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把孩子养废后,我才明白:只会讲道理的父母,永远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2022-05-23

关注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从娃的被窝里搜出手机了。 


我拿着手机生气地质问他: 

“为什么妈妈说的话,你永远都记不住? 


你到底要怎样才能明白,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你只有把学习搞好,你将来才能有自由玩手机的资格……” 


孩子懒洋洋地睁开眼睛,不耐烦地瞄了我一眼,用被子蒙上头,继续睡觉。 

我一把掀开孩子的被子,强迫他继续听着我的唠叨,等待着他像以前那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哪怕只是敷衍。 

然而,这次他连敷衍都不肯了,狠狠地把被子扔在我的脚下,瞪着眼睛大声跟我吼道: 
“你说够了没有,你凭什么觉得你说得都对,我又凭什么必须听你的……” 

看着孩子歇斯底里的样子,我当场石化。 

然而,更让我不可置信的是,第二天他竟然不上学了。 


不管我在门外如何催促,如何苦心相劝,孩子都紧闭房门。 

就这样,我和孩子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冷战。 

而我也在这段难捱的沉默时光里,反复地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才会这么恨我,又或许,这样的“恨”早已持续很多年…… 

直到一次偶然,我从心理讲座里听到这么一句话: 
“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更不愿意和你沟通。” 

我才明白: 

原来,是我引起为傲的“良言诤语”,把孩子养废了。 
原来,只会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永远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给孩子讲道理

是最无用的教育方式 


其实,我早就应该发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用的教育。 

比如,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经常跟孩子说: 
吃饭挑食,对身体不好; 
吃冰淇淋太多,肠胃会不舒服; 
吃糖太多,容易蛀牙...... 

我们是真心地关心孩子,可孩子依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讲人生、讲得失、讲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 

可结果呢? 

你说得越多,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我们怪孩子难管、叛逆,其实是错怪了孩子。  

曾看过一段很有趣的视频: 

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家里吵吵闹闹的,爸爸好声好气地跟女孩说:请保持安静。 

女孩不仅不听,还生气地对爸爸发火: 
“你嫌我吵,就是不爱我了 !”



女孩的神逻辑让爸爸哭笑不得。 


同时,也再次验证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和脑科学家蒂娜·佩恩·布赖森的研究结果:


 “孩子听不进道理,原因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 


我们的大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理智脑,下层是情绪脑,而孩子的发育规律是先下层,后上层。 


也就是说,对于大脑尚未发展完善的低龄孩子来说,我们讲的道理,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听懂。 


除此之外,心理学上还有个“超限效应”: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变形计》里的郑子豪,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一抓住机会,就会滔滔不绝地跟郑子豪讲各种大道理: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 


“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 


“你要搞你的学习,你只有学习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 




而郑子豪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不但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更加痴迷游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居高临下地给孩子说教,很难让孩子从心底里去认可。孩子不认可父母的大道理,父母讲得再多,再掏心掏肺,也都是无效的努力。 

其实,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打击和消磨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曾看到过一位网友的倾诉: 
“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妈妈都唠叨个不停。 

我越躲,妈妈的指责越严厉。 

我越跟妈妈对抗,妈妈的惩罚越严重。 

终日与愤怒、沮丧、自卑为伍,现在的我已经不知道学习的乐趣何在,不知道人生意义何在,不知道活着的乐趣何在!” 

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和说教,带给孩子的伤害无异于打击、贬低等语言暴力所带来的。 

正面管教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只有当父母放下高高在上的说教,给予孩子尊重和认同,孩子才能获得自信,变得越来越好。 



父母也需要学习

我们愿做私人教练


当我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之后,我们越深感: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让家长都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让更多的父母懂得怎样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懂得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因为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END

作者:知子花,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