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朋友”: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022-08-30发布于河北

关注


快开学了,一些家长比孩子还焦虑,担心开学不适应,学习跟不上节奏,和同学处不好,和老师沟通不畅等等。


最近很多家长向我们请教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总是和朋友闹矛盾,不会解决冲突;

孩子不爱和同伴交流,独来独往,性格胆怯、怕表现;

总是交不到朋友,看到其他人在一起会感到失落、羡慕;

……



孩子各种各样的表现,让我们开始忧虑他们的心理状态,毕竟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被严重忽视了


卡耐基成功公式告诉我们:成功 = 15%的专业技术 + 85%的人际关系。


社交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孩子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还能培养孩子热情、开朗、坦诚的性格。



北京四中的钱校长曾分享了一个教育观点,他认为一个学生,一个人,他要有四个方面的构建。


●首先是生物性的构建,就是做一个生物体,要健康,包括肢体、力量、敏捷、灵巧、速度、感官等。就是人要对世界有敏锐的感觉和分辨率,还包括好奇和适应性。也就是说人首先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快速的对危险有反应,要有生活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人格性的构建,一个人应该有性格,有性别,有气质,有情感。包括修养啊,人性啊,信仰,良知等等。


●第三个方面是社会性的构建,包括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社会规则,艺术审美等等。


●第四个方面是工具性的构建。那就是知识,能力,技能,包括艺术等等。


这四个方面,社会性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


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人际交往能力极差,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遇到一点事情就不知所措。



如果孩子没有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可交心的朋友、老师,值得信任的长辈,当心里无法排解压力,又不想和父母交流时,他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这也是青春期孩子会得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天生就有社交力


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里,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新生儿的脑部构造发现,大脑内控制外界互动的区域(颞上后区)从出生起就开始活跃,大脑也是从出生起就已经建立了与社会的联系。


人类喜欢社交是天生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社交的启蒙第一人,也就是说孩子最初的社交对象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父母常常面带微笑鼓励孩子做事情,保持松弛自在、不焦虑的状态,那么孩子就会被父母所感染,用一种包容和好奇的心态拥抱家庭以外的世界。


从4岁开始,孩子就进入社交关键期,开始有意识地交朋友,认识自己喜欢的同伴,并和他们一起互动合作。



 

6岁之后,孩子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对同伴富有同情心,也懂得在协作中建立规则,慢慢塑造公平公正的精神。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渴望自由、尊重,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和同龄人建立集体关系,通过外界的评价来确认自己的位置,所以,这个阶段是孩子完成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


社交能力的发展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有利的环境下,孩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交到合适的朋友,适应社会节奏。


保护孩子的社交力

从有温度的家庭教育开始


社交能力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孩子的社交发展?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社交障碍?

为什么孩子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同伴排斥,没有勇气改变自己?



这些都和家庭教育环境有关,家长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基本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父母很少关心和陪伴孩子,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从而抗拒和外界进行联结。


父母或身边亲人都不爱交际,平时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孩子就没有机会接触同伴,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发展。


家长过于焦虑,急切地想让孩子变成社交达人,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渐渐地排斥社交。



法国心理治疗师 Emmanuelle Piquet曾在演讲中分享一个案例:


奥古斯丁的妈妈,因为他没有收到朋友的生日聚会邀请而质问他:为什么她邀请了这么多朋友,却不请你呢?


孩子本来想说“为什么一定邀请我呢”,结果被妈妈打断了。


妈妈要求他想办法去多一点参加聚会,和朋友搞好关系。但奥古斯丁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受欢迎。


后来,每当妈妈问他有没有聚会时,他就会难过得落泪。妈妈给他的压力明显让他心里有了创伤。


Emmanuelle Piquet 认为,这位妈妈严厉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孩子怀疑自己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让他对社交和友谊产生恐惧。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比如,当孩子见到生人没有主动打招呼,家长会斥责“这么没礼貌,见到叔叔也不问好”。


比如,其他小孩被长辈们纷纷夸赞“性格开朗、落落大方”,有些家长会嫉妒,回家数落自己孩子“你学学人家XX,那么爱打交道,多招人喜欢呐”。


比如,孩子被同伴排斥,回家委屈地诉说,想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换来一句“这么多人,为啥偏偏孤立你,还不反思反思”……


这些场景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认为这样的引导方式是正确的,认为说教和打击会让孩子快速成长。


其实,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是——被认可、鼓励和尊重。


 


所以,保护孩子的社交能力,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家长应该选择“多听、少说”,减少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  

1.多和孩子交流,提高孩子的表达欲,锻炼良好的沟通能力;

2.创造机会参与集体活动,高质量陪伴孩子;

3.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贴标签,不妄自评判;

4.本来性格就脆弱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一定不要强迫他独自面对,而是要支持他,陪他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有了自信心,孩子才能从容应对社交压力。


在一个家庭中,有互动、有温度,孩子才能生长出强大的力量,不畏惧社交,更好地适应外面的社会,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