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掰开了揉碎了的知识毫无意义,孩子拒绝这样的教育

2022-05-24

关注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一所私立精英高中——威尔顿学院——正在进行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这本应是一个轻松明快的场合,然而,家长老师指挥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苏格兰风笛的演奏仪式加上封闭的地下礼堂,让人感到整个学院压抑肃穆,神圣而不可侵犯。

台上的教师代表开始发表演讲,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学校的办学历史,说白了也不过是——“唯分数、唯升学率、唯名牌大学”的陈词滥调。


电影中的学生洋溢着青春热情,他们戏谑地嘲弄着学校所标榜的信念,在学校的禁令之下吞云吐雾,偷偷举行着小团体的集会。



不久之后,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基廷先生。就像大多数精英教师那样,基廷先生曾经是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出身于顶尖名校剑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比起这些丰厚的履历,他身上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却是真正令他血肉丰满之处,他让孩子们称呼自己船长,而不是老师,因为老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着前圣先贤所指明的道路所传授知识之人,而一位船长,却是能在辽阔无垠的海洋上,带领着自己的船队去开拓世界的引导者。


与学院里其他枯燥乏味的课程不同,基廷先生的英文课是充斥着生机活力的,他带领学生们走到毕业生展厅,向他们阐释人生的意义以及何为自我,面对教科书以冰冷的坐标系去评价一首诗歌的价值,他悍然挑战权威,让学生将前言彻底从书本上撕去,他以浪漫多情的语言,向学生展示着诗的世界,一个学生们从未踏足的新大陆,就像一名真正的船长带领船队踏足新大陆那样。


当然,基廷先生也遇到了许多的阻碍,拉丁文教师麦亚勒斯先生在看到学生撕书的一幕后,暗地里警告他不要放任这些青少年自由思考。


基廷先生一方面应答着学校的老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死亡诗社”(社团的英文名称是“dead poets society”,意思是“‘赞美那些已经逝去的诗人们’的社团”)。



基廷先生就像是一股清流,注入了学生们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深处那小小的种子开始萌发,各个有着不同家世背景、不同成长历程的学生,在这个名为“死亡诗社”的集会中,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海域。


出生中产家庭的尼尔是内心深处潜藏着对浪漫的渴望,他希望成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但父亲殷切的期待和权威式的管制,是他在梦想与现实中艰难挣扎,他也曾为梦想奋斗过,争取到了在《仲夏梦之夜》出演主角的机会,也敢于和父亲沟通,试图让他理解自己的热忱。



但顽固的家长权威并没有被他追梦的渴望所打动,尼尔的才华在舞台上迸射出炙热的光芒后,便在接踵而来的转学噩耗中,被彻底扼杀磨灭,他所能选择的,只有死亡。

他在离开人世前头戴荆棘花环裸身垂首而立的一幕,正如同受难者一般,无言的抗争着权威的禁锢。


尼尔的死成为了以基廷先生为代表的浪漫自由主义与学院权威精英教育摩擦爆发的导火索,古板的传统和权威露出了他们尖锐的爪牙,校方以退学为要挟,逼迫学生签名,将尼尔的悲剧归结为“基廷先生滥用其教师职务,才直接导致尼尔培瑞的死亡。”



基廷先生被赶出了学院,一位伟大的船长即将退场,但随之而起的,是在基廷先生的引领下冲破禁锢,学生们站起来的一个个高大的身影,他们就像一面面海洋中的风帆,诉说着基廷先生为这沉寂的海面所掀起的惊涛骇浪,校方和当权者的欺骗作伪,或许能扑灭一朵小小的浪花,抵挡不住的,却是这位船长为这只年轻的船队所带来的乘风破浪的气势,哦,老师,我的船长,你所为我们开拓的航线不会消失,我们会沿着你的脚步继续前行!


以上是电影《死亡诗社》的故事情节,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惨淡收场的悲剧电影,但是,基廷先生对学生的启迪,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种子:

在诗社中号称“努尔达”的富家子弟查理,他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敢于挑战权威,因此他拒绝了在对基廷先生的弹劾书上签名,淡然接受了退学的处分,课堂上空着的那张课桌,便是他走向属于自己的海域的决心。


还有性格内向又敏感的托德,头顶着“哥哥是威尔顿学院最杰出毕业生”的巨大压力;他曾经不喜欢基廷先生安排的诗歌作业,也是是“死亡诗社”中唯一一个不发言的社员,就像一个旁观者,默默观察着一切。



在电影最后,托德遏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冲动,大声说出自己被学校胁迫的无奈,并且第一个站在课桌上喊道 “船长,我的船长!” 这并不源于一时冲动,而是内心那颗种子,在基廷先生的滋润下,终于冲破厚土,蓬勃而出的结果。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把知识、观念、技能掰开了、揉碎了给到学生吗?是看着学生从不会到会、最终到熟练吗?


是,也不是。


小编认为,教育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启迪,如同播下一颗种子,静静等待种子发芽。


小编的身份也是一个老师,而作为心理老师,我很少给我的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


曾经有一节换位思考的课程,我让学生们扮演老师,我则作为学生参与课堂。偶尔我会扮演一个纪律不好的学生,当然大部分时候其他学生纪律状态也不是很好,因此扮演老师的学生会在纪律维持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每一位演老师的学生在互动结束后都用“心力交瘁”来描述自己的情况,他们大多尝试过吼叫、罚站等方法,有的直接置之不理,他们坦言觉得自己好像很失败,明明自己最不喜欢老师这么做,结果自己也成了这样。他们问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够扮演好一个老师?


小编很诚实地告诉每一位学生:我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维持纪律,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挑战,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不过你今天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下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就会理解老师的某些愤怒与疲惫,也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你确实很好奇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下一节课开始观察,哪一位老师的课堂纪律最好,可课堂纪律最好的老师,真的是最凶的老师吗?


这一次课程之后,差不多半学期的时间,我的课堂依旧会有乱哄哄的情况发生,但是,教室里帮助我维持纪律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会替我说出“安静”两个字,回去纠正身边那个回头、开小差的学生。


我能够看见学生的变化,那个关于“换位思考”、“尊重”以及“规则”的种子,已经在慢慢发芽了。



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也有很多所谓狭义或者广义的定义,作为父母的每一位家庭教育实施者,不必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实在没有必要把一个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给孩子,陪他读了一本书就努力和他分享书里面的知识道理,努力让他思考,努力让他表达。


我们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播种人: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一颗颗种子,然后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种子酝酿发芽、长大。


END

作者:知子花,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