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8名未成年活埋受害人:养坏一个孩子,这个举动就够了

2022-08-15发布于北京

关注
令人痛心、愤怒的事情又发生了!

近日,一则“甘肃8名未成年人群殴活埋受害人”的新闻上了热搜。


细细读过公告,震惊一波接一波

1、年仅14岁的郭某某,竟然纠集了8个同伙,于7月29日至30日,对21岁的毛某某进行了残忍的殴打,并致其昏迷。

2、更丧心病狂的是,8个未成年人竟然将昏迷中的毛某某,埋在永昌县城关镇的一处山坡上。要知道,毛某某彼时只是昏迷,他竟然是被活埋的。

3、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施暴过程中,郭某某的女友没有劝阻,还用手机拍摄下郭某某等人的部分施暴过程,且在网上予以发布。

4、一群14岁的孩子,竟然把21岁的成年人打昏了,然后活埋了。此事很残酷,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它就是活生生发生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

电影《误杀》中有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而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变成违法犯罪的恶魔,最大的根源在家庭,在父母的教养。


所有的坏孩子

背后都站着“坏父母

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少年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

2018年12月,湖南益阳曾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母案件。

12岁的吴某在家吸烟,母亲发现后,震怒之下用皮带抽打儿子。吴某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对着母亲砍下20余刀,致其当场死亡。

生你养你十余年,却死在了你的刀下,痛心之余,更应令人反思。

窥其背景,吴某的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母亲辛劳,脾气暴躁,常常对他进行辱骂吴某就一直在这样一个缺爱的,充满着不安全感的家庭下长大。

情绪会传染,而坏情绪的传递,要比好情绪快得多。孩子的焦虑暴躁与父母的焦虑暴躁,息息相关。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审批过629名未成年犯罪者。

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就有12个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  

事实胜于雄辩,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再让坏情绪伤害和扭曲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本该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说过: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

为人父母者,请牢记: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心灵的污染源。你怎么样,你的孩子就会怎么样。


多少父母
用坏情绪伤害过孩子

演员陈乔恩,小时候被母亲打骂到恐惧。

成绩变坏了会被毒打,数学考不好,直接呼巴掌。


陈乔而她和母亲的关系,直到如今也没有修复。

她和母亲相处时,不仅毫无互动,同框拍照时肢体动作也很僵硬,就算同伴逗乐都不能打破两人之间的坚冰。

陈母在节目中坦言,“她从来不曾说过要牵我的手。”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曾发现生命的一个秘密:童年的痛,弱小的孩子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

这种痛在成年后才得以释放, 绝大多数成年后的困扰,都源自童年时受到的心理创伤。

孩子对于父母有着天生的依赖感,面对父母的情绪变化会更加显得小心翼翼。


父母的稳定情绪对孩子来说是一笔隐形的财富。


一个孩子,如果他拥有的父母,情绪稳定,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这个家也的确是港湾。


但如果一个孩子,拥有的父母情绪很不稳定,而且经常被坏情绪打败,这样其实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到底该怎样养育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中提到:
父母要做孩子好的容器,当原生家庭像是一个结实稳固的好容器时,孩子的活力才会在其中流动,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孩子。

所谓好的容器,不过是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他鼓励他;孩子挫败的时候,陪伴他支持他。

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只是被不同的对待之后,会有区别的成长为:热情、有创造力的、充满爱意的人,或者黑色的、愤怒的、充满攻击性的人。

学会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常常听到家长们说,“我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有时候发完脾气自己也很后悔。”

那么下次发脾气前,不妨先试试做到这几点:

1.换种方式沟通,营造平等的交流环境。

孩子犯错时,高高在上的斥责,会让孩子害怕,甚至叛逆。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比如不加控制地买玩具,我们可以用平静坚定的语气代替大喊大叫来拒绝他们。

同时不妨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个高度,这种姿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

2.保持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贪玩,有时的恶作剧让家长抓狂。

这时家长应该思考,是孩子的行为错了,还是动机有问题。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的面粉撒了一地,酱油倒了一地的时候,首先要去区分孩子是错把这些当成了玩具,还是有意破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童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

3.传达爱意,比指责辱骂管用。

心理学上有一种教育方式,叫作“纠正型教育”。

它与惩罚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聚焦错误本身,对事不对人。即便孩子的行为有问题,仍向孩子传达他是被爱着的信息。

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了一架,导致双方受伤了。

此时应先关心孩子的伤情,做出处理。再问清楚为什么打架,是不是有什么缘由?最后教育孩子,打架是种错误的行为,并带着孩子一起去跟受伤的小朋友道歉,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出补偿。

相比于单纯的惩罚,孩子更喜欢充满仪式感的自我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给孩子,把曾受过的伤复制给孩子,让孩子背锅,对孩子来说是最无辜,也是最不幸的事。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