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您希望孩子一定要具备哪种能力?| 电影说

2022-07-19

关注

编者按:其实有很多电影是常看常新的。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心境,看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也是今天我们要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大家不妨清空过往的认知,跟小编来重新认识一下这部电影带来的启发。

 

法罕一出生就被寄予了“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期望,他背负着家人的期望,一步步跌跌撞撞走进印度最高的学府——皇家理工学院。

 

皇家理工学院的院长是一个固执、呆板、竞争欲很强的人,学生们在背后称呼他“病毒”。他永远不允许别人在任何事情上超过他,哪怕是在路上骑自行车,他也要骑在别人前面。

 

他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只给自己七分钟的时间午休,顺带还要用这个时间刮胡子。

 

从同学们入学第一天,院长就给他们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如果你不努力,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像那些鸟巢被占了而被挤出去的蛋一样,还没有出生就已经被扼杀。

 

考试以后,院长会将全部学生的成绩排名并公布,毕业拍照要按成绩高低排座位,将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

 

学院里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研制飞行器,他研制的飞行器能够监测实时路况和安全监督,可是这项有价值的发明却被院长评价为“不切实际”。

 

在竞争激烈的皇家理工学院,法罕遇见了一生挚友:兰彻和拉杜。在兰彻的影响下,法罕明确,他不喜欢工程学,而是兴趣在于摄影。他来这里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四年的努力只为了获得一张文凭?

 
当然,电影的表现手法总要有冲突,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很少能见到如此“一丝不苟”而且刻板的院长,但是电影无疑在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请不断反问自己,教育/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动力来自哪里?


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育是为了得到什么?

得到知识吗?
 
法罕的好朋友兰彻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根本不存在的名词,让大家在书中找到是什么,看谁最快找出答案。
 
语音刚落,所有人都陷入了竞争当中,包括皇家理工学院的院长,大家拼命翻书寻找答案,根本没有怀疑过问题本身。
 
借用兰彻的台词:这是在学习吗?有谁因为获得新知识而喜悦吗?大家不过是陷入了疯狂的竞争。
 
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
 
课堂上教授问“机器”的定义,兰彻凭借自己的理解,举例以简洁的语言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教授一直摇头说不对,最后查尔图用书中的语言一字不差回答了这个问题,教授点头表示认可。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兰彻给出的是错误的吗?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还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呢?
 
知识到底是什么?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是什么?
 
是一本书可以让我们探求世界,还是束缚在这些文字中呢?
是在意孩子坐在板凳上的时间,还是关注他们吸收内化了多少?
 
恐怕我们需要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回到教育与学习的根本,就会发现有些问题可能根本不是问题。
 
探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或许是人类通用的学习法则。无边界的探索所带来的快感我们自己体会过吗?要知道我们教育的孩子是需要站在未来的一代,他们的时代必将更广阔,现在超前一点又有什么呢?
 

实践的能力
 
影片的高潮部分,院长的大女儿临产,偏偏遇上大雨,导致交通瘫痪;兰彻他们只能在院长小女儿(一个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帮助接生。可是孕妇难产加上停电,一切似乎陷入了绝境。
 
院长在那一刻完全是手足无措,可是兰彻镇定了心神,很快想到应对的方法,他让拉杜他们去发动同学,打开车盖取出车里的蓄电池,接着把蓄电池接入到他制作的变流器,先保证了房间的供电。
 
孕妇难产需要助产器,兰彻就地取材,把吸尘器改成了助产器,排除万难让孩子生了下来。
 
兰彻灵活地将工程学现场发挥,而学术权威的院长只能在一边干瞪眼。这种强烈的对比呈现的就是教育带来的实践价值。
 
考卷希望达到的目的如果也是应用,那么我们和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分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们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好与坏。换句话说,只要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诵,解决试卷上的试题,也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电影要抨击的,其实也是现在我们在不断谈论的问题,一次的分数和排名究竟重不重要。
 
如果从长远的角度看,从实践价值来看,更重要的是扣分的题目背后的原理,学生是不是懂了。
 
因为最终,学生们不会一直考试,他们要身处现实生活,有更复杂更多元的问题需要解决。

 
不畏惧权威,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打破权威”是希望孩子不迷信权威,无论何时,都能辩证看待问题,在知识面前保持主动性,并不是说孩子可以无视规则、为所欲为。
 
权威之所以称之为权威,是因为过硬的专业与能力背景,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学习、保持敬畏的。
 
但一如科学可以被证伪,可以有新发现,权威也并非无时无刻都是对的。
 
电影中有一个连贯始终的情节:刚入学的时候,院长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前任院长送给他的、耗资百万才研究出来的“太空笔”。
 
当所有的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听着校长演讲的时候,兰彻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太空中圆珠笔无法书写,为什么不用铅笔呢?为什么要花费数百万研究出一支“太空笔”来?
 
兰彻的问题让院长沉默了,然后匆匆结束了演讲。
 
这一刻,兰彻用他的怀疑精神践行了不迷信权威,勇于打破权威。这将赋予他在未来冲破荆棘的力量和勇气,相信我,你会希望孩子永远拥有这种能力的。
 
当我们跟随电影的主人公们,拥有了灵活的头脑,不畏惧权威的勇气,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可以设想一下改变世界了?

 
可电影却给了我们一个停下来的机会:
 
院长把那支笔送给了兰彻,并说了这样一番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在失重的环境里,它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向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你明白吗?”
 
前半部分的电影都在吐槽教育的僵化,把院长塑造成了刻板教育的老顽固,那么这一刻,无论是兰彻,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再次深思。
 
并不是所有的叛逆与反抗都是正确的,在拥有对知识嗤之以鼻的能力之前,是学习知识,弄懂知识,然后才能玩起来,才能像主人公们一样在关键时刻做一个superhero。
 
这中间的过程,或许我们称之为枯燥的过程,就是教育日常填充的,但同时,教育也在打开一扇门,让一些奇思妙想可以生根发芽,有一些余地让学生探索和“反叛”。

相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这部电影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希望老师们、家长们能和学生孩子们一起,去讨论这些思考和议题,让教育以一种轻松姿态待在孩子身边。


文章的最后,还要推荐大家一个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电影——《重返地球》,体会亲子间的隔阂、冒险与成长~ 

欢迎评论区留言自己想看的电影,或者让您很有收获的电影吧,电影配暑假,再合适不过了!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