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这2种家庭,最容易养出“白眼狼”,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2-09-08发布于北京

关注


前几天,看了一个妈妈分享自己养育儿子的心酸故事——《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为人父母者看完都会感受颇深。

她的儿子从教育背景看已经非常优秀了,大学在广州的一所名校读金融专业,按理说凭借这样的条件,毕业后肯定在职场上大显身手。

但事实上,这个“高材生”眼高手低,职场屡屡碰壁,心高气傲、吃不了苦,找各种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对人生完全没有方向。

夫妻俩年近50岁,退休前没享清福,还要为了富养儿子而省吃俭用、拼命工作,而他们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啃老啃得心安理得,过着虚荣的物欲生活。

故事的最后,这位妈妈仍然没有找到改变儿子的方法,只给了家长们一个提醒——

“别单纯地把目光全部对焦在孩子的成绩上,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父母生计的体恤和成年后要靠自己的自尊心,是一定要有的。”


父母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但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如果父母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老一辈的思想中,那势必会和新时代脱节。

很多教育失败的案例,就验证了一个道理:养废一个孩子有多容易,那么重新改变一个孩子就有多难!

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养出“啃老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要什么给什么”

养出毫无感恩之心的“寄生虫”


卢梭在《论教育》中指出:

“你知道怎样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得越多,想要得也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家庭教育中最悲哀的就是,父母花掉毕生心力养孩子,到头来孩子毫无感恩之心,继续像吸血鬼一样吮吸父母的心血。

曾经震惊全网的“48岁硕士啃老80岁尿毒症母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上海80多岁高龄的丁阿婆,身患尿毒症,生活已经无比艰难,但“寄生虫”儿子让她操碎了心。

48岁的儿子大卫,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留学加拿大,在滑铁卢大学取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没有出去工作,每天在家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自己的生活起居全依靠老母亲。

当丁阿婆把儿子告上法庭,儿子却控诉母亲:“都怪你!要不是你从小什么都给我准备好,我会成现在这样吗?”

丁阿婆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非常悔恨当初:“是我教育的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家庭太常见了,以至于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

29岁男子状告父母不养之罪。他既没有成家,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每天只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从小母亲就十分溺爱他,几乎没有让他做过任何家务事,从小到大的所有要求,父母也几乎是尽全力去满足。


某“妈宝男”一事无成搞诈骗,最后被警察上门抓获,直到他被抓的时候,父母还焦急地给他穿衣、穿鞋,生怕他出去挨冻了,可见平时父母对他有多溺爱.....


这样的成年人从小理所应当地接受父母的馈赠,等到有一天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对父母心生怨恨。

小时候要玩具、名牌鞋,长大了索要房子、车子,自己根本无法立足这个社会。

“唯成绩论”

让孩子成为自私的高分低能儿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说:

“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除了学校,家庭教育也在侵蚀着孩子的本真素养,让他们变得功利、自私。

被焦虑裹挟的环境下,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尤为关注,时不时地用高压手段刺激孩子努力奋进。

“管好你的学习就好,其它都不重要。”

“一定要超过你们班xxx,不能落后。”

“只有成绩好,将来才能有本事挣大钱。”

……

久而久之,孩子判断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好”,卯足了劲儿争名次。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和素质,诸如正直、善良,勇敢,感恩,社交力,创造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被教育者抛之脑后。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的同学都是敌人”……在这样洗脑式的教育下,孩子们变成了应试机器


考上大学后,也会为了获取利己资源,不择手段,和同伴恶性竞争。他们认为只有成绩好,家长和老师才会重视自己。

然而,这样成绩出色的学生往往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将来在职场上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不久的未来是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知识和信息社会对人才有较高的要求,有两种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一是应变能力,包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团队协作间的默契,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是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能力,敢于批判和质疑的能力。这也是真正的精英所具备的素质。

而单一标准下教育出来的高分低能者、专门利己者,在未来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父母的教育观

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


有些教育,一旦错过,再后悔,也无法重来。

所以,深受育儿困惑的父母,要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教育观,向内调整自己的心态,向外观察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包办溺爱,也不是拼成绩考上好大学,而是给他健全的人格修养,安身立命的本身,以及自由选择人生的能力。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向我们明示了教育目标,那就是要培养一个独立自主、有正确价值观、懂得感恩的人,对自我负责度,对自己的职业有所承担,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有情感。

而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有格局、有远见,站在未来长远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

教育就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孩子,向内劝导自己。当你变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如果你也想从这一刻起,在生活的点滴里,为孩子树立榜样,陪孩子一起成长。

声明: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速匹配适合您孩子的学校

全国500所国际学校大全 / 3分钟匹配5-8所 / 1年名校升学备考托管服务

立即匹配

家长关注

为你推荐

预约看校

提交