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正式立法:今年1月开始实施,再打孩子涉嫌犯罪

2022-01-19

关注


文 |陶若素
01

多少父母,把孩子当“私产”

 
打孩子玩,曾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真有父母这样做。
近日,北京地铁7号线上,一个孩子被妈妈当众羞辱。
不知发生了什么,孩子在安静看手机,妈妈狠狠捏他脸。
不知道是麻木了,还是不敢反抗,孩子没吱声,默默带好被妈妈扯掉的口罩。
可随后,妈妈又将孩子头顶的帽子打落在地,并试图打他。
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看呆了周围乘客。不解气的妈妈,又将孩子带到另一个车厢,命令孩子下跪。
这个七八岁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下,跪了将近一站地,随后追着妈妈下车。
我们无从得知,孩子到底做了什么,妈妈要如此羞辱他
也许是他犯错,可多大的错误,妈妈要用孩子做人尊严来惩戒。
这个普通的清晨,变成孩子一生当中,最难以启齿的伤痛。
而从孩子顺从而麻木的举止中看,或许孩子每天都在经历暴力与羞辱。
因为,当时有好心乘客劝诫妈妈,而妈妈大言不惭回怼: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干嘛
看到没?不是孩子犯错,而是妈妈拿着教训孩子的幌子,把孩子当做随便虐待、发泄情绪的道具。
反正孩子不会也不敢反抗,我打孩子,也不犯法,谁也管不着。
真是这样吗?
这条新闻爆出,孩子遭遇引发网络热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刘勇赫告诫广大父母,当众羞辱孩子,已经触犯国家法律
从2022年1月起,《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明确提到:家庭教育应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无论父母是否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轻则言语羞辱,重则肢体暴力,都有可能收到法院家庭教育令的。

认为孩子是自己私产,可随意处置的父母该醒醒了!

孩子虽由父母生养,但他们也是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可以漠视法律,但国家不会袖手旁观。

02

父母犯错代价越小,孩子成长代价越大

 
《今日说法》有一期,9岁女孩婷婷被父母虐待2年后被救援。
按理说,父母暴虐行径被曝光,他们也该收敛了。可她再回家后,短短几个小时,就被打出血。
回家6天,派出所去了3次,民警每次训诫,她的父母各种承诺,回家后便凶相毕露
爸爸说,自己40岁才有她,对她寄予厚望,让她干活也是为了磨炼她,奈何她不听话。
虐待型父母用自己头脑里的孩子模板要求孩子,将顺从凌驾于孩子感受之上。
与其说这是父母对教育的无知,不如说他们对法律漠视。
在这些人眼中,孩子不过是自己泄愤、赚钱、满足期待的工具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打孩子的代价最小。
还记得抚顺虐童案吗?
6岁女孩被亲妈和男友开水烫、针刺、吃猫屎、钳子拔牙等方式殴打虐待。
也许她将婚姻失败的愤恨撒到这个累赘身上,反正欺负女儿最安全。
不被发现,就有了解气工具,被发现又如何?

亲妈被撤销监护权,判刑3年。
3年后,这个蛇蝎女人出狱,而亲生女儿心理阴影可能一生都出不来。
日本有部纪录片《虐待后》,首次曝光童年被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什么样。
其中一个男孩,童年被家暴后患有创伤失忆。
忘记过去,不代表伤痛没影响。
他出门要买够一周食物,只因别人看他一眼,他都会疲惫。
听到电话响起,他会下意识用被子捂上,不然会觉得恐惧。
他也曾短暂工作过,可因不擅交际,只好辞职,至今靠低保独居。
他渴望摆脱无所事事的人生,但却无能为力。

被虐待的儿童在成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的孩子讨厌成人、无法融入社会,过不了正常人生活,严重的甚至自残、自杀。

成人遭遇暴力和不公,还可以逃掉,但是孩子无路可逃。

他们只能在饥寒交迫、恐惧、冷暴力中成长,未来什么样,只能等待命运的宣判。

03

父母粗暴教训孩子,国家就会教育你

 
读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只有素质低的父母爱打孩子。
事实上,这跟父母素质有关,更跟父母认知有关
去年12月,一位妈妈将自己丈夫告上法庭。
博士出身的爸爸,逼着自己还在上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学高数、文言文。
是大学知识没门槛吗?是爸爸一厢情愿认为,孩子有基因,他有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于是,两个孩子每天学习到深夜,知识学不会,爸爸就用语言羞辱、苛责打骂、甚至不准睡觉等体罚教训他们。
妈妈看不下去,又劝不动老公,便向公安机关、妇联、学校求助。
可爸爸不为所动,反而认为他人多管闲事。
被逼无奈的妈妈,最后向法院求援。
法院禁止这位高学历爸爸对亲属实施家庭暴力,并给妈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即便你是孩子父母,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情感需求,你的行为构成了未成年的精神侵害,损害孩子身心发展,国家就要出马了。
无独有偶,江苏一位妈妈因过度望女成凤,要求12岁女儿学大学英语。
如果孩子有天赋,学学也无妨,可事实上孩子智力发育根本达不到。
妈妈不管那一套,打骂、体罚、逼迫,可怜的孩子被妈妈折磨地遍体鳞伤。
最终,看不下去的外婆与自己亲生女儿对簿公堂,最后妈妈失去孩子监护人资格。
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听起来很悲哀,而对孩子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想起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一句话: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这太可怕了。

法律的设置,是为了惩罚不称职父母。但律法的初衷,不是为了教训父母,而是教育父母,孩子需要正确养育。

只有正确了,孩子人格发展才不会歪曲。

04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只有学习才能及格

 
当好父母,拼的不是谁天生就懂,而是谁愿意在养育中,勇于反思和质疑。
综艺《少年说》有一期,女儿对妈妈诉说心声。
从小,她和同学闹矛盾,妈妈只会指责她。
她在严苛的环境中长大,从活泼的孩子变成郁郁寡欢的少年。
虽然情绪抑郁,但她从未和妈妈提起,因为妈妈会说:你又做错了什么。
直到她有了自杀念头,妈妈才意识到自己传统教养模式和思维方式,不仅没帮到孩子,反而害了她。
父母和孩子能有多大误解,不过是家庭教育中双方有太多误会,彼此的心才渐渐走远。
好在妈妈即使反省和补偿,给了孩子活下去、好起来的希望。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犯错是常态,但知错能改才是父母的最高姿态。
电视剧《女咨询师》中,一位妈妈意外怀上二胎。
小生命的降临,她没有欣喜,只有痛恨,和止不住想要伤害孩子的念头。
因为孩子,她遭遇婆家重男轻女、丧偶式婚姻,以及自己就是个毫无价值的免费保姆。
或许只有孩子死了,她才不必遭受这一切,让生活回到从前。
很显然,这位妈妈患上产后抑郁,总是不由自主情绪崩溃、万念俱灰。
庆幸的是,即便如此,她没像一些父母那样,将生活不幸、工作压力、情感危机的坏情绪宣泄给孩子,而是求助专业咨询师,家庭指导师。
妈妈的做法,挽救了孩子,也拯救自己。
如果我们正在遭遇育儿困惑,与其自己崩溃地折磨孩子,不如找专业人士帮忙。
养育孩子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多了解、多学习,多多探索出正确的养育办法,孩子成长才有保证。
我们只有意识到,父母和天底下所有职业一样,需要门槛和技能,我们在养育孩子KPI中才能获得好成绩。

父母的弃考,就是养育上的抛弃。

父母的挂科,意味着孩子人生无法及格。

父母的作弊,也会得到相应处罚。

律法之下,家暴虐待孩子也没有法外之地。

好好做父母吧,这不仅是社会义务,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崇高使命。

作者介绍:陶若素,一位爱读书的SOHO妈妈,心理咨询师。坚信"爸爸是家中顶梁柱,妈妈是家的精神堡垒"。分享亲子育儿、婚姻家庭,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