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别忍了!谁说不能吼娃的?

2022-04-18

关注


风在吼,娃在哭,老母亲在咆哮……


你家会经常上演鸡飞狗跳的大片吗?我们总说孩子是个小炸弹,轻轻一点,就能原地爆炸,老母亲又何尝不是呢?工作压力、夫妻关系、现实焦虑、童年经历、学习内卷......都会造成老母亲情绪激烈,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


不睡觉——吼他


不吃饭——吼他


磨磨蹭蹭——吼他


撒泼耍赖——吼他


吼他、吼他、还是吼他……


什么「爱与自由」「温柔坚定」,早在你心中被炸得四分五裂,各种咆哮不受控制地喷薄而出。


明知不该吼孩子

脾气上来忍不住


有没有觉得老母亲才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还是一点就爆的那种!?


刚盛的食物就被掀翻一地,

刚提醒了别去碰插座又往上靠,

讲了八百遍的题就是记不住,

说好了只玩半小时PAD,结果一晃就是两小时……


这时候,什么快乐育儿,什么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只能统统一边去。



可是吼完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后悔自责到不行:“TA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好好说呢,非要去吼TA!““我发誓要做个好妈妈,一定不吼叫了”!!


可“惨案”还是会如期进行,当吼叫成为日常,孩子必定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怕你,任你吼的再大声,他们也只会充耳不闻,而你只能继续加码升级!


就这样陷入了吼叫—自责—吼叫—自责的恶性循环中了……


当妈不是当圣人,熊孩子作妖时,血压分分钟升高。经常听身边朋友说: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


日常家务已经够让人手忙脚乱了,还有一只可怕的神兽在旁边无法无天。



吼娃伤人伤已

还没有效果


作为妈妈,首先要认识到,愤怒是正常情绪,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我们不要为此过于苛责自己。尤其涉及娃身安全的时候,吼一吼,也有助于让ta们长长记性。


但关键是,可以吼,绝不能动不动就吼。


心理学上,当父母情绪过于激动,吼叫令孩子感到威胁的时候,孩子会进入一个对抗(Fight)-逃跑(Flight)-僵硬(Freeze)的状态。


大家要知道: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的吼叫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即便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仍然还是会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孩子的心理伤害也就形成了。



用什么样的姿势吼娃

才能让娃心服口服?


01
 对事不对人,不贴标签


心理学家海姆 · 吉诺特说——孩子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生气时,常常会口不择言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自私」「胆小」「捣蛋」「笨蛋」甚至更难听的话……



当我们的怒火平息时,这些标签并不会消失,反而会像伤痕一样,牢牢地刻在孩子心里,让 TA 对自己的认知停留在这些负面印象上。


所以,释放愤怒的方式是针对事件,如实描述孩子的行为、后果以及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 TA 的行为是问题所在,而不是 TA 自己本身。


02
不记仇,不较劲,不翻旧账


当孩子生病了,妈妈却还在训斥:

让你穿外套你不穿,

让你别玩冷水你偏玩,

现在着凉发烧了吧。

每次都是说不听,活该受罪!!



这种话在孩子耳中颇有「幸灾乐祸」的味道,TA 只会看到责备和训斥,却无法感受到发火背后的爱。


没有人喜欢被揭短 ,「翻旧账」只能让矛盾激化,使彼此忽略眼前的问题,钻进牛角尖里进行无益的博弈。


所以,一码归一码,事情过去了就不再提,只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谈话。


03
分清场合,保护孩子的面子


有时孩子不一定是真的有意和你对着干,只是自尊心作怪,尤其在人多的场合,被当众训斥,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所以才会变本加厉地和你对着干。


当事态即将失控前,我们可以带孩子离开现场,或者换一个安静的空间,面对面进行单独谈话。


既能保护孩子的面子,也能避免自己因为在众目睽睽下难堪而做出更偏激的举动。


试试这么做?

也许更有效!


吼娃的目的不是发泄,指导孩子才是目标。所以,有效地教会孩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那如果遇到作天作地的娃,把你惹到不得不吼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么表达:


1、表达愤怒


我很生气。

我觉得现场一团糟。


因为你刚才推倒了别人。
你把沐浴露倒了一地。

这会让你身边的朋友受到惊吓的,我希望你能扶他起来,并且以后不再这样做了;
这样容易摔倒,咱们把鞋带系好。

沟通的时候,多用「我」开头,少用「你」指责。

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总结:
我的感受是 A,因为你做了 B,所以,请你做 C。


它能帮助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2、正向引导


有时孩子「不听话」,只是因为他真的没听懂你说的话。

你最好听话点;

你必须遵守规矩;

你可不可以别闹了。


这些不明确的宽泛指示,都是无效提醒。


指导孩子时,需要给出明确的、孩子能理解的指示,比如:

我现在有点累,想要躺一会,你可以自己去书房写作业;

图书馆是大家看书的地方,我们说话的声音要小一些。


一次只给一个指令,确保你的孩子能理解你所说的话,知道该如何做,或者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的示范。



3、事后解释


当父母大吼大叫时,最让孩子害怕的是什么——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所以,当怒气过去事情翻篇后,别忘了和孩子修复关系。




及时解释,能将吼叫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问题。这里建议及时解释要在事情发生后30分钟之内,父母就要主动去找孩子道歉。如果时间久了,孩子回过神来,可能已经自己转移了注意力,也就是选择了自己疗伤,这时父母再去道歉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好比磕碰受伤了,第一时间处理总是能获得最好的预后。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回掌控感。适度的掌控感,是孩子内心自信与力量的来源之一。父母吼了孩子,孩子会觉得这件事是否特别特别糟,是否都是自己的错,父母是否不再相爱,自己是否会被抛弃……从而内心充满无力感。



我们可以从原因、现状、对策、预估这四方面出发,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晓事情的全局,重新获得对事情的掌控感这也是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过程。


当孩子找回掌控感,他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糟,确定了自己仍然被爱、父母仍然相爱,他的内心将会重新充满安全感。


同时,他也观察到了如何较好地面对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理解他人的负面情绪、提高承受力——他终归要走进社会,不可能总是被轻声细语地对待。


所以,在频率节制、尺度克制的前提下,父母当然可以“吼”孩子。


如果把家庭生活比喻成一曲祥和的乐章,科学地“吼”则是偶尔飙起而不会唱破的高音。高音彰显了乐章的浑厚祥和,而祥和的乐章又使得高音如此难忘动人。


END


作者:知子花,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