至是犯罪。家长要以朋友身份跟孩子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水平急需提高。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