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幸福到万家》把原生家庭彻底拍明白: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什么样的孩子

2022-07-20

关注

“儿子被打我也心疼,但谁生来不受委屈,这么多年都凑合过来了,不是挺好。”


这是热播剧《幸福到万家》中,庆来母亲的一句台词。


作为近日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它向我们真实展示了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剧中三个家庭,三对父母,折射出了万千家庭的教育影子。


想知道孩子未来什么样,其实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早有预告。


不惹事,不怕事


“咱不惹事,也不怕事。”

一句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让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活出了多数人只能羡慕的“不好惹”。



村里征地建污水厂,他家刚盖好的大棚被拆,补偿款不到位,丈夫又被书记踢伤,婆家上下都是只敢怒不敢言。


只有何幸福据理力争,坚持报警、打官司,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很多人眼里,何幸福不识抬举,和权势做对,一定没有好下场。


但在生活中,也许正是因为“不好惹”,想要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而这不好惹的性格背后,其实是离不开原生家庭的磨砺。


何幸福妹妹曾说:“小时候家里再难,母亲都没借过钱。”


母亲的要强给了何幸福“不好惹”的底气,而她能在十几岁就外出赚钱,供妹妹读书,底气则是这不好惹的性格。



从生态学角度论,不好惹是一种攻击性,也是所有物种活下去的必备技能。


心理咨询师黄玉玲就曾赞美攻击力 ——人只有合理地表达攻击性,生命才不会枯萎。


总是忍气吞声,不敢捍卫自己,到头来也只是一个滥好人。


《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不惹事的人,不负良知,不欺内心。始终心存善念,不会伤害他人。


不怕事的人,勇于担当,坚守底线。遇到危急关头,守底线,敢决断。


而攻击性也好,不好惹也罢,本质上都是在“我想要”的渴望中,让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让自己的命运不被左右。


曾看过一个新闻。


下雨天,母亲送孩子上学,明明停在路边,却被旁边飞驰而过的私家车溅了一身水。


孩子果断报警,司机因经过积水路段没有减速,不仅被处罚200元,还要向孩子道歉。



争取就有回报,扬眉吐气和憋气就差在性格上。


想要孩子活出满意的人生,就在于一丁点的诉求,我们也要敢于争取。


培养孩子不好惹的性格,绝不是万事皆霸道,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也能拥有说不的勇气。


《庄子》中说过:“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君子处世,话可不硬说,但事绝不软做。不惹事不代表没有主见,不怕事也并非执意妄为。


做个不好惹的人,做人有准则,做事有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处变不惊。


修复软弱无能的问题

关键在于父母有积极的态度

反思的能力


“唯唯诺诺王庆来”——父母本分软弱,孩子卑躬屈膝


虽是夫妻,但剧中何幸福的丈夫王庆来,却懦弱无比。


结婚当天,小姨子被书记儿子闹婚猥亵,幸福要讨个公道,他担心得罪书记,沉默不语。


村书记被查,不明真相的村民去他家闹事,他和幸福躲到城里,因开黑车被抓。


几千块的摩托车被没收,他却责备幸福:要不是你惹事,我至于跑到城里看人脸色。



自己软弱无能,迎合讨好,还指责别人破坏了他老实人形象。


庆来若不是遇见不怕事的何幸福,他的人生注定活在别人的高抬贵手之下。


而庆来性格的形成,他母亲也做了“坦白”。


庆来父亲和爷爷都很本分软弱,小时候庆来被小伙伴欺负,母亲反而带他去道歉。


孩子没有依仗,成天被父母“小门小户”的消极言语洗脑,他学会的生存之道,就是忍让。


只有忍让才能更好地保护家人。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书中指出,想要修复软弱无能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有积极态度和反思功能。


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文化不多的母亲这样鼓励孩子学习。


爸妈辛苦半辈子供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听话,而是希望你成为家里最有智慧的人。


在父母无知的时候,你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怎么选。



如果父母能坦白自己的局限,哪怕让孩子领着自己走,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历练。


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就天生的懦弱、内向!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模板,孩子养成什么样,全靠家长树立榜样。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下生长,现在房子那么贵,三迁很难办到,可都是遛孩子的,远离人品差的家长这个你一个成年人还做不到嘛!


你说别家孩子抢夺玩具家长不去教育反而劝你,你放心,他家孩子长大了歪的概率很大的!


玩具不值钱,值钱的是三观的树立!


不要只讲道理,要言传身教!请记住: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


父母管教粗鲁,孩子蛮横无理


《幸福到万家》中许多矛盾,甚至矛盾被激化,都是因万传家而起。



作为婚闹事件的主人公,万传家在电视剧一开场就成了大众亮点。


他是村支书万善堂的大儿子,也是万家集团总经理,身份崇高,有钱有权。


征地赔偿没谈拢,他看到法院传票,便强拆王家大棚,用武力证明谁是老大。


何幸福怒写状纸替夫伸冤,父亲被带走调查,不嫌事大的他又带领村民围殴王家。



他就像二世主,本事不大,气焰不小,村民只能接受他家庇佑,稍有反对就是挑衅。


但若从教育上说,蛮横无理的万传家却也是位受害者。


母亲过世早,父亲白手起家带领村民讨活路。


工作的繁忙让父亲没有更多的体力和耐心,打骂就成了最快捷最见效的教育方法。



父亲的初衷是为了尽到教育的责任,但这种方式却更容易养出叛逆和任性的孩子。


更可悲的是,掌握权力的父母,由于没人敢指正问题。


孩子自认为了不起,更容易恃宠而骄,德行尽失,不知不觉走向命运的荆棘。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 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



而恨父母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父母管教过于粗暴。


比如,有些孩子说父母看到自己在玩手机,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摔了;还有的孩子说父母一听到别人“告状”,上来就是一顿打骂,根本不听解释,其实很多时候都被误解了……


前阵子有个新闻上了热搜,18岁的女儿下午3点要上网课,爸爸看女儿2点还在睡觉,就推开女儿的门,掀开女儿的被子,还拍视频发到家庭群里,把女儿气得拿着剪刀相对。


警察来了以后,女儿解释说当她爸爸发了视频到群里以后,她妈妈回来就一顿痛骂,她非常委屈,明明在家这段时间她都有帮忙做家务,并不是不懂事。


幸好最后经过警察劝解,父女俩和解,没有发生意外事件。



但是去年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悲剧。


2019年3月18日,江苏建湖37岁的女子杨某被发现死于家中,而杀害她的居然是亲生儿子,才13岁的邵某,多么丧心病狂的孩子啊!



有知情人表示,杨某对儿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儿子养了一条宠物狗,平时学习不太上心有点儿贪玩,杨某就就觉得儿子一天到晚都在玩。


事发之前,杨某又在指责儿子不肯学习,并且一气之下把宠物狗摔死了,这一下儿子彻底爆发,在两人冲突中杨某被儿子用菜刀砍死。



虽然父母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方式过于粗暴简单,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干脆“破罐子破摔”,直至走上犯罪道路,毁了自己和父母的一生。


美国教育学专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在爱的基础上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接纳


杜布森博士提出:


用于管教孩子的五个原则”,其中一点就是“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也是告诉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想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努力成人成才,父母需要在爱的氛围中这样做:



20年前,17岁的徐力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在母亲看来,成绩排班级18名就是不行,于是很生气地打了徐力一顿。


并且母亲警告喜欢踢足球的徐力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这让徐力倍感委屈和压抑。


事发当日,徐力吃完午饭想看会儿电视,母亲却提醒他期中考试要考到前10名,为此母子俩又发生争执,徐力一榔头砸到母亲的后脑导致她当场死亡。



父母的打骂行为,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反噬父母,酿下难以吞咽的苦果,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打骂孩子。


无论孩子的学习有多糟糕,或者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都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屈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才是父母首先谨记的教训。



有数据调查孩子回答“你期待家人在哪方面做得更好?”的结果表明,23.8%的孩子选择“当我不想做某件事时,父母不强迫我去做。”


而另有18.1%的孩子选择“当我们想法不一致时,父母可以多听我说。”还有10.31%的孩子选择“多学一些教育方法,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我。”



很多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必须要听自己的话,一旦孩子不听话,除了打骂就是唠叨说教,逼迫孩子就范。


其实父母需要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先听孩子怎么说,然后再通过协商,明确应该做好的事情,这样平等尊重远比简单粗暴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体会自然结果,让孩子“撞一撞南墙”,会让孩子更懂得面对现实。



“我打你骂你是为你好!要不然我怎么不去骂别人?”、“我是你老子,我吃的苦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争辩?”


当父母居高临下地蔑视孩子,并且摆出一副全世界自己最有理的态度,面对诚惶诚恐的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深处并不会领父母的情,反倒产生无限的怨愤。


如果父母懂得改变一下措辞,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希望你拥有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跟不上时代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更好呢?”孩子一定会认真听父母的建议的。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父母适当示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当然就不需要父母过多操心,更不需要父母粗暴对待了。


写在后面:


所有父母都因自身局限性,致使我们的教育没有那么完美。


但无论是本分、粗暴、要强的父母,我们看起来没那么恰当的管教,也是出于爱和保护。


父母不必忧愁我们对孩子命运的影响性,我们只需明白亲子关系也需要成长。


当我们能带着清醒的目光注视自己与孩子,孩子就能在父母的肩膀上,遇见更好的未来。


请相信,我们的觉醒与改变才是孩子命运的开始。


别再受性格认知驱使,只有打破习惯的力量,孩子的人生才是值得期待的预告片。


原生家庭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的伴侣关系、亲子关系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在原生家庭,我们沿袭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回溯原生家庭的创伤,是一种觉醒式的自我疗愈,但不是把所有的问题推给原生家庭,而是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